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里一句话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己;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己” 是什么意思

2022-08-23 20:28

3个回答
他,飞,塔防,
天下的人知道什么叫美,所以丑就产生了。知道什么叫善,所以恶就出来了。这是《老子》的辩证法,举个例子比如“幸福”,你的知道什么是“不幸福”才能把“幸福”抓住。同理老子认为认要世人知道什么是“恶”,才能把把握住“善”。就像前面兄弟所说是认识不够。
矛盾的双方是既对立又统一,同生并存的。有美就有丑,有善则有恶——矛盾是不可能单方面存在的。现在世人通常从为美好的就理所当然全是美好的,认识不到它必然存左的丑恶的对立面,于是就会不自觉的误将这丑恶的一面当成美好的的了,那么这美好的就不能美好的了。
唯有这样理解,他接下来的文章才顺理成章;他继续用“有无相生,难易相成”等来阐述矛盾之相反相成的观点。在这一章的最后,作者进一步指出:真正美好的事物其实并不那显露。正如他在另一章所过的“善行无辄迹”。
相关问答
天下者皆之美之为美斯恶善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己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2-12-19 19:50
这句话是这样断句的:天下皆之美之为美,斯恶善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意思是:天下都说是美丽的就是美的,如果恶善都说是善良的,就是善良的。不光是对自己善良。
天下者皆之美之为美斯恶善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己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02-19 16:58
原文出自老子道德经,原文以下:“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没有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低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
全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什么意思
5个回答2022-06-29 08:38
原文出自老子道德经,原文如下: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
全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4个回答2022-10-05 01:12
原文出自老子道德经,原文如下: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
全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什么意思
3个回答2023-03-18 11:37
意思是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这句出自春秋时期老子的《道德经》中的第二章。 全句...
全文
如何理解"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1个回答2023-05-02 19:55
原文出自老子道德经,原文如下: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
全文
如何理解"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1个回答2022-12-18 21:06
原文出自老子道德经,原文如下: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
全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意义及出处
1个回答2023-03-12 06:08
出自:老子 《道德经》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
全文
一念善,皆是善。一念恶,皆为恶!
1个回答2023-08-15 08:01
善恶随心,及与真真假假相似
求教:《道德经》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到底怎么解释?
1个回答2023-08-11 16:22
第1句正确。道德经据现在考究并不是老子写的,可能是好多人好长时间编辑起来的。所以,前后不一致是正常的。这也是判断一本书是否是一个人写的一个方法。象孙子兵法就不同,前后是连贯的,系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