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 诗经 中 蒹葭 比兴手法的理解 RT

2023-02-08 14:40

1个回答
毛诗和朱熹对《蒹葭》首句的解释:““毛传”认为是兴,朱熹《诗集传》则认为是赋,实际二者并不矛盾,是起 兴后再以赋法叙写.河滨芦苇的露水凝结为霜,触动了诗人思念“伊人”之情,而三章兴句写景物的细微变化,不仅点出了诗人追求“伊人”的时间地点,渲染 出三幅深秋清晨河滨的图景,而且烘托了诗人由于时间的推移,越来越迫切地怀 想“伊人”的心情.在铺叙中,诗人反复咏叹由于河水的阻隔,意中人可望而不 可即,可求而不可得的凄凉伤感心情,凄清的秋景与感伤的情绪浑然一体,构成 了凄迷恍惚、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中国文学史》是调和论,不可确信,毛诗与朱熹定义不同,是从他们解诗意不同而来的.)
相关问答
蒹葭是运用了起兴还是比兴
1个回答2022-08-25 21:18
因该用的是比兴。比,以彼物比此物;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一般诗经中比,兴的手法都是不分家的。只是相对来说“比”的内容是否明显。蒹葭中借“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营造出一种萧索,寂寥,孤独的氛围,来...
全文
蒹葭的成语蒹葭的成语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2-01 21:42
蒹葭的成语有:蒹葭伊人,蒹葭倚玉树,不为已甚。 蒹葭的成语有:不名一钱,葭莩之亲,不齿于人。2:拼音是、jiān jiā。3:注音是、ㄐ一ㄢㄐ一ㄚ。4:结构是、蒹(上下结构)葭(上下结构)。 蒹葭的...
全文
《蒹葭》中是蒹葭凄凄还是蒹葭萋萋
1个回答2023-01-09 05:15
有多种版本,人教版的是“蒹葭萋萋”,苏教版的是“蒹葭凄凄”。以前都是用的人教版,现在很多地区都使用地方教材了,即“苏教版”、“浙教版”等,上面都是“蒹葭凄凄”。
蒹葭? 什么意思
4个回答2022-11-23 06:47
就是芦苇。有的解释说是初生的芦苇,不过初生的芦苇应该是春天,没有霜的。也就无所谓白露为霜了。所以按芦苇解释。 诗经-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千古名句啊。
蒹葭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03-20 07:40
就是芦苇。有的解释说是初生的芦苇,不过初生的芦苇应该是春天,没有霜的。也就无所谓白露为霜了。所以按芦苇解释。
蒹葭之思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10-15 09:01
拼音: jiān jiā zhī sī 解释脊搜信: 蒹葭:初生的芦苇。思:思念,漏颤怀念。指恋人的思念之情。 出处: 《诗经·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例句:...
全文
蒹葭 讲了什么
1个回答2024-01-24 14:00
蒹葭 【作者】《诗经》 【朝代】先秦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
全文
蒹葭怎么读音是什么
1个回答2023-02-21 13:31
jiān jiā
蒹葭全文
1个回答2024-02-09 01:45
蒹葭(jiān jiā)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sù)洄(huí)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meí)。 ...
全文
蒹葭的翻译及原文
1个回答2024-02-15 21:21
蒹葭的翻译及原文如下: 原文: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
全文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