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窝里的小红帽儿歌

弟弟的帽子像鸟窝可以吗?
1个回答2023-11-19 22:14
星期天的下午,一个戴着帽子的小男孩在公园里玩。他看见一个小弟弟正在爬树,他想掏鸟蛋,结果把鸟巢弄掉了。
戴着帽子的小男孩看见了说:“小弟弟,你下一次不能再爬树了,这样很危险。”小弟弟回答说:“我下次不会这样了。”
突然,戴帽子的小男孩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就爬上树,小弟弟想:他不让我爬树,为什么他可以他爬上树呢?最后,戴帽子的小男孩下来了,小弟弟才知道,原来,他用自己的帽子搭成一个鸟窝。
小鸟们叽叽喳喳地叫着,好像在说:“小朋友,谢谢你们!”小弟弟和戴着帽子的小男孩笑着说:“不用谢!
1、先提出全文论点强调了问的重要性。
2、再说哥白尼小时候很爱提问写的是“问”的作用。
3、然后写了沈括小时候把善于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4、最后写了只有养成勤学好问的好习惯才可以成为学习的主人。
【作者】彝族,当代作家。
著有《小阳雀》、《妇女队长》、《重赶峨山街》、《打豪猪》、《猎村的孩子》等。
【简介】1934年生,峨山县锦屏乡富泉村公所万河村人,彝族。
普飞高小未毕业就回家务农,曾参加昆洛公路的修筑,回乡后,经县医院培训后在农村作过医疗保健工作。
1954年,普飞开始为《云南青年报》、《云南农民报》、《云南日报》写通讯、山歌、故事之类的稿件。
【荣誉】写的是人生在社会,做好事也会遭致诬陷,因而做好事也像走崎岖山路一样曲折艰难。
获首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
童话散文《走在五彩缤纷的地方》,写几个孩子沿着彩虹的脊背走到了天上,那里是个五彩缤纷的地方。
之后他们沿着彩虹的彩虹的另一端走下地来。
获第七届陈伯吹儿童文学奖。
帽子和鸟窝的读后感
1个回答2023-11-30 05:27
这本书让我受到了教育,书是世界的营养品,是最为耐心和最令人愉快的伙伴。从书中你会发现很多乐趣,使人变得更加聪明、更加勇敢。
  这本书中有一个故事,给我的印象很深,使我深受启发:有一年夏天,天气十分炎热,头顶烈日的两个人劳累极了,便走到一棵榕树下乘凉,休息了一会,他们恢复了体力,这时,他们开始讨论这棵榕树。
  一个人先说:“这棵树真不错,可惜没有果子!”另一个人说:“对啊,不结果子的树,不是好树。真是的,不结果子,让人快渴死了!”这时,大树说话啦:“愚蠢的人类啊,我让你们乘凉,恢复了体力,这时,你们却又怪起我来了。”
  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人要知恩图报,不能不知好歹,受了别人的帮助还要贬低别人!
《帽子和鸟窝》主要写了什么?
1个回答2023-12-26 19:42
《帽子和鸟窝》这篇课文主要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了翔翔和小伙伴们在草地玩耍时,把帽子丢在了草地上,结果帽子被松鼠带到了高高的松树上,后来他们发现鸟儿要在帽子里面搭建鸟窝,就决定把帽子送给鸟儿的事情。
课文故事性强,富于童趣,贴近儿童的生活;旨在教育学生要爱护动物、保护自然、乐于助人。
《帽子和鸟窝》课文总结延伸:鸟儿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关心它们,爱护它们。翔翔用自己的帽子为鸟儿提供了一个舒适的窝,你们要为鸟儿做些什么呢?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相机指导。【设计意图】牵一发而动全身,由结尾入课,引起课堂讨论,进而深入理解课文的细节,是为“庖丁解牛”之法。
实践作业:
1、办一期手抄报,以保护鸟儿为主题;
2、做一件有益鸟儿的事情。【设计意图】将课文的主题升华,融入生活实践,紧扣时代脉搏,使孩子的故事从简单的故事情节走到广阔的生活当中,使文章不单单成为文章,而是成为一种生活态度。
《帽子和鸟窝》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儿?
1个回答2023-12-27 00:00
《帽子和鸟窝》这篇课文主要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了翔翔和小伙伴们在草地玩耍时,把帽子丢在了草地上,结果帽子被松鼠带到了高高的松树上,后来他们发现鸟儿要在帽子里面搭建鸟窝,就决定把帽子送给鸟儿的事情。
课文故事性强,富于童趣,贴近儿童的生活;旨在教育学生要爱护动物、保护自然、乐于助人。
《帽子和鸟窝》课文总结延伸:鸟儿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关心它们,爱护它们。翔翔用自己的帽子为鸟儿提供了一个舒适的窝,你们要为鸟儿做些什么呢?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相机指导。【设计意图】牵一发而动全身,由结尾入课,引起课堂讨论,进而深入理解课文的细节,是为“庖丁解牛”之法。
实践作业:
1、办一期手抄报,以保护鸟儿为主题;
2、做一件有益鸟儿的事情。【设计意图】将课文的主题升华,融入生活实践,紧扣时代脉搏,使孩子的故事从简单的故事情节走到广阔的生活当中,使文章不单单成为文章,而是成为一种生活态度。
帽子和鸟窝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个回答2023-12-06 13:30


