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沈明臣写的《别母》的诗意是什么

2022-10-23 18:08

简写
1个回答
《别母》清代汪中七言绝句,此诗是汪中远行时与母亲依依惜别的写照。此诗是他远行时与母亲依依惜别的写照,行文朴素,用文字将自己的情怀记录,感人甚深。
汪中幼年丧父,母亲含辛茹苦把他抚养成*人。可是等到自己长大以后,却仍然不能侍奉于母亲的床前,无法让母亲过上衣食富足的日子。这首《别母》诗就是为了表达对母亲的深情厚意而写的。作品写出了一个儿子对母亲的不舍与思念,但是却又不得不为了前程,为了让母亲过上更好的日子而远走他乡,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即将分别的点点离愁。
“细雨春灯夜欲分”。这是一句经典的景物描写。在诗人与老母亲分别的前夕,夜静更深,春雨绵绵,灯光如豆。这春夜、细雨、春灯的描写,不仅是当时真是清净的简单描述,更是为了突出一种悲凉、哀愁的氛围,仿佛就是诗人悲凉心境的再现。这一情景的描写,令人不能不想到唐代诗人孟郊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白头闲坐话艰辛”。在这充满悲凉,充满离情别绪的绵绵雨夜,母子俩坐在昏暗的灯光下“话艰辛”,都说些什么?母子分别,要说的一定很多很多,包含着多少年来母子二人相依为命的种种生活艰辛。回首往昔,母亲独自一人含辛茹苦地把自己养大成*人,究竟有多少磨难那是可想而知的;说到眼下,虽然自己已经长大了,可是又不能侍奉母亲于床前。想到将来,前途又在哪里呢。凡此种种皆为“白头闲坐话艰辛”的范畴,况且天亮以后母子就要长久分别,因此才“夜欲分”还依然在交谈。
“出门便是天涯路”。天明之后诗人就要启程了,出门求功名也好,谋求生活之路也罢,总之一句话,儿子要离开母亲,远走天涯,与母亲天各一方,将不能守护孝敬母亲于床前了。无论对于儿子,还是对于母亲,这都是难以承受的分离之苦,悲凉、凄婉、牵挂、离愁的复杂心情是无法平静的。这一句是感情的又一次升温,是诗人依恋母亲,母亲牵挂儿子,母子深爱的牵挂的极致表现。
“明日思亲梦里人”。母子从此天涯海角,团聚之日遥不可知,因此,只有在睡梦里才能相见,就连最起码的话家常也变成了一中难以实现的奢望,蕴含了无尽的地叹息和百般的无奈。这一收呼应了全篇,升华了主题。
作品在语言上以朴实平白见长。全篇没有华丽的词藻,也没有使用典故,但是母子深情与凄婉悲凉的离愁别绪却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读来从心底滋生起强烈的情感共鸣。
相关问答
别母沈明臣
1个回答2024-06-10 16:56
“秋风吹地冷,山月照霜明”,是描写深秋午夜后的场景。暮秋的寒风吹得大地冷飕飕的,压山的月亮照着满地银霜,格外的明亮。诗句其中蕴含着一种凄冷、萧瑟的意境。
沈明臣写的《别母》整首诗的意思是什么?
1个回答2022-11-01 17:22
这首诗的诗意是: 春天的一个夜晚,窗外下着细雨,要到半夜了;白头的母亲闲坐在屋里,诉说着生活的艰辛。一旦出门,就要去一个很遥远的地方;明日再思念我的亲人(指老母)便只能在梦里相见了。 这是汪中远行时与...
全文
臣欢膝下中沈容和是女的吗?
1个回答2022-12-09 08:20
是的,我刚看完小说
明朝有名的大臣
1个回答2022-10-09 19:45
海瑞,袁崇焕
大明王朝的名臣都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3-11 18:22
太祖时期,著名文臣有:开国宰相,韩国公李善长.右丞相忠勤伯汪广洋.大奸臣胡惟庸.第一谋士,诚意伯刘基.著名武臣有:大元帅魏国公,中山王的徐达.第一前锋大将,大将军鄂国公,开平王常遇春,号称“常十万”...
全文
大明王朝名臣你知道哪些?
1个回答2024-03-23 03:09
太祖朝;刘基、章溢、叶琛、宋濂、冯国用、冯胜、徐达、常遇春、李善长、刘伯温等。 惠帝朝;方孝儒 黄子澄 齐泰 黄观 陈迪 侯泰 练子宁 暴昭 张紞。 成祖朝;蹇义、郁新 、刘观 、郑赐、宋礼、金...
全文
明朝大臣上朝是跪着吗
1个回答2024-03-11 21:29
明朝沿袭了元代臣下向皇帝跪拜的制度。 《大明会典》记述:君臣议政之时,“凡百官奏事,皆跪。有旨令起,即起”,这段话的意思表明:百官即所有官员无论品级多高,都要向皇帝跪奏政事。奏完皇帝令起,才能站...
全文
两朝开济老臣心讲的是什么故事
1个回答2024-01-20 14:47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源出杜甫的名篇《蜀相》 感怀蜀汉丞相诸葛亮的生平 两朝,指刘备、刘禅两朝.开济,指辅刘备开创基业,佐刘禅匡济危难 老臣心,指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两朝开济老臣心讲的是什么故事
1个回答2024-02-15 23:21
“两朝开济老臣心”指的是诸葛亮辅佐先主刘备、后主刘禅两朝,取两川、建蜀汉,白帝托孤、辅佐刘禅的情形。 出自:蜀相 作者: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
全文
古代大臣上朝是从什么是跪着的
1个回答2024-03-01 13:11
明朝沿袭了元代臣下向皇帝跪拜的制度。 《大明会典》记述:君臣议政之时,“凡百官奏事,皆跪。有旨令起,即起”,这段话的意思表明:百官即所有官员无论品级多高,都要向皇帝跪奏政事。奏完皇帝令起,才能站立...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