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崇春江晚景》能够体现虚实结合是哪一句?

2023-04-15 08:45

2个回答
《惠崇春江晚景》能够体现虚实结合的一句是: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分析:“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两句诗仍然紧扣“早春”来进行描写,那满地蒌蒿、短短的芦芽,黄绿相间、艳丽迷人,呈现出一派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河豚欲上”借河豚只在春江水暖时才往上游的特征,进一步突出一个“春”字,本是画面所无,也是画笔难到的,可是诗人却成功地“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给整个画面注入了春天的气息和生命的活力。画面虽未描写河豚的动向,但诗人却从蒌蒿丛生、芦苇吐芽推测而知“河豚欲上”,从而画出海豚在春江水发时沿江上行的形象,用想象得出的虚境补充了实境。苏轼就是通过这样的笔墨,把无声的、静止的画面,转化为有声的、活动的诗境。在苏轼眼里,这幅画已经不再是画框之内平面的、静止的纸上图景,而是以内在的深邃体会和精微的细腻观察给人以生态感。前者如画,后者逼真,两者混同,不知何者为画境,何者为真景。诗人的艺术联想拓宽了绘画所表现的视觉之外的天地,使诗情、画意得到了完美的结合。
正是河豚欲上时。
正是河豚欲上时 宋诗人梅尧臣描写这种景象云:“河豚当是时,贵不数鱼虾。”诗的前三句是描写惠崇画里的景物,这最后一句则是即景生情的联想。作者这样写就把整个画面勾勒得更为完美了,给人以严冬已尽、春到人间的喜悦。作者不仅入乎画内,而且出乎画外,把画上所无而情理中所有的事物呈现出来。如果诗的全部四句均是景物白描,则形式上未免有些呆板。最后一句的处理,不但使全诗灵动鲜活,也使诗和画的意境都被大大地丰富了。
相关问答
惠崇春江晚景中的惠崇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02-04 20:47
惠崇春江晚景中的惠崇是:北宋僧人,擅诗、画。 惠崇(965- 1017):福建建阳人,北宋僧人,擅诗、画。作为诗人,他专精五律,多写自然小景,忌用典、尚白描,力求精工莹洁,颇为欧阳修等大家称道;作...
全文
惠崇春江晚景中的惠崇是什么意思
5个回答2022-12-08 20:08
人名。 惠崇(965- 1017),福建建阳人,北宋僧人,擅诗、画。作为诗人,他专精五律,多写自然小景,忌用典、尚白描,力求精工莹洁,颇为欧阳修等大家称道。 拓展资料: 《惠崇春江晚景二...
全文
惠崇春江晚景?
1个回答2024-01-20 13:47
《惠崇碰昌春江晚景》是北宋文学笑裂扒家苏轼题惠崇的《春江晚景》所创作的作品。 全诗如下: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全诗的意思:竹林外两三...
全文
惠崇春江晚景是一首什么诗
1个回答2024-01-20 23:24
《惠崇春江晚景》是一首题画诗。 《惠崇春江晚景》是作者苏轼题写在友人惠崇和尚《春江晚景》这幅画上的诗句。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能诗善画,所以能揣测出画家的心中所想,抓住惠崇这幅《春江晚景》的立意,...
全文
《惠崇春江晚景》
1个回答2024-01-26 02:45
《惠崇春江晚景》是北宋文学家苏轼题惠崇的《春江晚景》所创作的诗。 全诗如下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白话译文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
全文
《惠崇春江晚景》。是一首什么样的诗?
1个回答2023-01-28 14:11
是一首题画诗
惠崇春江晚景?
1个回答2024-02-18 11:09
《惠崇春江晚景》是北宋文学家苏轼题惠崇的《春江晚景》所创作的作品。 全诗如下: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全诗的意思: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
全文
惠崇春江晚景?
1个回答2024-02-23 06:06
《惠崇春江晚景》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作品。 全诗如下: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全诗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
全文
惠崇春江晚景的诗意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2-25 20:45
竹林之外的桃花渐渐地开放了,鸭子也在水中戏耍,但是它们是第一个察觉到春天气息的。蒌蒿已经长得很高的,芦笋也开始长出了嫩芽,这个时候是河豚逆江而上的季节。 原文: 《惠崇春江晚景》苏轼 竹外...
全文
惠崇 春江晚景
1个回答2024-03-02 04:28
1.画中有的是(竹)、(桃花)、(鸭)、(蒌蒿)、(芦芽)、(江水);画中没有的是(水暖)、(河豚欲上)、(鸭知); 2 前两句诗的意思: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
全文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