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漫成一首》:诗的末句与前三句有什么不同?请作简要赏析。

2023-06-22 21:13

知道的请帮下忙,谢谢!
2个回答
月夜是那样的宁静安谧,夜宿的白鹭屈曲着身子三五成群团聚在月下的沙滩,睡得那样安恬。忽然船尾传来“拨剌”的声响,把凝神睇视的诗人猛地惊醒。他掉转头去,那里一片波光粼粼,显然刚刚有一条大鱼从那儿跃出水面。很明显,前面三句重在一个“静”字,而后一句则突出了一个“动”字,且以“动”衬“静”。 末句写大鱼跃出水面,属动态描写,以动衬静,更突出了江上月夜的宁静,表现了安谧、和平的意境,与前面三句重在一个“静”字明显不同。
以静带动,拟物,模拟事物
相关问答
杜甫 小至 赏析
1个回答2022-05-09 16:50
这句话是说冬至后白昼渐长,阳气渐舒,冬至既到,春天也就不远了。 全诗: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琯动浮灰。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
杜甫 小至 赏析
1个回答2022-10-07 05:40
这句话是说冬至后白昼渐长,阳气渐舒,冬至既到,春天也就不远了。 全诗: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琯动浮灰。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
《杜甫诗歌赏析》作者是谁?
1个回答2022-06-30 18:58
网上查到的 秦似
杜甫 小至 赏析
1个回答2024-05-22 04:18
这句话是说冬至后白昼渐长,阳气渐舒,冬至既到,春天也就不远了。 全诗: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浮灰。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
杜甫《月》赏析
2个回答2022-08-27 19:59
全诗以明月兴思情,同一轮明月寄寓着两地彼此的思念,思情的悠远绵长与月夜的孤独寂寞,相织相融,形成一种清丽深婉、寂寥苦思的凄清氛围,使读者不觉之间与之同悲共泣。一生颠沛流离,漂泊不定,经常远离故乡远离亲...
全文
杜甫登高原文翻译及赏析
1个回答2024-02-27 06:04
杜甫的《登高》赏析: 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此诗前四句写登高见闻。首联对起。诗人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一开...
全文
杜甫登高赏析
1个回答2022-11-21 08:05
这一首重阳登高感怀,是大历二年(767)在夔州写的。“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前半首写登高所闻所见情景,是写景;后半首写登高时的感触,是抒...
全文
杜甫望岳赏析
1个回答2022-10-15 19:18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的豪情壮志。一二句写泰山山脉绵延辽阔,三四句挟泰山雄峻磅礴。五六句是仔细远望,见群峰云生,仿佛有归鸟入谷。七八句想象将来登山所见景象...
全文
《新秋》杜甫赏析
1个回答2022-10-16 07:05
新秋 杜甫 火云犹未敛奇峰,欹枕初惊一叶风。 几处园林萧瑟里,谁家砧杵寂寥中。 蝉声断续悲残月,萤焰高低照暮空。 赋就金门期再献,夜深搔首叹飞蓬。 【赏析】 这首诗既写了新秋季节的物候特征,也表露了诗...
全文
杜甫<不见>诗赏析
2个回答2022-08-17 11:33
不见 杜甫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