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是什么意思?

2023-01-13 22:35

2个回答
  《易经》所体现的道,明显地表现为仁德,又隐藏在一切日常所用的事物之中,它鼓动万物生长化育但不跟圣人一样有忧国忧民之情。
  出自《周易 - 系辞上》
  原文: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智)者见之谓之知(智),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
  译文:阴柔和阳刚合在一起叫做“道”,继承这种道的就是最美好的,成就这种道的就成为一种品性。强调仁德的人看到它就说它体现出仁德,讲究智慧的人看到它就说它体现了智慧,百姓每天运用它却不知道它的存在,所以真正懂得君子之道的人很少了!《易经》所体现的道,明显地表现为仁德,又隐藏在一切日常所用的事物之中,它鼓动万物生长化育但不跟圣人一样有忧国忧民之情,它体现出来的盛大的美德和宏伟的事业可以说至高无上了!广泛地拥有天地间的一切可以称为宏伟的事业,时刻变化更新可以称为盛大的美德。使万物生长并再生就是《易经》所要表现的变化的内涵,把这个内涵画成卦象就是(体现天道的)乾卦,效法天道的就是(体现地道的)坤卦。通过对数字的深入研究来预知未来的方法叫做占卜,与变化的规律相通的叫做事,阴柔与阳刚无法使人预测叫做神。
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

显现道的仁德(于外),潜藏道的功用(于内),鼓动万物(生长)而不去与圣人同忧虑

(五)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道,善也;成之者,性也。①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这道鲜矣。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②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③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④

注释:

①继:秉受,继续。成:生成,成就。性:天性、本性。朱熹曰:“所以发育万物为继‘善’,万物各正其性命为‘成’性。”(《语类》)

②知,智。鲜,少。显,显现。诸,之于。用,功用。鼓,动(解见上“鼓之以雷霆”注)。至,极。

③富有:无所不备。日新:变化不息,日日增新。生生:阴阳相互变化而不穷。成象:生成天象。效法:效地之形。法即形。项安世曰:“古语‘法’皆谓‘形’,《系辞》皆以‘形’对‘象’。”

④极数:穷极蓍策之数。占,筮占。通变:即变通,指变化而通达、趋时而利。阴阳不测:阴阳变化迅速微妙而不可测度。

今泽:

一阴一阳(互变)叫做道,秉受(其道)的,为善;顺成(其道)的,为性。仁者看见(道)的仁便称道为仁,智者看见(道)的智便称道为智。百姓日用(其道)却不知道。所以君子之道已很少见了。显现道的仁德(于外),潜藏道的功用(于内),鼓动万物(生长)而不去与圣人同忧虑,(造就万物)盛德大业(完备)至极呀!富有叫做大业,日新叫做盛德。(阴阳变化)生生不已叫做易,成(天)象为乾,效(地)形为坤,穷极蓍策之数预知未来叫做占,通达变化的叫做事,阴阳(变化)不可测度叫做神。
相关问答
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01-23 00:26
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 显现道的仁德(于外),潜藏道的功用(于内),鼓动万物(生长)而不去与圣人同忧虑 (五)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道,善也;成之者,性也。①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
全文
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什么意思
2个回答2022-09-05 00:21
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 显现道的仁德(于外),潜藏道的功用(于内),鼓动万物(生长)而不去与圣人同忧虑 (五)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道,善也;成之者,性也。①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
全文
诸天万界男主角是谁的孩子
1个回答2024-02-10 23:05
他父亲是许天行,农家的叛逆,许家中人通缉的重犯,他是一个农家的绝世圣才,曾经将种子种入修炼者的体内进行试验,农门许氏觉得此举有违人道,制止他的行为,可惜像他这样的绝世圣才又怎么会为他人所动,故而叛出农...
全文
诸天万界好看么?
1个回答2022-10-09 21:15
好可以,我看过
有没有穿越诸天万界的小说武侠世界的多一点。
1个回答2023-06-03 19:30
九鼎记,,,,
诸天万界男主角是谁的孩子
1个回答2023-08-19 10:14
是游戏的吗?
诸天万界男主角是谁的孩子?
1个回答2024-02-18 15:12
他父亲是许天行,农家的叛逆,许家中人通缉的重犯,他是一个农家的绝世圣才,曾经将种子种入修炼者的体内进行试验,农门许氏觉得此举有违人道,制止他的行为,可惜像他这样的绝世圣才又怎么会为他人所动,故而叛出...
全文
君子有诸己而后求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其中的“诸己”,“诸人
1个回答2022-12-26 01:28
君子有诸己而后求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   解释“诸己”、“诸人”,需要从孔子的另一句话说起。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其中的“诸”,是“之于”的合读,相...
全文
诸葛亮心忧天下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5-20 18:26
志见出师表,好为梁夫吟。 两表一对,鞠躬尽瘴酬三顾:鼎足七出威德咸浮足千秋。 诸葛之志,全在于出师表,自隐居以来,他已然归隐山林,与世无争,过一平凡的日子,像普通人家那样,耕田种地,丰衣足...
全文
关于诸葛亮一视同仁对待家人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3-12 23:26
诸葛乔(204年——228年)字伯松,诸葛瑾的次子。他的胞兄诸葛恪在吴国的名声颇大。诸葛亮因婚后无子,诸葛乔就过继给诸葛亮为嗣。到蜀国后,任驸马部、都尉。 诸葛亮视他如亲生儿子,深恐其成为庸人,...
全文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