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名镇

田镇镇的历史名人
1个回答2024-03-16 20:08

山东省高苑(今高青)田镇镇谢家仓人,起义失败殉国。1646年11月山东人民在谢迁领导下,占领淄川城,处决大汉奸孙之獬,起义军坚持了三年,被残酷镇压,给满清统治者沉重打击,也呼应了南方的抗清力量。

龙门镇的历史文化
1个回答2024-02-20 20:54

2014年,龙门镇对癞子锣鼓、梁平抬儿调、跳端公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收集整理,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开办癞子锣鼓培训班培养传承人,梁平傩戏和梁平孝歌被成功申报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癞子锣鼓
癞子锣鼓是重庆市梁平县境内流传的一种汉族民间器乐。在梁平,前人有“蜀人朝山,锣鼓喧天”之说。
历年来,梁山癞子锣鼓与当地民众的生活紧密相连,每逢节日盛会、开业庆典、生日礼仪、婚丧嫁娶等,人们总爱用梁山锣鼓来渲染气氛。一年一度的梁山锣鼓迎春抢彩已成为当地代代相传的民俗习惯。此外,还可根据人们生产劳动、生活的需要,即兴在乡村院坝、田间地头进行演奏娱乐。
2006年5月20日,梁平癞子锣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梁平抬儿调
梁平抬儿调又称抬工号子,因抬工俗称抬脚儿,故又名抬脚儿调儿,是流传于重庆市梁平县域内的一种汉族民间音乐形式,由当地的抬工号子发展演变而来,距今至少有数百年的历史。
抬工组合,有2人抬、4人抬、6人抬、8人抬、16人、32人、48人抬、64人和128人抬等。所抬货物视重量配备相应人数,人均负重在50-80公斤,头杠和尾杠负重能力高些,一般在100-200公斤,128人抬的组合能抬5吨左右的重物。抬工技术要求很高,抬肩,起步十分讲究,头杠和尾杠作为领杠人,既要力气大,也要桩子稳,才能全面指挥全体抬工。人越多,场面越惊险,表演越精彩,越显示出整个队伍的技能。
2008年,文化部正式公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梁平抬儿调入选。

太平镇的历史文化
1个回答2024-03-02 21:43

太平镇是广州市从化区辖镇。在县境最南部。据说北宋初赵匡胤派兵南下,平定岭南至此,从此太平无事,故名。
1950年属第三区,1958年成立 太平公社,1983年改区,1986年建镇。

