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反映什么哲学道理

2022-11-24 18:46

1个回答
  “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三、四两句,诗境又出现更大的转折。面对姹紫嫣红的“物华”,诗人不禁想到了梅花。它先春而开,到百花盛开时,却早花凋香尽,诗人遗憾之余,便不免对它怨恨起来了。由“向物华”而忆梅,这是一层曲折;由忆梅而恨梅,这又是一层曲折。“恨”正是“忆”的发展与深化,正像深切期待的失望会转化为怨恨一样。
  但这只是一般人的心理。对于李商隐来说,却有更内在的原因。“寒梅”先春而开、望春而凋的特点,使诗人很自然地联想到自己:少年早慧,文名早著,科第早登;然而紧接着便是一系列不幸和打击,到入川以后,已经是“克意事佛,方愿打钟扫地,为清凉山行者”(《樊南乙集序》),意绪颇为颓唐了。这早秀先凋,不能与百花共享春天温暖的“寒梅”,正是诗人自己的写照。诗人在《十一月中旬扶风界风梅花》诗中,也曾发出同样的感叹:“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非时而早秀,“不待作年芳”的早梅,和“长作去年花”的“寒梅”,都是诗人不幸身世的象征。正因为看到或想到它,就会触动早秀先凋的身世之悲,诗人自然不免要发出“寒梅最堪恨”的怨嗟了。诗写到这里,黯然而收,透出一种不言而神伤的情调。
相关问答
“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1个回答2023-01-25 09:17
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出自唐代李商隐的《忆梅》: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面对姹紫嫣红的“物华”,诗人不禁想到了梅花。它先春而开,到百花盛开时...
全文
用一个故事反映人生哲理
1个回答2024-01-26 04:14
1、有位英国雕塑家,作品屡获大奖。一次记者采访他,请教雕塑的秘诀。雕塑家说:“所谓秘诀,只有两点:第一是要把鼻子雕大一点,第二是要把眼睛雕小一点。” 记者不解地问:“鼻子大眼睛小,那雕出的人像不是太...
全文
故事反映的哲理
1个回答2024-02-17 13:25
这个故事反映了基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导致的看待问题的片面孤立静止问题,也就是因为客观条件的限制导致了形而上学的片面认识。它不同于一般个人形而上学的方法,而是基于条件限制造成的,可以说,导致他不能准确判断真...
全文
不同的人对待同一事物有不同看法反映马哲中的什么原理
1个回答2024-01-20 17:31
不同的人对待同一事物有不同看法反映马哲中的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即对立统一规律。 矛盾是反映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一种特殊的状态,是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也就是事物的矛盾法则。矛盾的普...
全文
自觉反映什么意思,马哲里的?
1个回答2024-01-20 18:53
自己反应是什么意思?从内容后来看理想是对客观现实的自觉反应和升华科学的理想符合客观规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现实,这主要要说明理想具有客观性和可能性。
反映人生哲理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2-09 11:07
反映人生哲理的成语: 毛遂自荐 洛阳纸贵 才高八斗 曲高和寡 开卷有益 卧薪尝胆 投笔从戎 江郎才尽 按图索骥 约法三章 三顾茅庐 望梅止渴 退避三...
全文
反映人生哲理的成语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2-13 12:46
常见的成语、诗句体现的哲理 一、成语体现的哲理 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世界。 2.望梅止渴;心灵手巧——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3.一念之差——错误的意识会把人...
全文
反映联系的哲学原理的成语或歇后语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3-13 12:56
成语具有意义整体性、结构凝固性、韵律协调性等特征。内容上反映的多是古代事物;新创的很少,形成时间也多是上古时代;语言形式上,保留不少古代汉语语音、词义、语法现象。成语的意义往往并非其结构成分意义简单相...
全文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反映什么哲理
4个回答2022-09-08 01:20
逆境往往更能成就人生 没有人随随便便成功 认识 意识 质变与量变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