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书有感 朱熹

2023-01-23 09:18

急!!
2个回答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原诗四句:“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它实写的是明丽清新的一派田园风光,反复读上几遍,会觉得愈读愈爱读!你看,半亩的一块小水塘,在朱熹笔下是展开的一面镜子(一鉴开),起笔就恬静而幽雅得让人立时展开了想像的翅膀。第二句更引起读者遐想,这面“镜子”中映照着天上徘徊的云影,可想那清澈的水面那么静谧可爱了!作者在第三句提了个问题,这水为什么如此清澈呢?他高兴地自问答道,因为源头总有活水补充,一直不停地流下来。

  这幅美丽的自然风光图卷,已经令人读后清新明快了,更让人拍案叫绝的是一看题目,是观书的感想,顿时这美的意境升华,与读书融合了。

  原来,大学者朱熹在赞美读书有所领悟,心灵中感知的畅快、清澈、活泼,以水塘和云影的映照畅叙出来了。他的心灵为何这样澄明呢?因为总有像活水一样的书中新知,在源源不断地给他补充啊!

  半亩方塘〔方塘:方形的水塘〕一鉴开〔一鉴开:像一面镜子被打开。鉴,镜子。古时候,镜子用镜袱盖上,用时打开。〕,半亩方塘像一面镜子被打开。
  将书比作半亩方塘。书是长方形的,所以说“半亩方塘”。“一鉴开”,以镜子作比,形容方塘极其清澈。
  天光云影共徘徊〔天光云影共徘徊:天光和云影一齐映入水塘,不停地晃动。〕。天光和云影一齐映入水塘,不停地晃动。写清澈方塘中倒映的美好景致。“天光”“云影”,比喻书中的内容。
  问渠〔渠:它,指水塘。〕那〔那:同“哪”,怎么。〕得清如许〔如许:如此,这样。〕,为〔为:因为。〕有源头活水来。问那方塘的水怎么会这样清澈,因为有活水从源头不断流来。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议论。一问一答,形象地表达了诗人深切而独特的读书感受,暗含哲理。
相关问答
<<观书有感>>的作者朱熹的故事 关于<<观书有感>>的
1个回答2024-01-21 23:56
  观书有感概述   《观书有感》是南宋大学问家朱熹的两首七言绝句。两首诗写的是描绘其“观书”的生动感受。其中第一首尤为脍炙人口。   目录[隐藏]   作品信息   作品原文   注释...
全文
观书有感 朱熹 讲了什么道理
1个回答2024-02-25 07:38
朱熹讲了“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识;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只有思想永远活跃,以开明宽阔的胸...
全文
朱熹观书有感
1个回答2024-03-11 01:39
观书有感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注释: 这首诗富于启发而有历久常新。半亩大的池塘像明镜一样,映照着来回闪动的天...
全文
观书有感 朱熹
1个回答2024-03-12 08:28
半亩之大的方形池塘如同打开一面镜子(:比喻一方书法作品展开), 池塘水面上荡漾着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比喻纸上的留白与书法线条相映成趣,飞扬生动)。 问这池塘它为何这样清澈呢(:这书法作品...
全文
观书有感 朱熹 讲了什么道理
1个回答2024-03-12 10:56
朱熹讲了“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识;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只有思想永远活跃,以开明宽阔的胸...
全文
朱熹在《观书有感》里(其一)中发出怎样的感慨?
1个回答2024-03-09 03:46
发出了学无止境的感慨。 《观书有感二首》的第一首诗借助池塘水清因有活水注入的现象,比喻要不断接受新事物,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跃与进步。 第二首诗借助巨舰无人能推动却能自由航行在水中,比喻艺术创作需...
全文
读书观感朱熹林一 阐 怎么读?
1个回答2024-03-08 06:43
1、选择一篇感兴趣得文章或者书籍,通篇读一遍。 2、对文章得主题或者书本中令你印象深刻的事件有个把握和理解。 3、列一个提纲:第一段交代主题思想,可以用名言名句,也可以用一些比喻句式。中间部分举例...
全文
朱熹的观书有感
4个回答2023-01-18 01:10
【译文】 (其一)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被打开, 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一齐映入水塘,不停地晃动。 问哪方塘的水怎么会这样清澈? 因为有永不干枯的水从源头不断流出来,从而成了活水! 【注...
全文
朱熹的观书有感
1个回答2023-01-30 04:37
   观书有感 其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译文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打开,清澈明净,   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浮动。...
全文
朱熹 观诗有感
3个回答2022-11-25 00:25
其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其二:昨夜江边春水升,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第一首诗叙述比喻入诗,以“半亩方塘一鉴开”中的塘喻书,开...
全文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