诗山镇的历史名人
1个回答2024-03-07 14:42

欧阳詹(759--800),字行周,据国史《旧唐书》、《新唐书》、《八闽通志》、《福建通志》和《泉州府志》人物传第一页记载:欧阳詹奇迹潘湖人 ,出生于奇迹潘湖欧厝,曾寓居于诗山地区的芹山读书,曾随母黄昌靖寓居高盖山。詹幼时聪颖好学,有所悟则吟哦高啸,怡然自乐;喜观河山景色,常流连忘返。稍长,就读于高盖山白云室,又往九日山拜流寓南安的名贤秦系为师,结忘年之交。其初期作品,清新优美,多为时人称誉。大历七年(772年),不堪当时福建观察处置使李椅谓闽人“缦胡之缨,化为青衿”之辱,与莆田林藻、林蕴兄弟于清源山立誓:勤读诗书,发奋图强,为家邦争光。建中元年(780年)得原宰相、福建观察使常衮奖掖,特比之为“芝英”,声名播及京师。贞元二年(786年),詹离开故乡往长安,八年(792年)春,与贾棱、韩愈、李观、李绛、崔群等人,同登进士第,时称“龙虎榜” 潘湖欧阳詹居第二,开闽南文运之先。韩愈尝谓:“闽越人举进士,由詹始。”宋代朱熹题其故居联曰:“事业经邦,闽海贤才开气运;文章华国,温陵甲第破天荒。”贞元十年(794年),授国子监四门助教。任内,循循善诱,力荐人才,如徐晦落第,詹作诗勉之:“嘉谷不夏熟,大器当晚成。徐生异凡鸟,安得非时鸣。汲汲有所为,驱驱本无情。懿哉苍梧风,终见排云征。”寄望甚殷,徐晦果然不负所望,次年考取进士第二名。晦每每语及詹之敦教,必涕泪交流。贞元十五年(799年)冬,韩愈以徐州从事回京述职,詹率其徒保奏韩愈为博士。史称:唐自助教置官以来,善尽其职者,未逾于詹。后游历四川、湖广、河南、山西等地,以诗文会友。唐贞元十六年(800年)欧阳詹卒于京师,年方四一,后葬莆田灵岩广化寺侧,崔群等哭之甚哀,李翱为之作传,韩愈作《欧阳先生哀辞》以悼。
潘湖欧阳詹才高学博,被誉为“濂、洛、关、闽学派之祖”,有文集10卷遗世。《全唐诗》收詹诗1卷,代表作有《南阳孝子传》、《韩城县尉厅壁记》、《与郑居方书》、《暗室箴》 、《自明城论》等。其文精于理,切于情,具有朴素唯物史观,并与韩愈、柳宗元共倡古文运动,建树颇多。后人为纪念他,称其故里高盖山为“诗山”,并作乡里之名,附近还有诗门、诗村、诗溪等。泉州其故居所在街巷称甲第巷。欧阳詹遗留于故乡史迹颇多:南安旧县城丰州有欧阳行周书室和其登第归省而建的应魁亭、衣锦坊,城西九日山有四贤祠(与秦系、姜公辅、韩偓合称四贤);泉州市区有欧阳行周先生祠(不二祠),清源山有欧阳书室,龙首山有欧阳别墅,奇迹潘湖有欧厝欧阳詹故宅、吟啸桥、狮山岩、资福院,莆田有福平山欧阳读书处;福州有南涧寺上方石佛像记崖刻。这些遍布各地的古迹,可以看出欧阳詹对福建文化的发展,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后世唐进士幕府参军欧阳秬、唐进士韦中令门下欧阳澥、后唐状元掌院学士黄仁颖、南唐乡贡进士欧阳偃、宋观文殿大学士欧阳珣、元处士天麟黄权、明儒林学士黄永、明进士龙游知县黄应、潘湖八世孙明进士户刑尚书黄光升、潘湖九世孙明榜眼南京礼部尚书黄凤翔、潘湖十二世孙清大学士潘湖叟黄锡衮、清洪濑金墩黄士藻、潘湖十五世孙清湖口台湾知府黄立本承行周之风接踵而至。还被称为“八闽文化先驱者”。——《闽政通考》云,“欧阳詹文起闽荒,为闽学鼻祖”清大学士潘湖叟黄锡衮撰曰:詹为闽文祖,后贤者皆其属孙;詹为闽文宗,后贤者皆其弟子。
欧阳詹年谱(简式)
泉州市历史名人研究会欧阳詹委员会据《欧阳行周文集》撰
755年12月唐朝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二月卅十日出生于中国福建奇迹潘湖。
763年2月唐广德元年儿童时期的欧阳詹拜私垫郑晚为师就读于潘湖资福院。
766年6月唐大历元年少年欧阳詹随母黄昌靖到南安高盖山外祖母范士宝家读书
771年1月青年欧阳詹与灵源虹在安海灵源山学习道教炼丹之术。
772年12月回潘湖与罗山甫、灵源虹往来潘湖间有奉养合烁之契。常到潘湖九十九溪吟啸桥、北畔狮山岩吟诗高啸。
775年3月在家乡潘湖与林藻、林蕴兄弟结芦于清源山赐恩岩欧阳室(后辟欧阳书院)
778年6月在家乡潘湖经泉州太守薜播、福建观察察使常衮两人引荐与秦系、姜公辅交游磋商学艺。
780年3月詹唐建中元年的欧阳詹往莆田福平山与林藻、林蕴攻读诗书有北上西安京师参加科举考试。并与林萍(林藻八妹)相恋结为夫妻在潘湖举办婚礼,后应邀到泉州西湖饯行和福州南涧寺、泉州北楼撰志。生欧阳价(781年生)、欧阳萌(783年六月初七日生)、欧阳秬(785年八月十六日生)。
785年2月贞元元年刚步入壮年的欧阳詹回在奇迹潘湖家乡紫帽山龙首山别墅妙峰堂召开兄弟亲友会邀请欧厝亲友商讨是否北上参加京师进士考试越年春乘马车北上西安京都应试,有“兄弟亲故满离亭”之句。
786年3月春贞元二年,欧阳詹西上长安,前往参加进士考试。这是泉州士子前所未有的举动。在西安过着六年候考的其间历游太原江夏晋祠汉口等过着缺衣少食的客旅生涯和穷困的租赁生活。
792年3月春唐贞元八年以礼部尚书陆贽为主考官荣登龙虎榜进士取贾稜(长乐人今河北冀县)、欧阳詹、韩愈、李观、崔群等23名同登金榜,时称“龙虎榜”。贾稜第一名,欧阳詹第二名,韩愈第三名。
793年唐贞元九年衣锦还乡在丰州建应魁亭,在泉州甲第巷詹厝山(源和堂里)建欧阳詹故居。
795年唐贞元十一年春与太原歌姬丽云相恋有《《初发太原途中寄太原所思》》诗为证。
796年秋回潘湖建欧阳四门府第(即现潘湖宗祠)作《六曹新都堂记》。
797年唐贞元十三年回京师率其师生力荐韩愈为四门博士欧阳詹作《答韩十八驽骥吟》诗。其间上书郑相公,历游京师作诗。
799年在京师作《片言折狱论》四试于吏部始授国子监四门学助教。
800年12月卒于京师。欧阳詹子三长欧阳檟居甲第巷早卒无嗣,次子欧阳萌徙莆田福平山护扫父欧阳詹墓,季子欧阳秬出继欧阳谟为嗣,遂为从子守祖居潘湖,传二十一世迨至欧阳至族长明洪武二年黑蜂之灾迁往泉州同安漳州等地。