《帽子和鸟窝》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先提出全文论点强调了问的重要性;再说哥白尼小时候很爱提问写的是“问”的作用;然后写了沈括小时候把善于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最后写了只有养成勤学好问的好习惯才可以成为学习的主人。
课文故事性强,富于童趣,贴近儿童的生活;旨在教育学生要爱护动物、保护自然、乐于助人。
文章叙述了翔翔和小伙伴们在草地玩耍时,把帽子丢在了草地上,结果帽子被松鼠带到了高高的松树上,后来发现鸟儿要在帽子里面搭建鸟窝,就决定把帽子送给鸟儿的事情。
求一本图画书的书名,讲的是一个老爷爷用自己的帽子给小鸟做窝,可是自己病倒了,小鸟摘了羽毛给爷爷做帽?
1个回答2024-01-25 21:16

小鸟的羽毛

长大的小鸟已经很美丽了,它知道感恩,尽管羽毛很美,但它愿意奉献出来感恩自己的救命之人

帽子和鸟窝第一自然段中痛痛快快的意思是什么
5个回答2023-11-19 15:10
答案:“痛痛快快”这个词组的意思是做事情要爽快,不拖拖拉拉。在“帽子和鸟窝”的第一自然段中,这句话是说小鸟们建造鸟窝的速度非常快,非常有干劲,不会拖延。这里的“痛痛快快”可以理解为非常迅速、非常有劲头的意思。
解释:在汉语中,“痛快”通常用来描述做事情的态度和方式。这个词组的本意是指做事情时感到畅快、舒畅,没有任何束缚或顾虑。在这里,“痛痛快快”则是将“痛快”的程度加强,强调做事情要特别爽快,不能拖拖拉拉。这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常常被用来鼓励人们要积极向上、迅速行动。
拓展:除了在汉语中,其他语言中也有类似的表达方式。例如英语中的“get cracking”和“get a move on”,都是用来催促人们赶快开始做事情的表达方式。在日语中,“がんばる”(ganbaru)也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意思是尽全力、努力拼搏。
陆雪琪放的那首窝窝窝窝窝英文歌叫
1个回答2023-09-17 08:10
英雄联盟爱琪琪吧
那里可以学到窝窝头,就是现在到处有的什么玉米窝窝头,荞麦窝窝头,
1个回答2024-01-27 21:14
简介

北方杂粮以玉米为主,玉米粉称为棒子面,亦称杂和面。因为俗称玉米为棒子,故得此名。南方人不懂,故有误解。从前的小说上,说穷苦妇女流着眼泪 ,把棒子面一根根往嘴里送 。玉米面中掺和豆面在内,故称杂和,其实这如三七比例的掺入,就特别显得香甜,所以不算是什么粗粮,不过做成窝窝头,乃有似黑面包,普通当作穷人的食粮罢了。南方如浙东台州等处,老百姓也通常吃玉米面,却称作六谷糊。光绪丁酉年距今刚刚一周甲,我住在杭州,一个姓宋的保姆是台州人,经常带来吃,里边加上白薯,小时候倒觉得是很好吃的。普通做了饼来吃,便是所谓窝窝头,乃是做成圆锥形,而空其中,有拳头那么大,因为底下是个窝,故得是名。老百姓吃这东西,大概起源很早,历史上找不着纪录,当起于有玉米的时候了。本来这些事用不着努力去找它的缘起 ,现在不过如偶尔找到一点纪录 ,知道有什么时代,已经有过,那也未始不是很有意思的事吧。



起源



窝窝头起源的历史是不可考了,但我们知道至少在明朝已经有这个名称,即是去今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李光庭著《乡言解颐》卷五,载刘宽夫《日下七事诗》,末章中说及“爱窝窝”,小注云,“窝窝以糯米粉为之,状如元宵粉荔,中有糖馅,蒸熟外糁自粉,上作一凹,故名窝窝。田间所食则用杂粮面为之,大或至斤许,其下一窝如旧而复之。茶馆所制甚小,曰爱窝窝,相传明世中富有嗜之者,因名御爱窝窝,今但曰爱而已”。照这样说,爱窝窝由于御爱窝窝的缩称,那么可见窝窝头的名称在明朝那时候已经有了。这也就是说,农民用玉米面做这种食品,用这个名称,也已经很久了 天下事无独有偶,窝窝头的故事还有下文。北海公园有一家饭馆名叫“仿膳”,是仿御膳房的做法的意思。他们的有名食品里边,便有一种“小窝窝头”,据说是还与慈禧有关,相传清朝末期,八国联军打进北京前不久,慈禧等一帮人狼狈西逃,一连好几天赶路,带的糕点都吃完了。快到西安时,慈禧饥饿难耐,下令停车,要手下人去找吃的。随从们想,她吃惯了山珍海味,细软糕点,现在到何处去寻。所以手下人只哼哈应声,无从着手。慈禧一见,火冒三丈:“你们这帮奴才,怎么还不去找吃的,想饿死我呀!”一个太监说:“老佛爷息怒,奴才不是不肯去找,可这地方,前无村后无店,到哪儿找呀?”正说着,慈禧见不远处有逃难的百姓,正坐着吃东西,她指着说:“你们去看看。”太监跑去一看,逃难的人吃的是凉窝窝头。太监回禀说他们吃的是粗食窝窝头。慈禧从未听说过什么叫窝窝头,心里好生奇怪,就亲自下车前去探视,见是一种黄橙橙的食品,那些人吃得正香。她上前问道:“这东西,好吃吗?”一位老头回说好吃。慈禧肚中空空,不自觉口生涎液,也很想尝尝,便说:“你能给我一个尝尝吗?”那位老人爽快地递上了一个。慈禧接过就咬了一口,感觉味道不错,就吃了起来,啊!还真香呀!不一会儿,一个大窝窝头就被她吃光了。



