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的事例有哪些?

2022-12-19 04:27

1个回答

孟母三迁

”战国的时候,有一个很伟大的大学问家孟子。孟子小的时候非常调皮,他的妈妈为了让他受好的教育,花了好多的心血呢!有一次,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招待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表演得像极了!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这个时候,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 后来,大家就用“孟母三迁”来表示人应该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

橘生于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晏子春秋·杂下之十》:“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南的橘树,移植到淮河以北就变为枳树,比喻环境变了,事物的性质也变了,这说明不同的环境对同一事物地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关问答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还是近朱者未必赤尽墨者未必黑
2个回答2022-12-20 04:02
感觉像是要写作文呢 一般来说= = 言之成理即可 哈哈
近朱者未必赤的例子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1-29 18:13
具体如下: 1、北宋周敦颐就说过,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莲花近淤泥之朱,而没有变赤,近清涟之墨,而没有变黑。 2、鲁迅先生出生在一个封建地主家庭,但他在少年时代就非常同情劳动人民,...
全文
近朱者未必赤的例子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4-26 21:40
近朱者未必赤典型例子有: 1、北宋周敦颐就说过,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莲花近淤泥之朱,而没有变赤,近清涟之墨,而没有变黑。 2、鲁迅先生出生在一个封建地主家庭,但他在少年时代就非...
全文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反方(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辩词
1个回答2022-10-27 04:15
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只是一个笼统的说法,是起告诫作用的言论。其本意只是给我们指明一个交友近人的态度,多一个识人的准则。 但现实生活往往不顺人意,一个优秀的人,也就是所谓的赤者。不可能一生都接触与...
全文
“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论证方法
1个回答2022-09-25 08:37
出淤泥不染 众人皆醉我独醒
“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论证资料
1个回答2022-09-16 03:10
[转]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老师、家长也常常以此古训来教育我们,但我却对此提出了质疑。 近朱者真的赤,近墨者真的黑吗?这或许只代表了一种人,那就是自控能力特别差的人。如果一个人真的“近朱者赤,...
全文
近墨者未必黑的名人事例
1个回答2024-03-13 11:58
其实更本就不用寻找什么例子,因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本来就是互相矛盾的,如果是一个“朱者”和一个“黑者”在一起,该这么办,到底是“赤”还是“黑”
近墨者未必黑的事例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4-22 06:18
近墨者未必黑的事例:鲁迅。 世界著名文学家鲁迅先生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鲁迅先生出生在一个封建地主家庭,但他在少年时代就非常同情劳动人民,而没有像其他有钱人那样欺压人民。 成年后他以笔代枪深刻...
全文
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事实论证(至少两则)。
2个回答2023-05-06 05:15
莲花,出淤泥而不染。 屈原:“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列举历史上"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的人以及事件
1个回答2023-07-16 14:49
卧底,光明方的和黑暗方的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