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课后习题答案

2022-11-09 13:59

3个回答

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仲永生五年……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写方仲永幼年时天资过人,具有作诗才能;

第二阶段:“……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写十二三岁时的方仲永才能衰退,大不如前;

第三阶段:“又七年……泯然众人矣。”写方仲永又过七年后完全变成一个平庸之人。

2.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

从方仲永个人情况来看,原因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贪图小利,目光短浅,而“不使学”。从道理上来说,原因是作者在后面的议论中所认为的那样,方仲永“卒之为众人”,是因为“其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受到后天正常的教育。

3.最后一段的议论讲了什么道理?

后天教育很重要!

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仲永生五年……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写方仲永幼年时天资过人,具有作诗才能;

第二阶段:“……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写十二三岁时的方仲永才能衰退,大不如前;

第三阶段:“又七年……泯然众人矣。”写方仲永又过七年后完全变成一个平庸之人。

2.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

从方仲永个人情况来看,原因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贪图小利,目光短浅,而“不使学”。从道理上来说,原因是作者在后面的议论中所认为的那样,方仲永“卒之为众人”,是因为“其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受到后天正常的教育。

3.最后一段的议论讲了什么道理?

后天教育很重要!
一、仔细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本题引导学生熟悉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把握作者观点。
  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仲永生五年……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写方仲永幼年时天资过人,具有作诗才能;
  第二阶段:“……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写十二三岁时的方仲永才能衰退,大不如前;
  第三阶段:“又七年……泯然众人矣。”写方仲永又过七年后完全变成一个平庸之人。
  2、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
  从方仲永个人情况来看,原因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贪图小利,目光短浅,而“不使学”。从道理上来说,原因是作者在后面的议论中所认为的那样,方仲永“卒之为众人”,是因为“其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受到后天正常的教育。
  3、最后一段的议论讲了什么道理?
后天教育很重要
  二、熟读全文,参照以下示例,注意句中的停顿。
  这是一道诵读训练题,重在培养学生掌握句中停顿的诵读能力,但也可以培养理解句意的能力。
  1、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2、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3、余闻之也/久。
  三、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其中加点的词的意思。
  这些句子中加点的词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用法特殊的(“奇”“宾客”“利”),一种是文言常用虚词(“于”)。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奇:对……感到惊奇。宾客:以宾客之礼相待,把……当作宾客。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利:认为……有利可图,把……看做有利可图。
  3、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于:比。于:被。
  四、以“由方仲永所想到的”为题,在课堂上即席发言,自己确定发言的角度和观点。
  本题意在训练学生确立观察角度、从材料中提炼观点的能力,以及阐述观点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求发言中心明确,层次清楚,语言简练。限定时间,是要求迅速思考、快速组织语言。要启发学生从方仲永的事例中提炼观点,不拘一格。
相关问答
《伤仲永》课后练习(答案)
1个回答2022-09-19 00:32
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仲永生五年……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写方仲永幼年时天资过人,具有作诗才能;   第二阶段:“……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写十二三岁时的方仲...
全文
翻译课文《伤仲永》
1个回答2024-03-20 13:00
我(王安石)听到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他,(他已经)十二三岁了。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
全文
伤仲永课后一二三的答案
3个回答2022-09-11 10:07
你好! 一. 1.3个阶段,(1)仲永生五年……其文理皆有可观者.(2)邑人奇之……不能称前时之闻。(3)有七年……泯然众人矣。 2.原因是父亲整天和方仲永四处拜访,没有让方仲永去学习。 3.讲了强调...
全文
《伤仲永》的习题
1个回答2022-09-24 11:40
1、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关于伤仲永的故事 比如我穿越时空见到方仲永
1个回答2024-01-28 07:00
由方仲永所想到的 宋朝末年的中国,出了一个叫方仲永的神童,具有很强的写作天赋,能写诗作对联,五岁时,他的父亲叫他当众作了一首诗,那首诗还非常值得欣赏,反应出他的天赋并不是虚假的。可惜的是,他的父亲...
全文
伤仲永的课文小结
1个回答2022-09-07 16:35
本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的实例,说明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文章分两部分:叙事部分写方仲永幼年时天资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而最终“泯然众人”,变得平庸无奇;议论部分则表明作者的看法,指出方仲永才能衰退...
全文
伤仲永练习题
4个回答2022-08-17 22:02
伤仲永(伤: 哀伤) 世隶耕(隶:属于) 未尝识书具(尝:曾经) 父异焉(异: 惊异;诧异) 即书诗四句(书:写) 自为其名(为:题上)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收:团结 ) 自是...
全文
伤仲永练习题
4个回答2022-09-06 15:04
仲永从神童到泯然众人矣的原因:①.父亲贪图名利。 ②.仲永自己不努力。 ③.同乡人过分吹捧。 仲永的经历说明了什么? 答:天分再高,如果后天不努力学习,不接受好的教育,也会变成普普通通的庸人。 ...
全文
伤仲永的课下注解
2个回答2022-09-21 22:57
1.隶:属于;2.世隶耕:世代耕田为业;3.未尝:不曾;4.求:要求5.异:感到奇怪;6.借旁近:向邻居借;7.与:给;8.书:写;9.为:题写;10.以……为意:把……作为诗的内容;11.观:看;1...
全文
《伤仲永》的课文注释
1个回答2022-09-23 08:55
本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的实例,说明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文章分两部分:叙事部分写方仲永幼年时天资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而最终“泯然众人”,变得平庸无奇;议论部分则表明作者的看法,指出方仲永才能衰退...
全文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