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之道的理论基础

2023-08-06 16:20

2个回答
中庸之道的理论基础是天人合一。
中庸之道,指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
中庸之道是中国古代唯心主义哲学观点论,出自儒家文化的《中庸》。

《中庸》在字面上的解释即是“中道及常理”之意。而执中又当求“中和”,在一个人还没有表现出喜怒哀乐时的平静情绪为“中”,表现出情绪之后经过调整而符合常理为“和”。

其主旨在于修养人性。其中关联及学习的方式(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做人的规范如“五达道”(君臣、父子、夫妇、昆弟(兄弟)、朋友之交)和“三达德”(智、仁、勇)等。中庸所追求的修养的最高境界是“至诚”。而三字经云:“中不偏,庸不易。”

《中庸》提出,“天”赋予万物“性”。“性”是万物之所以存在的“理”。按“理”而生活,完成天所赋予的使命,就是“道”。《中庸》指出道对于人来说是各有不同的。区别,调整各种不同的使命,使之成为大家都遵守的原则,被称为“修道”,即“教”。“

性”、“道”、“教”之论指出了人被“天”赋予使命以及使命的重要性。这也是全篇的宗旨。强调“诚”的重要,诚即是《大学》中所述说的“诚意”。“诚”是人先天的本性,“明”是与“诚”相生的。由诚而达到明,再由明至于诚。

“不诚无物”,至诚的人才能充分的发挥本性与感化人群,进而成为人们的最高典范。朱熹特将中庸重新编订,分成三十三章,称为中庸章句,大致是论述下列三重点:

1、首言道出于天,而道的本体备于己而不可离,遵此道而修是为教。

2、次言存养省察之要,重在戒慎恐惧以慎独。

3、终言天地育养万物,圣神功化之极的至高境界-无声无臭。

《中庸》一文中多次引用孔子的言论及《诗经》的篇章以解释其理念。

扩展资料:

宋明理学传统阐述中庸的字面意思是:“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庸,平常也。”然而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宋明理学传统对于中庸的阐释有所错误。

他们认为先秦“中庸”一词所谓的“中”乃是指“心中内在”的修持功夫,而非是指“不偏不倚处于中间”的行持处事。这两方的思想差异可以参考下述外部链接的相关资料。

再参照《大学》:“此谓诚于中行于外。”二者其实兼而有之,“心中内在”的修持工夫若不失其正,其行止自然“不偏不倚处于中间”。

相关问答
基础理论的定义
1个回答2024-02-09 23:15
基础理论指一门学科的基本概念、范畴、判断与推理。科学的基础理论,指科学的基本概念、范畴与原理。
数学的基础理论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2-29 02:27
1 、“数与代数”领域中主要是最基本的数、式、方程(及不等式)和函数的内容。 ⑴在顾及知识的纵向逻辑结构的前提下,突出重点,适当精简整合。 ⑵螺旋上升地呈现重要的概念和思想,不断深化对...
全文
数学的基础理论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3-02 02:07
“数与代数”领域中主要是最基本的数、式、方程(及不等式)和函数的内容.⑴在顾及知识的纵向逻辑结构的前提下,突出重点,适当精简整合.⑵螺旋上升地呈现重要的概念和思想,不断深化对它们的认识,例如:使方程...
全文
为什么说法理学是法学的一般理论、基础理论和方法论?
1个回答2022-08-19 18:17
自己看张文显法理学!
孔子提倡的中庸之道的理论基础是?
1个回答2022-09-02 02:06
  孔子提倡的中庸之道的理论基础是天人合一。   中庸之道的主题思想是教育人们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把自己培养成具有理想人格,达到至善、至仁、至诚、至道、至德、至圣、合外内...
全文
孔子提倡中庸之道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1个回答2023-02-07 13:11
孔子提倡的中庸之道的理论基础是天人合一。
什么是基础理论?有什么用?
1个回答2023-01-11 21:56
基础理论指一门学科的基本概念、范畴、判断与推理。 如果想要学习一门学科,首先要学习基础理论,然后再深入学习。
谁是谁的基础,如何论证谁更重要?
1个回答2024-02-16 18:51
少了谁的位置感就不能成立,谁就重要。缺了谁的逻辑知识就不能存在,谁就重要。
电焊基础理论
1个回答2022-08-25 12:56
看《熔焊基础》就行。
和弦的理论基础
1个回答2024-03-04 20:45
和弦的定义就不用说了吧(三音节以上的音高上的相互关系就叫和弦)1,三和弦:由三个音按照三度的关系叠置起来的和弦他分为大三和弦:指根音到三度音是大三度·三度到五度是小三度,根音到五度是纯五度五音(5-1...
全文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