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水调歌头》的主旨?

2022-10-14 01:42

3个回答
这首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思念。丙辰,是北宋神宗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当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做太守,中秋之夜他一边赏月一边饮酒,直到天亮,于是做了这首《水调歌头》。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苏轼一生,推崇儒学、讲究实务为主。但他也“龆龀好道”,中年以后,又曾表示过“归依佛僧”,经常处在儒释道的纠葛当中的。每当挫折失意之际,则老庄思想上升,借以帮助自己解释穷通进退的困惑。
《水调歌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苏轼因为政治环境的失意以及和弟弟苏辙的别离,中秋对月不无抑郁惆怅之感,但是没有陷在消极悲观的情绪中,表现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苏东坡的《水调歌头》,以其奇逸的笔调,健朗的风格成为了文学史上的名篇,为历代所推崇。宋代文学评论家胡仔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
相关问答
苏轼水调歌讲的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1-20 14:39
这首词所表现的思想情感,本来甚为明显,苏轼因为政治处境的失意,以及和其弟苏辙的别离,中秋对月,不无抑郁惆怅之感。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反映了作...
全文
苏轼留候论的主旨是什么?
1个回答2022-12-06 21:15
苏轼留候论 的主旨在于阐发“忍小忿而就大谋”,为使论点具有说服力,作者广征史实,不仅引用了郑伯肉袒迎楚,勾践卧薪尝胆等善于隐忍的正面典型,而且引项羽、刘邦等不善于隐忍的反面典型,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论证发...
全文
苏轼的浣溪沙的主旨。
1个回答2022-07-31 07:00
作者在政治上虽受到沉痛打击,但他却在词中表现出豁达爽朗的性格,从中可以窥见他对生活和未来的向往与追求,对青春活力的召唤以及乐观态度。
苏轼留候论的主旨是什么?
1个回答2022-07-16 11:46
苏轼留候论 的主旨在于阐发“忍小忿而就大谋”,为使论点具有说服力,作者广征史实,不仅引用了郑伯肉袒迎楚,勾践卧薪尝胆等善于隐忍的正面典型,而且引项羽、刘邦等不善于隐忍的反面典型,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论证发...
全文
苏轼《浣溪沙》主旨
2个回答2022-07-18 13:16
表达苏轼不服老、希望继续创造业绩的的心情
苏轼的浣溪沙的解释和主旨。
1个回答2023-02-22 12:40
作者在政治上虽受到沉痛打击,但他却在词中表现出豁达爽朗的兴哥,从中可以窥见他对生活和未来的向往与追求,对青春活力的召唤以及乐观态度。
苏轼水调头歌
1个回答2022-09-09 22:50
哥们 这个可以从网上当。
简述苏轼生平 苏轼的故事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2-24 05:49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 嘉祐二...
全文
苏轼的《琴诗》中,苏轼所思考的问题是什么?
1个回答2022-10-07 03:31
琴声从哪里来的?
苏轼为什么叫做苏轼?
1个回答2023-01-01 17:15
轼是古代车前面的扶手,处于显眼的位置,看上去可有可无,但没有却总觉的缺少点什么。希望他即使身居要位,也要懂得掩饰自己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