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游褒禅山记>>问题

2022-09-30 00:51

要求摘抄5句句子,并进行赏析与句子理解(尽可能详细些)!!跪求高手帮忙解决....
2个回答
老师上课讲的应该够详细吧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这种现象,就正是缺乏探索精神的表现。而天下的奇异雄伟、异乎寻常的景物,又常常在险远之处,人们却又很少能够到达,那也就不可能看到奇景异观了。那么怎样才能看到奇景异观呢?“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只有胸怀大志,才有可能到达理想的境地。

“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如果气力不足,像“有怠而欲出者”那样,也是不能到达理想境地的。

三是有了大志和气力,而又不轻易地倦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这里又强调了一个“物”字。这里所说的“物”,是指火把之类的借助之物。当游览者走进昏暗之处的时候,如果不借助火把之类的物来照亮前进的道路,也是不能到达理想境地的。人要想走向成功,必须善于借助外在的力量,外部的条件。
相关问答
游褒禅山记的作者是谁
1个回答2023-04-08 05:25
出自北宋王安石
游褒禅山记多少字?
1个回答2024-01-20 20:00
《游褒禅山记》是北宋的政治家、思想家王安石在辞职回家的归途中游览了褒禅山后,以追忆形式写下的一篇游记。该篇游记因事见理,夹叙夹议,其中阐述的诸多思想,不仅在当时难能可贵,在当今社会也具有极其深远的...
全文
游褒禅山记中作者游山洞的经过
1个回答2024-03-15 18:25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
全文
褒禅山与文人的趣事
1个回答2024-03-18 01:34
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把治学处事比作游山,说明了“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的深刻道理。印度诗人泰戈尔也说过:“天空没有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他们告诉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要坚定自己的...
全文
游褒禅山记
1个回答2022-07-23 09:55
判断句: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其 之 而 太多了 指哪一个
游褒禅山记。
1个回答2023-08-21 05:52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
全文
<游褒禅山记>中讲了什么
1个回答2024-01-10 04:58
从“于是余有叹焉”到“孰能讥之乎”为一个议论段,他的观点是一个人要成功必须有志气、能力、辅助工具的帮忙。假如一个人尽力了但不能成功,那也是没有遗憾的了。 从“余又悲夫”句到“深思而慎取之”为第二议论...
全文
游褒禅山记讲了什么?
1个回答2024-01-13 23:27
讲了作者他和几位同伴游褒禅山所见到的景物以及游山经过,并以此为喻,说明要实现这大理想,在研究学问上要“深思而慎取”。
我要“游褒禅山记”原文
1个回答2022-05-17 07:18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阳洞者,以其在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
全文
游褒禅山记 原文
4个回答2022-06-25 13:27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阳洞者,以其在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