平乐古镇的历史文化
1个回答2024-03-07 04:08

平乐古镇,古称“平落”,史前蜀王开明氏时期,平落四面环山的绿色小盆地即因修水利、兴农桑而起聚落而得名。据《尚书·禹贡》记载,大禹治水,“蔡·蒙履平,和夷底绩。”将穿镇而过的白沫江用飞沙堰分为“内江”、“外江”,形成一江分三水的独特格局。到公元前150年西汉时期就已形成集镇,迄今已经有2000多年历史了。
北宋开宝三年(公元970年),火井县治设在平落达二百多年之久,元代后属邛州直隶州,民国29年(公元1940年)建置平落乡,新中国成立后沿用此名。1950年镇、乡分置,1983年4月撤乡建镇,称平落镇,实行镇管村体制,1993年3月更名为平乐镇,2004年9月,邛崃市实施区划调整,撤消紧邻平乐的下坝乡建制,将原下坝乡行政区域并入平乐镇,统称平乐镇。

新场镇的历史人物
1个回答2024-03-17 15:12

朱国盛(明万历年间人),字敬韬,新场人。明万历三十八年(1601年)进士,历官太常寺卿。画山水得宋米南宫子朱友仁笔意,董文敏题其画云:“敬韬作朱虎儿墨戏不减高尚书,阅此欲焚吾砚。”期推许如此。为纪念其祖镗父泗,于新场镇建跨街石牌楼一座,名曰“三世二品坊”。
叶有声(明万历年间人)字君实,号震隐,新场人。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举,顺天乡试第一,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由候官令擢礼科给事中,条陈勤政、治体、言路、仕途四事。崇祯初,如授浙江副使,累迁河南按察使,平反狱决无留狱。后迁江西右布政使,拜大理寺卿,都察院左副都御使,召时,陈兵食利敝甚悉,为言者所中,免官。后复召拜兵部侍郎,不就,屏居村市,与兄有容、有成白首怡怡,卒年79岁。
叶映榴(1642-1688)号苍岩,新场人。清顺治十八年(1616年)进士,授庶吉士,历任礼部郎中、陕西提学、湖北粮道。康熙南巡,亲书“忠节”匾赐其家。
闵泽(清康熙年间人)字雨芬。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大旱,众人议论开闸港,泽认为申请往返需时日,缓慢不及,不若开一小港,节约而又迅速,众人从之,禾苗果然得活。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大饥,泽设粥厂捐赈。
叶凤毛(清雍正年间人)字超宗,号恒斋,清雍正八年(1730年)授内阁中书,转任典籍,历官十年。后因病奉母,回归故里,后患疟疾,自写墓志而卒,年七十二。生性俭约,不谋私利,不论人长短,视生死穷达都一样,修葺南屏诗屋自撰记一篇。平生嗜古力学,考证详核,诗境渊远,文效欧曾,工行草书。著有《重建闸港桥碑记》《说学斋经志》《内阁小志》等。

