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 之琳的《断章》所蕴含的哲理

2022-09-17 08:18

2个回答
世间本无绝对的风景,有心之处皆成风景。就如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真正领会其妙处之人寥若晨星--并非世人之目不见月色泉声,而是世人之心难有如斯清境,故难容如此清景也。
卞之琳是30年代现代诗派的重要诗人,《断章》写于1935年,是卞之琳的代表作。这首诗虽只短短4行,却试图用简明的意象阐释深刻的道理。诗人通过对“风景”的刹那间感悟,涉及了“相对性”的哲理命题。“你站在桥上看风景”,而相对于楼上的人来说,桥上的“你”就是他们眼中的风景,他们“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而相对于梦见“你”的人来说,“你”则像窗外的明月一样,“装饰”了他们的“梦”。

这首诗从字面上看非常简单,好像看一遍就懂了。但看完后又觉得不全懂,似乎简单的字眼里藏着很深的道理。学者、翻译家李健吾认为,这首诗是在“装饰”两个字上做文章,暗示人生不过是互相装饰,蕴含着无奈的悲哀。卞之琳本人却不以为然,他说:“这是抒情诗……是以超然而珍惜的感情,写一刹那的意境。我当时爱想世间人物、事物的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人(你)可以看风景,也可能自觉、不自觉点缀了风景;人(你)可以见明月装饰了自己的窗子,也可能自觉不自觉地成了别人梦境的装饰。”又说:“我的意思是着重在相对上。”这样看来,诗人的主要意图是表现人与人之间、物与物之间,不论自觉与不自觉都可能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相对关系。如此抽象的哲理,却能通过这样一首极其短小、通俗易懂、画面鲜明的小诗表现出来,其高超的表现技巧令人佩服。

当然,也可以把这首诗当做情诗来读,这更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也更能引起他们阅读和探究的兴趣。

关于《断章》这首诗的旨意,历来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这是一首爱情诗,桥头的“你”在白天是楼上人心目中的风景,在夜晚是楼上人梦中的“装饰”。一个是白天夜晚都在关注着、想念着心中的人;另一个是被别人深爱着,自己却没有感觉。诗人自己说他的意思着重在“相对”上。他通过对自己刹那间感触的描述,巧妙地融入了他多年来的哲学深思:在同一时空中,作为主体的人或物,有可能变成客体,客体又可能变成主体。原来,《断章》的深刻哲理,就是通过两幅生动、优美的画面隐喻、暗示出来的,需要读者加上自己的人生感悟才能理解。而自己的理解就是一种创造。
相关问答
卞之琳 断章的含义
1个回答2023-05-15 05:35
这是卞之琳在梦中作的诗,醒来以后,只记住一半,所以叫断章
卞之琳 断章
3个回答2022-08-20 02:18
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取名为段章,是因为是这是他一首诗里面写得最好的四句.以至其他的诗句都被人遗忘. 有一次看到过这四句诗...
全文
卞之琳的《断章》意思
1个回答2022-09-10 05:35
节选四句精巧短小、明白如话,乍一看并不难懂,细思量却觉得意味无穷。诗人通过简单的几个对象:人、明月、窗子、梦,表达了世间万物相互关联、平衡相对、彼此依存的哲理。
卞之琳的《断章》为什么叫“断章”?
3个回答2022-05-31 02:42
成语 断章取义 解释 断:截断;章:音乐一曲为一章。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指引用与原意不符。 出处 《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赋诗断章,余取所求焉。” ...
全文
卞之琳的《断章》揭示了什么哲理
2个回答2023-02-05 05:49
这首诗歌表现出了一代才子对心仪女子执着追求与无限眷恋
卞之琳的《断章》取之于他的哪部作品?
1个回答2023-04-27 12:00
只有四句,真的。
卞之琳的《断章》描写了怎样的画面
1个回答2024-05-24 23:58
《断章》是“新月派”诗人卞之琳的代表作品。本为作者抽出长诗的一节。该作品含蓄蕴藉,但语言却极朴素、平实,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断章》原是作者一首长诗中的一个段落。它表现了诗人从刹那的感觉中提...
全文
卞之琳的《断章》出自那里哪?
4个回答2023-01-17 00:29
在济南的白石桥上写的
卞之琳的断章有什么简短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6 07:56
卞之琳《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卞之琳《断章》赏析 我个人非常喜欢卞之琳的诗作,喜欢她在诗中...
全文
卞之琳 《断章》 扩写
1个回答2023-05-01 07:21
额头起痘痘的原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