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的课文注释

2022-09-23 08:55

要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课《伤仲永》的课文注释(2001年12月第1版)。要求只字不差,不要用网上找来的,看过了一下与课文有不少出入。所以最好手打,请尽快.....
1个回答
本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的实例,说明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文章分两部分:叙事部分写方仲永幼年时天资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而最终“泯然众人”,变得平庸无奇;议论部分则表明作者的看法,指出方仲永才能衰退是由于“受于人者不至”,强调了后天教育的重要。文章通过方仲永这一实例说明具有普遍借鉴意义的道理,给人以深长的思考。
本文的语言十分精当。叙事部分仅以一百五十多字就完整地叙述了方仲永从五岁到二十岁间才能变化的过程,议论部分也不过七十余字,文中的每一词、句都有其确切的表达作用,而不是可有可无。例如第一段,首句交代籍贯、身份、姓名、家世,这不仅是必不可少的一般介绍,而且“世隶耕”三字是对“未尝识书具”“不使学”的必要铺垫,既衬托了方仲永的非凡天资,又暗示了造成他命运的家庭背景;一个“啼”字,生动地写出方仲永索求书具的儿童情态;“忽”“即”“立”三个副词,使一个天资非凡、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跃然纸上;“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仅一句话就刻画出方仲永父亲贪图小利而自得的可悲可叹的愚昧无知之态;“不使学”三字,看似平淡,却为方仲永的变化埋下伏笔,点出方仲永命运变化的关键。第二段叙事极为简要,仅以一“见”一“闻”一“问”就交代了方仲永后来的变化和结局。结尾的议论部分,言简意深,说理严谨。对本文语言精当的特点,可以逐词逐句体察、品味。
本文语言平实而又不乏感情色彩。文章以“伤仲永”为题,写的是可“伤”之事,说的是何以可“伤”的道理,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一个神童最终“泯然众人”的惋惜之情,对“受之天”而“受于人者不至”者的哀伤之情,并以鲜明的态度表明作者的观点。
相关问答
伤仲永的注释
2个回答2022-12-27 11:41
选自《临川先生文集》1.隶:属于;2.世隶耕:世代耕田为业;3.未尝:不曾;4.求:要求5.异:感到奇怪;6.借旁近:向邻居借;7.与:给;8.书:写;9.为:题写;10.以……为意:把……作为诗的内...
全文
伤仲永注释
2个回答2022-09-18 06:12
“伤”,是“为......感到哀伤”的意思[意动用法]。流露出作者对一个神童,最终泯然众人的惋惜之情,强调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伤仲永的书下注释
2个回答2022-09-04 04:16
我还是小李,可一定要加我呀,不然你会后悔的.
伤仲永的课下注解
2个回答2022-09-21 22:57
1.隶:属于;2.世隶耕:世代耕田为业;3.未尝:不曾;4.求:要求5.异:感到奇怪;6.借旁近:向邻居借;7.与:给;8.书:写;9.为:题写;10.以……为意:把……作为诗的内容;11.观:看;1...
全文
伤仲永解释
1个回答2024-02-04 02:43
原文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
全文
伤仲永翻译解释
1个回答2022-09-16 18:35
世隶耕的理解式
伤仲永解释
1个回答2024-02-07 20:19
金溪平民仲永世代种田业仲永五岁曾认识笔墨纸砚()忽放声哭着要些东西父亲惊异邻近家借给(仲永)即写四句诗并且提自名字首诗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意传送给全乡读书观赏指定物品让作诗(能)立即写诗文采道理都值欣...
全文
伤仲永的解释和相似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4-08 04:32
伤仲永这篇文章着重突出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文章开头的“世隶耕”就已经暗示了仲永最终的结果,因为他父亲不是读书人,所以不知道让仲永去读书,最终,就是有天赋也没用,依旧成为普通人。 伤仲永 金溪平...
全文
文言文《伤仲永》的解释
1个回答2022-12-17 02:38
为仲永感到悲伤
翻译课文《伤仲永》
1个回答2024-03-20 13:00
我(王安石)听到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他,(他已经)十二三岁了。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