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定风波》这首词前面有篇小序,它有什么作用?

2022-08-18 09:49

是苏轼的,要正确,我在线上等,答的好有分。(不低于20分)我在线上等,快!!!
1个回答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鱼.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你说的是这个序吗?一般古代的诗词前面的序,叫“诗序”,是用来交代所咏故事的有关内容或作诗的缘起的,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呢,就是给他交代一个故事发生的背景,一个环境,作用呢,就是让读者在品读诗词的同时能够身临其境的感受作者当时的用意。
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是苏轼被贬谪黄州后的第三年。写眼前景,寓心中事;因自然现象,谈人生哲理。属于即景生情,而非因情造景。作者自有这种情怀,遇事便触发了。
相关问答
苏轼为什么叫苏东波
1个回答2024-02-19 06:33
分类: 文化/艺术 问题描述: 同上 解析: 苏东坡原名苏轼,“东坡”是他的号,他是北宋著名诗人。 苏轼曾因反对王安石倡导的新法被贬谪。宋神宗元丰二年(...
全文
苏轼的«定风波»中小序交代了什么?
1个回答2022-10-07 18:45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全文
《定风波》表现了苏轼怎样的性格
1个回答2023-01-23 19:05
潇洒旷达,随遇而安。
苏轼定风波类似事例?
1个回答2024-04-30 02:42
例如,上学期间,有次期末考试没有考好,小李很伤心,感觉天都要塌了,闷闷不乐好多天,等到而立之年的小李回想往事时,发现当时的挫折并非自己原来想象的那么大
登州海市并序 苏轼
1个回答2022-10-01 01:52
登州海市并序翻译
苏轼《定风波》的大意
1个回答2022-09-09 00:02
浅译 不要听那穿林风雨打叶声,且不去管它,何不低吟长啸且从容慢走。拄行仗,穿草鞋,比骑马轻松自在,有什么可怕?披一袭蓑衣任凭我湖还烟雨度过此生。 赏析 本词构思精妙,以微彰巨,从欲雨时的...
全文
定风波 苏轼
5个回答2023-11-10 23:23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
全文
苏轼 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的全诗
1个回答2024-03-03 17:14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
全文
苏轼 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的全诗
1个回答2024-03-09 15:38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全文:   作者: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全文
苏轼的《风定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4-03-18 02:46
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的意思是: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拿着雨具的仆人先前离开了,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做了这首词。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