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显的儿歌

成语什么显见浅
1个回答2024-02-27 05:47
词 目: 不言而喻
发 音: bù yán ér yù

近义词: 显而易见、无庸赘述
反义词: 扑朔迷离、模棱两可
用 法: 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很明显
释 义: 喻:了解,明白。不用说话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
出 处: 《孟子·尽心上》:“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示 例: 你想他们这朋友之乐,尽可~了。(清·刘鹗《老残游记续集》第一回)
形容浅显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2-17 21:19
【半吊子】:肤浅的人。形容不通情理,说话随便,举止不沉稳的人。

【半间不界】:间、界:今作:“尴尬”。比喻肤浅、不深刻,或做事不彻底。

【才尽词穷】:才;才学;尽、穷:完,没有了。才学用尽,没词了。形容学问肤浅。

【陈言肤词】:指陈旧而肤浅的言词。

【凡才浅识】:才能平庸,识见肤浅。

【肤末支离】:肤浅琐碎。

【肤受之言】:肤:肤浅;受:感受。指肤浅的,使人感受不深的言论。也指不切合实际的言辞。

【管窥之说】:管窥:从管中看物。比喻见解局限、偏颇、肤浅。

【汉人煮箦】:汉:汉中地区;箦:席子。汉中有个人将自家的竹席子当作竹笋煮着吃。比喻仅靠肤浅的知识去生搬硬套而不认真学习真知的荒唐行为。

【简忽所见】:简忽:怠慢疏忽;见:见解。指肤浅的见解。

【略知皮毛】:比喻稍知表面的情况或稍有肤浅的知识。

【末学后进】:学识肤浅的晚辈。

【末学陋识】:末学:学无根底;陋识:学识肤浅。指学问没有从根本上下功夫,只学到一点皮毛。

【目睫之论】:比喻肤浅的见解。

【皮肤之见】:比喻肤浅的见识。

【皮里膜外】:膜:生物内部薄皮形的组织。形容肤浅浮泛未能触及实质。

【皮相之见】:皮相:从表面上看。没有说到点子上的肤浅看法。

【皮相之士】:皮相:从表面看。指仅看外表不察内情、见识肤浅的人。

【皮相之谈】:皮相:从表面上看。没有说到点子上的肤浅看法。

【蜻蜓点水】:指蜻蜓在水面飞行时用尾部轻触水面的动作。比喻做事肤浅不深入。

【诠才末学】:低下的才能与肤浅的学识。多用作自谦之词。

【未知万一】:万分之一都不知道。形容学识肤浅。
质朴浅显中显的意思?
1个回答2022-11-12 16:35
质朴浅显的意思是语言很浅显,不会故意写得很华美,这个通常用来形容诗文的语言风格。

【词目】:质朴

【拼音】:zhì pǔ

【解释】:质朴是一种自然状态,形容一个人的天真自然,心无旁念。

【反义词】:华丽

【近义词】:朴素

【出处】董仲舒《春秋繁露·实性》:此皆圣人所继天而进也,非情性质朴之能至也。赵晔《吴越春

秋·越王无余外传》: 无余 质朴,不设宫室之饰,从民所居。
浅显性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10-11 22:10
浅显性的意思是就是轻度显示。
浅显易懂是什么意思?
4个回答2023-03-13 10:31
表示说的话,包含的道理,蕴含的哲学都很简单,容易理解。
把复杂的事情变简单是一种能力,把复杂的事情用简单的语言或图表表达清楚,让人一目了然,更是一种能力。
有些自以为高深的人喜欢把简单的东西变复杂,欺骗一些容易上当的人,这个必须做好防范。
做人做事,简单第一。有什么事要及时说出来,不要让人猜,那样就把简单的事情变复杂了。
你看这样解释是不是浅显易懂。
成语什么什么浅显
2个回答2023-01-20 17:05
浅显易懂
浅显易懂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道理或寓意浅显,容易理解、明白。
浅显易懂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10-10 00:11
意思是道理或寓意浅显、容易理解、明白。
浅显拼音
1个回答2023-12-30 02:29

浅显拼音:qiǎn xiǎn。

浅显,汉语词汇,拼音qiǎn xiǎn,指浅近明白,容易懂;哲学理论。(形)简单明白,通俗易懂。浅近明了,容易懂。例:浅显的道理。哲学理论。浅显是一个程度对比的结果,是对比某个参照物而言的。

由于人们使用目的的差异,有时需要把那些深奥的东西(多表现在思维及其衍生领域)改变成浅显的东西,以有助于扩大认知面;有时需要把浅显的东西上升到一定的高度,以用于扩大指导面。

浅显的事例往往包含着深奥的哲理,比如由苹果落到地的牛顿万有引力定律。而一些系统的理论也离不开浅显的事例作为议论的基础,比如达尔文的进化论。浅显的事物和理论一般都是指导人们认知的最初原则。

典籍:〔明〕张居正《拟恭进鉴表》:以浅显之辞,发高深之理。〔清〕钱泳《履园丛话·谭诗·总论》:诗文一道,用意要深切,立辞要浅显。刘师培《南北文学不同论》:南方之文,多属单行,语词浅显,乃古代之语也。

浅显的影响

通常指的是一种直观的、易于理解的影响。这种影响通常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经常被人们提及和讨论。例如,在阅读一篇文章时,浅显的影响可能包括读者对文章主题的理解程度、对作者观点的认同程度以及对文章内容的兴趣程度等。

在社交媒体上,浅显的影响可能包括用户对帖子或广告的点赞、评论和分享等行为,以及这些行为对用户社交网络中其他人的影响等。浅显的影响通常是一种表面现象,容易被人们察觉和观察到,但不一定能够深入剖析和理解其背后的原因和机制。

浅显性不应该是儿童报告文学的语言要求。()
1个回答2024-02-08 11:03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