南古镇的历史文化
1个回答2024-03-09 12:44

南古镇有2100多年的历史,历史上一弊猛直叫“临松”,因为在祁连山北麓,曾经松林丰茂,铅镇并有“临松听涛”之景。
南古镇曾在东晋十六国时期设临松郡,曾是北凉王沮渠蒙逊的出生地和发祥地。沮渠蒙逊在称王之后所建的著名佛寺——马蹄寺,离他的出生地南古镇仅十余里之租激桥遥。境内有柳家山烽燧、景会寺遗址、上花园戏台遗址、岔家堡遗址等。
南古镇不仅出政治家,也出书法家,比较出名的有清末书家郭家瑞,清代书家、举人段腾蛟等。

地都镇的历史人物
1个回答2024-03-16 16:53

郑广昌(1918-1942) —— 一代名伶。出生于揭阳地都下成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享年仅24岁。
翁万达(1498—1552) —— 明代军事家、岭南第一名臣。字仁夫,号东涯,明·揭阳江都举练村人(今属汕头市金平区鮀浦镇)。嘉靖年间,曾3度被明世宗委以兵部尚书。
翁凯(明朝宣德年间) —— 才子。地美都翁厝寮村人。于宣德七年上省应试,考中解元,有“神童”之称。在地美都至今流传着他的许多轶事。
郑旻(1523-1584) —— 才子。字世穆,号峚山,揭阳县地美都邹堂(今属地都镇)人,生于明朝嘉靖二年(1523)。少时,就读于海阳儒家。聪明机智,多巧思,人皆奇之。明朝嘉靖二十五年(1546)举于乡,三十五年(1556)登进士,年34岁。初时在京任兵部主事,后累官至贵州左布政使。今后代分布于钱后村口铺、南陇村、乌美村乌门等地。
郑文海(清康雍间) —— 号纯笃,乡人称秀才公。地都镇枫美村沙池尾人。郑文海善综家政,利物济人,倾囊不吝。可以说,没有郑文海其人,祠堂不名其为“纯笃”,没有郑文海率众开溪,使上千顷不毛的滩涂地变为高产良田,实现“彼苍天其如人何”的命运大改变,供奉郑文海的祠堂就不可能那么庄严肃穆,那样让人身处其境而不能不油然起敬。

什集镇的历史名人
1个回答2024-03-10 00:58

史可法(1602~1645),字宪之,明末著名抗清英雄。原籍鄄城县什集镇东史庄。明天启七年(1627年)中举,崇祯元年(1628年)中进士。历任西安府推官、安庐巡抚,总督安、庐、池等府军事,南京刑部尚书。崇祯十七年(1644年),南明政权建立时,史可法任东阁大学士,力主抗清。顺治二年(1645年)四月,清军进攻扬州,史可法率部英勇抵抗,扬州城破后被俘,不屈就义。其衣冠冢位于扬州城外梅花岭。

道林镇的历史名人
1个回答2024-03-17 17:45

道林是一座历史文化古镇相传宋朝处士谢英因不满奸臣秦桧当权,不试而隐读,以林抱道,取名道林,卒葬于此,遂地以人名,道林名传千载至今,谢英墓也为长沙名胜(见“星辰在线”之长沙古迹揽胜)。历来英才倍出,文化底蕴深厚,是湖南省群众文化艺术之乡。诞生了著名美学家李泽厚、国学大师著名“娃娃教授”鲁实先、著名孔学家蒋沛昌、著名跨国企业家Nec通讯(中国)公司总裁鲁敢,以及民国“三省主席”鲁涤平将军、解放军西安政院政委杨达璋将军等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