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2023-01-18 18:08

意思
1个回答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的意思是如下:
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谥他‘文’的称号呢?”孔子说:“他聪明勤勉,喜爱学习,不以向比自己地位低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谥他‘文’的称号。”这句话出自《论语》的公冶长篇。
原文: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扩展资料:
《论语·公冶长》是《论语》中的第五篇,此篇有28章,以谈论仁德为主线,本篇章中孔子和他的弟子们从各个侧面探讨仁德的特征。此句是《论语·公冶长》的第十五章。
本章里,孔子在回答子贡提问时讲到“不耻下问”的问题。这是孔子治学一贯应用的方法。“敏而好学”,就是勤敏而兴趣浓厚地发愤学习。“不耻下问”,就是不仅听老师、长辈的教导,向老师、长辈求教,而且还求教于一般看来不如自己知识多的一切人,而不以这样做为可耻。
“学习要不耻下问”不以向地位、身份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学问为耻,两千多年以来,无数学者、先贤一直在践行着这一点。泰山不让寸土而成其大,江河不捐细流而就其深,学习也是一样,唯有不让寸土、不捐细流,最终才能取得一方成就。
相关问答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所说的成语是
1个回答2024-01-26 05:08
不耻下问的故事 解释: 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形容虚心好学。耻:羞耻。 这个成语来源于《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来自itlearner_com 春秋时代的孔子是我国...
全文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2-11-25 15:35
1、何以:凭什么; 是以:因此; 下问: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2、孔子回答说:“他勤奋好学,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所以被溢为‘文’。” 3.一是孔文子敏而好学,二是虚心求教。既肯定了孔文子取...
全文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4个回答2022-09-13 01:23
何以:凭什么 是以谓之‘文’也:因此称他为文.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是什么意思
5个回答2023-05-16 16:46
  原文: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是以谓之‘文’也。”   新注句读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为)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是以谓(...
全文
翻译子贡问曰:“孔文字何以谓‘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3个回答2022-09-04 20:23
何以:凭什么 是以:所以 下问:向比自己学问低的人请教。 孔子从哪两个方面解释了子贡提出的问题?这样解释的目的是什么? 从孔文子自身学习方面即敏而好学和向别人学习方面即不耻下问方面解释了子贡提出的...
全文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敏为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的翻译
4个回答2022-09-24 09:20
子贡问道:“为什么给孔文子一个‘文'的谥号呢?”孔子说:“他聪敏勤勉而好学,不以向他地位卑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给他谥号叫‘文'。”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翻译一下
3个回答2022-12-26 13:40
子贡问说: “孔文子凭什么作为而成名的?”先生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样做而成名的。” 孔文子的“文”,不是谥号。在这里,“文也”是指成名。 也:语末助词,无意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这句文言文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05-20 12:16
子贡问道:“对孔文子为什么要给一个‘文’的谥号呢?”老师说:“他聪敏而又好学,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能力比自己弱的人请教为耻辱.所以称谓他的谥号是‘文’呀.” 【译文】 子贡问道:“为什么...
全文
《论语》选读(二)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
1个回答2022-10-20 03:46
1翻译: 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被谥为‘文’呢?”孔子说:“他聪明好学,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不以为耻,所以被谥为‘文’.” 2孔子说:“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
全文
谓其人曰的谓是什么意思
4个回答2023-12-03 12:20
  1、解释:谓,对。   2、出处:《孟子·公孙丑上》   3、原文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余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
全文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