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原文

2022-12-14 14:01

1个回答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晚上。解开衣服想睡觉时,月光从窗口射进来,我愉快地起来行走。想到没有可与自己一起游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在庭院中散步。
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藻、荇纵横交叉,都是绿竹和翠柏的影子。
哪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绿竹和翠柏,但缺少像我两个这样的闲人
相关问答
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
1个回答2023-06-06 16:20
你想问什么?
记承天寺夜游中苏轼夜游的原因是什么
1个回答2023-03-05 01:10
思乡,寻访友人
根据苏轼传和记承天寺夜游看出苏轼是个怎样的人
1个回答2023-01-20 04:57
清闲、不问世事的人
记承天寺夜游中苏轼为什么称自己为闲人?
1个回答2022-10-10 23:15
被贬后的无奈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1个回答2022-10-12 20:15
首先,该句处处都写皎洁的月光,却没有出现一个“月”字,这个表里澄澈的月的世界,完全是由喻体来完成的。其次,句中所用比喻完全摆脱了陈俗的旧套。一般人写月光,总是写月光如水,这虽准确但显陈旧,而苏轼将它与...
全文
苏轼 记承天寺夜游
1个回答2023-04-09 13:55
月,并非夜夜明,竹柏,并非处处有。但大自然的美景却时时可觅,处处可现,只要心胸开阔,就会发现,大自然的神奇,这也正是苏轼保持乐观开朗的原因.
苏轼的词《记承天寺夜游》
1个回答2023-02-04 21:27
原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héng),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
全文
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怎么写的
1个回答2023-01-29 10:14
  第一部分(前三句)记叙:首句点明夜游的时间,为美好的月色而心动,遂起夜游之意。第二部分(第四句)描写:运用比喻的手法描绘庭院皎洁的月光。第三部分(第五句)议论:两个反问句引人深思。作者抒发面对月光...
全文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的诗
1个回答2022-08-25 18:15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横...
全文
苏轼的 记承天寺夜游 翻译
1个回答2023-01-16 22:35
原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清澈透明),水中藻荇交横(héng),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全文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