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怎样产生的?如何制造的?

2022-10-11 07:36

现在电的应用这么广,几乎离开电,大城市几乎不能运行了吧?!那么,电是怎样产生的呢?又是谁把它带入了生活呢?这可是个伟大的发明啊。这个人是谁?有人知道么?
1个回答
因磁通量变化产生感应电动势的现象(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里做切割磁力线的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这是在1831年M.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基础上总结得到的。
发现者
1820年H.C.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后,许多物理学家便试图寻找它的逆效应,提出了磁能否产生电,磁能否对电作用的问题,1822年D.F.J.阿喇戈和A.von洪堡在测量地磁强度时,偶然发现金属对附近磁针的振荡有阻尼作用。1824年,阿喇戈根据这个现象做了铜盘实验,发现转动的铜盘会带动上方自由悬挂的磁针旋转,但磁针的旋转与铜盘不同步,稍滞后。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是最早发现的电磁感应现象,但由于没有直接表现为感应电流,当时未能予以说明。
1831年8月,M.法拉第在软铁环两侧分别绕两个线圈 ,其一为闭合回路,在导线下端附近平行放置一磁针,另一与电池组相连,接开关,形成有电源的闭合回路。实验发现,合上开关,磁针偏转;切断开关,磁针反向偏转,这表明在无电池组的线圈中出现了感应电流。法拉第立即意识到,这是一种非恒定的暂态效应。紧接着他做了几十个实验,把产生感应电流的情形概括为 5 类 :变化的电流 , 变化的磁场,运动的恒定电流,运动的磁铁,在磁场中运动的导体,并把这些现象正式定名为电磁感应。进而,法拉第发现,在相同条件下不同金属导体回路中产生的感应电流与导体的导电能力成正比,他由此认识到,感应电流是由与导体性质无关的感应电动势产生的,即使没有回路没有感应电流,感应电动势依然存在。
后来,给出了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楞次定律以及描述电磁感应定量规律的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并按产生原因的不同,把感应电动势分为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两种,前者起源于洛伦兹力,后者起源于变化磁场产生的有旋电场。
相关问答
制造的意思,和生产的意思。
1个回答2023-08-16 11:23
制造是做。生产是指批量的加工
生产制造业如何降低生产成本?举实际例子说明
1个回答2024-03-02 10:49
制造业生产成本分三大块:料、工、费; 1、料即为原材料:首先采购环节,经过询价找到价格低且质量达标的供应商;仓储环节,控制物料的积压,增加材料的周转率;车间加工环节,控制物料的损耗,提高产品的一次生...
全文
制造商和生产商有什么区别?
2个回答2022-11-26 05:51
制造商:成品中含有非自家生产的部分。 生产商:成品中全部完全属于自家生产。 OEM ----ORIGIN EQUIPMENT MANUFACTURING(原始设备生产商) ODM ----ORIGIN...
全文
制造商和生产商有什么区别
2个回答2022-09-27 05:05
你好,制造商是这个产品的负责人,设计者。一个产品只能有一个制造商。但是一个产品可以有不同的生产商,生产商只负责生产,并不对这个产品负责,也就是说产品的质量等控制是有制造商负责的。也就是说产品出了问题,...
全文
制造业产业链是怎样的?
2个回答2023-02-05 12:56
“微笑曲线”是一个产业经济学概念。制造业产业链是从研发设计到生产制造,再到销售服务的一条长链,从利润空间看,制造业产业链链条两端段的附加值较高,而中间段的附加值较低,由此形成了一条类似微笑脸型的...
全文
制造商和生产商有什么区别?
1个回答2022-11-29 21:16
制造商:成品中含有非自家生产的部分。 生产商:成品中全部完全属于自家生产。 OEM ----ORIGIN EQUIPMENT MANUFACTURING(原始设备生产商) ODM ----ORIGIN...
全文
生产部和制造部怎么区分
1个回答2022-11-28 17:36
生产部负责整体供应链的统筹安排,制造部只负责产品生产的执行部分。 企业要生产一项产品的话,需要考虑他的生产能力、市场需求、分销渠道等等,然后要确定库存计划、分销计划、物料采购计划和生产计划。这些工作就...
全文
生物制造产业包括哪些?
1个回答2023-07-28 04:55
包括发酵,发酵一般用细菌或者真菌,还有蛋白生产,这样的是原核生物或真核生物表达得来的
制造的制四字成语
1个回答2024-03-03 22:52
粗制滥造 [cū zhì làn zào] 生词本 基本释义 滥:过多,不加节制。写文章或做东西马虎草率,只求数量,不顾质量。 贬义 出 处 鲁迅《花边文学·高贾的批评》:“不过也要有一点常...
全文
如何打造生产制造企业的工匠精神
1个回答2022-09-09 20:04
工匠精神不是打造出来的; 工匠精神是经年累月慢慢培养; 至少五个条件: 1.首先要有尊重专业的企业文化; 2.对专业人士高度重视薪资福利; 3.在客户满意度上科学认定专业技术; 4.企业利润评比以专业...
全文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