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散文的特点

2022-10-28 08:25

1个回答
苏轼在理论上强调文章要有“意”(观点、意图、情感等),认为“意者,钱也。
为文若能立意,则古今所有翕然并起,皆赴吾用”。也就是要求文章应有中心,围绕中心作文。与此相联系,他还提出了“辞达”和“自然为文”的说法,即写作时,根据自己的艺术感觉,“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自然地把对事物的感觉和理解写出来。苏轼的散文创作印证了他的散文理论。在内容上,苏轼的散文几乎涉及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这一点上,此前任何散文家都无法与他媲美。
在艺术上,苏轼散文不仅文体多样,而且如他的诗歌一样,触处生春。议论时,能像王安石一样,鞭辟入里,发人所未发,如《留侯论》。《留侯论》是一篇史论,论述的是西汉时的著名人物张良,重点写了他受书於圯上之老人的事。
写景时,能像欧阳修一样,以寥寥数语,写出景象的特点,营造出富有诗意的意境,例如《石钟山记》、《前赤壁赋》、《记承天寺夜游》等。以《前赤壁赋》第一段为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这一段文字描写的是月夜游赤壁的情景。作者用简洁的笔墨,十分生动地展现了一幅引人入胜的月夜图,充分表现了作者的艺术功力。他极善于将写景、议论、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自然而不露痕迹。不妨来看一下《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这篇短小的写景抒情散文表现了作者闲适的心态。其洒脱的风致、简洁的风格,颇有魏晋人的风范。文中所写之事,所写之景,所抒之情均未加浓墨重彩,只廖廖几笔,便令人神往。

总之,苏轼的散文变化多端,没有固定的程式,充满活力,毫无陈腐气,且有特殊的情韵,确为中国古代散文中的珍品。
相关问答
苏轼的散文名篇
1个回答2023-08-15 19:38
《赤壁赋》 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
全文
苏轼写过什么散文?
2个回答2022-11-12 19:15
《前赤壁赋》 《后赤壁赋》 《石钟山记》 《出颍口初见淮山,是日至寿州》 《春宵》
苏轼散文 所有篇目
1个回答2022-09-01 20:42
《刑赏忠厚之至论》 《范增论》 《贾谊论》 《石钟山记》 《晁错论》 《记承天寺夜游》 《重巽以申命论》 《进策》 《策总叙》 《策略》五篇 《...
全文
苏轼的散文代表作
1个回答2023-04-04 13:30
《赤壁赋》,《后赤壁赋》,《喜雨亭记》,《超然台记》,《石钟山记》等
不打伞的苏轼是现代散文嘛
2个回答2023-09-20 03:25
不打伞的苏轼是现代散文。近代散文是近数年来又出现了第四种散文――讲究弹性、密度和质料的一种新散文
简述苏轼生平 苏轼的故事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2-24 05:49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 嘉祐二...
全文
苏轼的《琴诗》中,苏轼所思考的问题是什么?
1个回答2022-10-07 03:31
琴声从哪里来的?
苏轼为什么叫做苏轼?
1个回答2023-01-01 17:15
轼是古代车前面的扶手,处于显眼的位置,看上去可有可无,但没有却总觉的缺少点什么。希望他即使身居要位,也要懂得掩饰自己
苏轼为什么叫轼
1个回答2023-05-03 03:31
苏轼叫轼的原因如下 一个是车的前轱辘,一个是车的后轱辘都是车贴近地的部分,起这个名字的目的是希望他俩日后踏踏实实,不要忘本.苏洵《名二子》 :“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若无所为者.虽然,去轼...
全文
苏轼的轼是什么
2个回答2023-01-02 11:22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其名与字是他的父亲苏洵所起.苏洵号老泉,后世称为老苏.为苏轼与其弟苏辙的名字,老苏还有一篇《名二子说》的名文: “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若无所为者.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
全文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