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避三舍的故事是什么?

2023-12-24 18:48

1个回答
退避三舍是一个成语,源自于春秋时期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公元前632年,当时晋国和楚国之间发生了一场战争。晋国的国君晋文公为了表示对楚国的尊重,决定在战争中采取一种策略性的行动。
晋文公派遣他的大臣赵盾去与楚国的将领子反谈判。赵盾向子反提出了一个建议:双方军队在战场上相遇时,各自后退九十里,然后再次交战。这样可以避免无辜的百姓受到战争的影响,同时也体现了两国国君的仁爱之心。
子反对这个建议表示赞同,并立即将此事报告给了楚国的国君楚成王。楚成王也认为这个建议很有道理,于是同意了赵盾的提议。双方军队按照约定,各自后退了九十里。
后来,晋文公和楚成王在城濮举行了会谈,达成了一项和平协议。这场战争最终以晋国的胜利告终,但双方都避免了不必要的损失。从此,“退避三舍”成为了一个表示谦虚、礼让的成语,用来形容在某些情况下主动让步、避免冲突的行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为了避免战争和冲突,我们需要有智慧和勇气去退让。这种退让并不是懦弱,而是一种对和平的追求和对生命的尊重。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学会适时地退避三舍,以化解矛盾,促进和谐。
相关问答
退避三舍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
1个回答2024-01-18 10:37
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忘十几年。 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一天,楚王设宴...
全文
退避三舍成语典故
1个回答2024-01-24 21:53
退避三舍 典 故 春睁和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忘十几年。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
全文
退避三舍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2-02 01:19
1 退避三舍的...
全文
退避三舍的成语典故。
1个回答2024-02-16 09:21
退避三舍 [tuì bì sān shè] 基本释义 舍: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贬义 出 处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战国时晋国国君重耳...
全文
退避三舍原文?
1个回答2024-02-16 06:08
子玉①怒,从②晋师。晋师退。军吏曰:“以君辟臣,辱也。且楚师老矣,何故退?”子犯③曰:“师直为壮,曲为老,岂在久乎?微楚之惠不及此,退三舍④辟⑤之,所以报也。背惠食言,以亢其仇,我曲楚直,其众素饱,...
全文
退避三舍故事典故
1个回答2024-02-25 08:53
退避三舍 “退避三舍”出自左传。【释义】舍:古代行军时以三十里为一舍。 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亡十几年。经过千幸万苦,重耳...
全文
退避三舍的翻译和原文
1个回答2024-02-27 04:34
原文 及楚,楚子①飨之,曰:“公子若返晋国,则何以报不谷?”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君?”曰:“虽然,何以报我?”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
全文
退避三舍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3-03 00:20
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到楚国发生的一则故事:晋公子重耳逃亡到楚国,楚成王在接待他时问,你如果回到晋国的话,将怎样报答我?重耳说,楚国遍地是人杰,到处物产丰饶,比晋国富多了,我拿什么报答您...
全文
退避三舍出处
1个回答2024-03-06 18:53
退避三舍 [拼音] [tuì bì sān shè] [释义] 春秋时,晋国同楚国在城濮(在今山东鄄城西南)作战,晋文公遵守以前的诺言,把军队撤退九十里(见于《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舍:古代行军三十里...
全文
有谁知道退避三舍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3-15 15:03
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到楚国发生的一则故事:晋公子重耳逃亡到楚国,楚成王在接待他时问,你如果回到晋国的话,将怎样报答我?重耳说,楚国遍地是人杰,到处物产丰饶,比晋国富多了,我拿什么报答您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