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比较叶塞宁的《夜》与郭沫若的《静夜》的不同

2022-09-11 10:05

从语言特点,具体内容,写作手法,感情意蕴分析比较《夜》与《静夜》的不同
1个回答
夜 这首小诗着力展示夜的静谧、美丽,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

诗中的夜景静谧、美丽。

诗的第一节描写夜的静谧。随着夜的降临,自然万物都归于沉寂:平静的河水仿佛悄悄进入梦乡,松林不再喧响,夜莺停止歌唱,秧鸡也不再喧嚷。

第二节写在夜的寂静之中,潺潺的溪水在轻轻地歌唱,这是以动衬静而更显其静。然后由听觉转入视觉,引人月光的意象描写夜的美丽:明月的银辉静静地洒落大地,周围的一切都沐浴在月色之中。

第三节进一步描写月光下大自然的美丽:大河,小溪,浸水的原野上的青草。都在月光下熠熠生辉。第四节又回到夜的静谧,并再次写到美丽的月色,这是以反复的吟咏造成诗的节奏美和旋律美,深化夜的静谧、美丽的氛围。
诗的标题是《静夜》,诗中用了大部分笔墨描绘静谧的夜景。诗的第1小节描绘了一幅极平常的画面:月光淡淡,村外的松林沐浴在月光里;天上白云团团,星光点点,这些景致都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容易见到的,透过诗,读者仿佛看到诗人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独自一人踱到屋外,随意地看那淡淡的月光、月光下朦胧的林影,抬头看那云团中漏出来 的疏星。如果顺延着这条平淡无奇的写景的思路写下去,充其量也只是一首写景的好诗罢了,但第2节一开头,诗人劈头问道:“天河何处?”这一问使全诗的境界得以拓宽和提升,把读者的视野与心胸带到那广袤的宇宙之中去了。作者似乎想引领读者的思绪去“精骛八极”、“神游万仞”,似乎想让读者的眼光透过茫茫的黑夜,看到星夜的无穷深处,但紧接着的一句“远远的海雾模糊”又把读者刚刚放开的心神收拢回来,模糊的海雾能阻挡住人的视线,却不能阻挡那脱缰野马似的想像。此时,放飞的心欲罢不能,已想到了很远很远——“怕会有鲛人在岸/对月流珠?”这一句是极好的证明,证明诗人的想像的确已穿过了那茫茫的海雾,想像着有一位“鲛人”立在岸边,对着月亮无声地流下串串珍珠泪……“鲛人”是喜极而泣,还是伤心落泪?抑或是无穷的思念?这给读者留下了无穷的回味。这就是诗,这就是郭沫若的诗!这就是想像,这就是郭沫若的想像!如果没有后一节的想像,前文的景是呆板的没有生气、没有活力的景,有了后一节的想像,才使得司空见惯的景变得空灵、美丽。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前后两小节诗虽有写实与想像的区别,却共同写出一个“静”字,全诗的氛围是谐调统一的。
相关问答
叶赛宁的 《夜》与郭沫若的《静夜》的异同
2个回答2022-09-02 18:25
这是同题材诗的比较。这两首诗都描绘了静谧的夜景、美丽的月色。叶赛宁的《夜》全篇描写眼前 的实景,从中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郭沫若的《静夜》在写景的基础上转入想 像的世界,引...
全文
静夜(郭沫若)
4个回答2022-05-03 02:17
本诗的结构与天上的街市极为相似,都是在( 现实 )的基础上,转而进入( 想象 )的世界.
《静夜》郭沫若
3个回答2022-07-20 09:03
静夜 月光淡淡, 笼罩着村外的松林。 白云团团, 漏出了几点疏星。 天河何处? 远远的海雾模糊。 怕会有鲛人在岸, 对月流珠?
郭沫若的《静夜》
3个回答2022-05-05 11:51
《静夜》一诗在写法和风格上和《天上的街市》很相似,因此,在重点学完《天上的街市》一文后,可以指导学生用相同的方法来学习此诗。 诗的标题是《静夜》,诗中用了大部分笔墨描绘静谧的夜景。诗的第1小节描绘...
全文
郭沫若《静夜》
1个回答2022-12-17 15:13
1,月光,松林,白云,疏星。
求郭沫若<<静夜>>
2个回答2023-03-26 18:27
静夜 郭沫若 月光淡淡 笼罩着村外的松林。 白云团团, 漏出了几点疏星。 天河何处? 远远的海雾模糊。 怕会有鲛人在岸, 对月流珠? 《静夜》一诗在写法和风格上和《天上的街市》很相似 诗的标题是《静夜...
全文
郭沫若写的静夜中的传说故事
1个回答2023-11-10 13:06
天上鲛人的传说
叶赛宁《夜》和郭沫若《静夜》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1个回答2022-09-09 09:46
1.相同:都写静谧的夜景,都写美丽的月光,用融情于景的手法, 2.不同:前者是田园诗,后者是浪漫主义诗;《夜》表达诗人安适,宁静,喜悦的心境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静夜》表达诗人淡淡的忧伤和思念亲人思念...
全文
谁知道郭沫若的《静夜》和叶赛宁的《夜》有什么异同?
2个回答2022-09-06 23:21
这是同题材诗的比较。这两首诗都描绘了静谧的夜景、美丽的月色。叶赛宁的《夜》全篇描写眼前 的实景,从中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郭沫若的《静夜》在写景的基础上转入想 像的世界...
全文
郭沫若的诗句(静夜)的解析
1个回答2022-09-04 19:35
第一节的景物描写对第二节的想象营造了氛围,而有了第二节的想象又为第一节的景物描写增添了趣味。 就是这么简单。。。。。。相信我吧,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