“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2022-07-04 08:24

是什么意思? 很急,,谢谢了!
3个回答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对于这件事我有所感慨。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所得益,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深邃而且广泛。

1、出处

出自宋代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

2、原文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3、释义

对于这件事我有所感慨。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所得益,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深邃而且广泛。平坦而又近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多;危险而又远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少。

扩展资料:

注释

1、侧出:从旁边涌出,记游:指在洞壁上题诗文留念。

2、上:名词活用作动词,向上走。

3、窈(yǎo)然:深远幽暗的样子。

4、问:探究,追究。深,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深度。

5、则:副词,用于判断句表示肯定,相当于“就”。

6、拥火:拿着火把。拥,持,拿。

7、以:连词,连接状语与中心词。

8、见:动词活用作名词,见到的景象。

9、怠:懈怠。

10、而:表递进的连词,并且,而且。

于是我有所感慨。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所得益,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深邃而且广泛。
对于这种情况,我有了感慨。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的时候,往往有心得,因为他们探究,思考得非常深入而且没有不探究,思考到的。
相关问答
翻译: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5个回答2022-05-26 20:05
翻译: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所得益,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深邃而且广泛。 出自: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原文选段: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
全文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是什么句式
1个回答2022-04-13 22:35
介宾短语后置,正确句序应该是“古人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之观,往往有得”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翻译是什么?
1个回答2022-08-12 14:31
古代的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的时候,往往有所发现,因为他们探索思考问题深入,而且随时随地都很注意(无不在:没有不探究、思考到的)。 出自出自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的游记《游褒禅山记》,原...
全文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怎么翻译?
4个回答2022-09-13 20:34
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的时候,往往有心得体会,很简单 啊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翻译是什么?
1个回答2023-04-12 06:46
这句话是说,古代的人只要看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都可以从里面看出一点东西。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下一句是什么
2个回答2022-05-26 18:30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
古人之关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的翻译
1个回答2022-05-27 02:53
古代的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所收获,是因为他们探索思考问题很深入而且又很全面。
求古文翻译"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1个回答2022-05-27 06:38
【译文】古代的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所收获,是因为他们探索思考问题很深入而且又很全面。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的正确语序是?
3个回答2022-06-27 16:59
是正常语序。“于”引出“观”的宾语“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所以,不能认为它是状语后置。“之”是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作为后面“往往有得”的主语。...
全文
古人之观于天地,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的下一句
1个回答2022-11-27 12:15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