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崇春江晚景?

2024-02-23 06:06

1个回答

《惠崇春江晚景》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作品。

全诗如下: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全诗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赏析:

诗的首句“竹外桃花三两枝”,隔着疏落的翠竹望去,几枝桃花摇曳身姿。桃竹相衬,红绿掩映,春意格外惹人喜爱。这虽然只是简单一句,却透出很多信息。首先,它显示出竹林的稀疏,要是细密,就无法见到桃花了。其次,它表明季节,点出了一个“早”字。春寒刚过,还不是桃花怒放之时,但春天的无限生机和潜力,已经透露出来。

诗的第二句“春江水暖鸭先知”,视觉由远及近,即从江岸到江面。江上春水荡漾,好动的鸭子在江水中嬉戏游玩。“鸭先知”侧面说明春江水还略带寒意,因而别的动物都还没有敏感到春天的来临,这就与首句中的桃花“三两枝”相呼应,表明早春时节。

诗的三四两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两句诗仍然紧扣“早春”来进行描写,那满地蒌蒿、短短的芦芽,黄绿相间、艳丽迷人,呈现出一派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河豚欲上”借河豚只在春江水暖时才往上游的特征,进一步突出一个“春”字。诗人从蒌蒿丛生、芦苇吐芽推测而知“河豚欲上”,从而画出海豚在春江水发时沿江上行的形象,用想象得出的虚境补充了实境。苏轼就是通过这样的笔墨,把无声的、静止的画面,转化为有声的、活动的诗境。在苏轼眼里,这幅画已经不再是画框之内平面的、静止的纸上图景,而是以内在的深邃体会和精微的细腻观察给人以生态感。

相关问答
惠崇春江晚景中的惠崇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02-04 20:47
惠崇春江晚景中的惠崇是:北宋僧人,擅诗、画。 惠崇(965- 1017):福建建阳人,北宋僧人,擅诗、画。作为诗人,他专精五律,多写自然小景,忌用典、尚白描,力求精工莹洁,颇为欧阳修等大家称道;作...
全文
惠崇春江晚景中的惠崇是什么意思
5个回答2022-12-08 20:08
人名。 惠崇(965- 1017),福建建阳人,北宋僧人,擅诗、画。作为诗人,他专精五律,多写自然小景,忌用典、尚白描,力求精工莹洁,颇为欧阳修等大家称道。 拓展资料: 《惠崇春江晚景二...
全文
惠崇春江晚景?
1个回答2024-01-20 13:47
《惠崇碰昌春江晚景》是北宋文学笑裂扒家苏轼题惠崇的《春江晚景》所创作的作品。 全诗如下: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全诗的意思:竹林外两三...
全文
惠崇春江晚景是一首什么诗
1个回答2024-01-20 23:24
《惠崇春江晚景》是一首题画诗。 《惠崇春江晚景》是作者苏轼题写在友人惠崇和尚《春江晚景》这幅画上的诗句。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能诗善画,所以能揣测出画家的心中所想,抓住惠崇这幅《春江晚景》的立意,...
全文
《惠崇春江晚景》
1个回答2024-01-26 02:45
《惠崇春江晚景》是北宋文学家苏轼题惠崇的《春江晚景》所创作的诗。 全诗如下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白话译文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
全文
《惠崇春江晚景》。是一首什么样的诗?
1个回答2023-01-28 14:11
是一首题画诗
惠崇春江晚景?
1个回答2024-02-18 11:09
《惠崇春江晚景》是北宋文学家苏轼题惠崇的《春江晚景》所创作的作品。 全诗如下: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全诗的意思: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
全文
惠崇春江晚景的诗意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2-25 20:45
竹林之外的桃花渐渐地开放了,鸭子也在水中戏耍,但是它们是第一个察觉到春天气息的。蒌蒿已经长得很高的,芦笋也开始长出了嫩芽,这个时候是河豚逆江而上的季节。 原文: 《惠崇春江晚景》苏轼 竹外...
全文
惠崇 春江晚景
1个回答2024-03-02 04:28
1.画中有的是(竹)、(桃花)、(鸭)、(蒌蒿)、(芦芽)、(江水);画中没有的是(水暖)、(河豚欲上)、(鸭知); 2 前两句诗的意思: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
全文
惠崇春江晚景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01-01 15:41
竹外桃花两三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