后来,她重回北京宫中,每当吃腻了满桌的御膳,就想起那次逃难时吃的东西--窝窝头,真可谓回味无穷。于是下令御膳房做窝窝头吃。窝窝头送来了,也是黄橙橙,她一尝,咂吧咂吧,感到不是那滋味,一怒之下,又杀了几个厨工。这可难坏了御膳房,哪个厨人不怕死,谁还敢给她做窝窝头。大家凑在一起想办法。还是一位老厨师想出一个主意:“咱们用栗子粉加白糖,做窝窝头,试试她爱不爱吃?”于是,大家动手做了栗子面窝窝头送上,慈禧尝了尝,挺好吃,高兴地说:“我总算又吃到了当年逃难时的窝窝头。”消息传回御膳房,大家才松了一口气。从此御膳房的点心谱中又增添了一品小窝窝头。其实这种窝头只是比现在的多加了些料而已,据说里面有:玉米面,栗子粉,黄豆粉,白糖等材料,因此味道也就别具一格了,所以北京市面上除真正窝窝头以外,还有两种爱窝窝与小窝窝头,留下一点历史的痕迹。“窝窝头”极是微小的东西,但不料有这么一段有意思的历史,可见在有些吃食东西上如加以考究,也一定有许多事情可以发现的。



还有一种是看守所里吃的窝窝头,那才是正宗的窝窝头呢,虽然形状是长条形,酷似发糕,但是制作的配料是绝对的正宗,用苞米面加碎苞米叶和苞米棒子蒸的,才叫正宗窝窝头。以前旧社会指的窝窝头都是这么做的。

我母亲那辈子吃窝窝头都吃怕了,由于我原来曾经在看守所服刑过,所以知道那的窝窝头很正宗。
三年《帽子和鸟窝》一课讲述了什么故事
1个回答2023-11-16 11:07
一个小朋友的帽子被松鼠带到了树上,小朋友第二天来取帽子的时候发现,帽子已经被小鸟当做了窝,小朋友爱护小鸟,放弃了帽子。

帽子和鸟窝

  山坡上有一片青青的草地。一群小男孩儿在草地上翻哪滚哪,痛痛快快地耍闹着。直到报时鸟叫“不早了,不早了”,他们才想起已经是下午了,于是就一窝蜂地跑下山去。
  突然,翔翔一摸脑袋,惊叫起来:“帽子!我的帽子丢在草地上了!”
  大家又爬上了山坡,帮翔翔去找帽子。还好,帽子还在草地上。咦(yí)!那是什么?蹲在帽子里,朝孩子们一探头,又一探头。孩子们嚷(rǎng)起来:“松鼠!一只大松鼠!”
  孩子们的叫声太大,把松鼠吓跑了。松鼠跑得太慌张,腰被帽子上的绸(chóu)带缠(chán)住了。它一跑,帽子也被拖走了。孩子们追呀追呀,一直追到松树林里。松鼠更慌了,急忙爬上一棵松树,帽子也被带到树上去了。
  孩子们望望拖着帽子蹲在树上的松鼠,挠挠脑袋,无可奈(nài)何地下山去了。
  第二天,翔翔找了几根又细又长的竹竿(gān),约了他的小伙伴,走进松树林,要把松树上的帽子挑[tiǎo]下来。他们走到那棵松树下面一看,松鼠不在了。这回,那只大松鼠可没有再把帽子带走,绸带挂在树枝上,帽子像一只篮子似的吊(diào)着。
  翔翔和小伙伴举起又细又长的竹竿,就想去挑帽子。忽然,一只美丽的鸟儿衔着几根干草,飞进帽子里。“这只鸟要干什么?”“它要在帽子里做窝。”“做窝?是要下蛋吗?”“下了蛋,是要孵(fū)小鸟吗?”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
  翔翔说:“我不要帽子了!让鸟儿在里面做窝吧!”
  “听翔翔的,我们听翔翔的!”
  孩子们丢下竹竿,又一窝蜂地跑下山去。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