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早教认知汽车儿歌

你认为幼儿能过早写字吗
1个回答2024-03-09 16:58
儿童的早期家庭教育在人的一生成长发展过程中起着奠基的作用。人在七岁前,习惯、语言、技能、思想、态度、情绪都打下了基础,基础打得不好,健全人格就难以建立,或者重新修复的成本非常之大。

—— 陈鹤琴不主张幼儿过早学写字。

幼儿不宜过早写字,很多爸妈以自己的孩子会写字为荣,可是孩子过早的写字不利于手的发育,也不利于身体的发育。下面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明哥阵容VS路飞阵容,你更看好哪个?
广告

4岁以下幼儿年龄比较小,孩子的手还没有发育好,建议不要长时间写字,建议您让孩子拿彩笔,因为彩笔比较粗,不会对他的手指发育产生影响,但可以让幼儿学学简单的勾画。

幼儿不宜过早学写字

许多家长中班甚至更早就教孩子学写字,这种做法显然是不妥当的。幼儿手部关节骨化过程还没有完成,手部肌肉的力量也很差,不能胜任需要持久用力的动作。再说幼儿的手、眼、脑的协调能力也差,他们写字时,眼睛总要盯住笔尖转。为了能看到笔尖运动,便歪着身子,侧着脑袋,并尽量使右侧的肩、肘、腕向前。

因此可以说,过早地要求幼儿以正确的姿势和笔顺(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书写文字也是很困难的。根据调查,2~4周岁的幼儿,90%处于涂鸦状态;5周岁的幼儿,95%能准确地临摹画画,但却有75%的幼儿不能以正确的笔顺、姿势稳定地书写简单的汉字(如口、白);5周岁以上的幼儿基本上能以正确的姿势、笔顺准确地书写简单的汉字,这里还要看,孩子手部力量、肌肉发展情况,孩子有个体差异。因此,写字基本上是孩子入小学以后的事,不宜在幼儿期就提倡。

孩子太早写字会影响身体发育?

许多的幼儿园却把孩子教会写字作为他们招生的一个重要的要素。许多的家长也是看中这一条,免去兴趣班的跋涉。殊不知,孩子5岁之前写字是不利于他们的成长的。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任沈晓明对此明确表示,过早,特别是5岁前教孩子学写字,并不利于他们将来的成长。

沈晓明解释说,孩子的手通常要到七八岁时才能基本发育成熟,而在六岁以前,都是“肉肉的”,抓笔时只能握成拳头状,指尖朝内握着笔尖部分,这样一来,握笔的手就会遮挡住自己的视线,势必造成侧头来看纸写字的姿势,长期如此,将给孩子在无形中埋下近视隐患。

不仅姿势难以保持正确,而且握力有限也不足以写出刚劲有力的漂亮字,加之家长本身对于一些汉字的笔画笔顺并不了解,容易造成孩子笔画与笔顺的错误,这三个不利影响对孩子来说犹如“拔苗助长”,因此并不可取。

五岁以前,可以以培养孩子识字兴趣为主,马路上的商店名称、指路牌等都可以成为生活的天然教材,这些比死板的识字卡片更能提起孩子的兴趣;而六岁以后可以适当地教孩子学写字,但务必遵循“求质量不求数量”的原则,写得不过关一定要严格要求重写,但在孩子手腕与手臂力量尚未完全发育好的情况下,写字时间应该有所控制,刚开始的1个月,以每次一刻钟为宜,以后逐渐增加。

重要的,无论教识字还是学写字,家长都要给孩子营造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这样才不至于使孩子丧失对汉字的兴趣,以免给课堂学习及将来的成长带来不利影响
幼儿早教学数字的视频,认数字早教视频
1个回答2024-01-31 04:29
早教对宝宝是比较重要的教育,早教的方式比较多,不同的家长有不同的想法,有些家长觉得要把宝宝送到专业的早教机构,这样对宝宝比较好,还有一些家长觉得自己可以教宝宝。宝宝早教内容包括多个方面,其中语言早教是比较简单,而数学早教很多家长不知道如何做,数字早教主要是教宝宝认数字。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幼儿早教学数字的视频,认数字早教视频。

幼儿早教学数字的视频内容是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动物、植物、五官等物品来展现不同的数字,让孩子能从中慢慢的记住的不同的数字,并且会说出来。

教宝宝学数字的方法有这些:

1、让宝宝数身边可以数的东西,只要是实物就可以,这样能让宝宝深刻的理解数字,比如让宝宝数筷子,家长在旁边要告诉宝宝数量。还有带宝宝出去玩的时候,可以让宝宝数路边的大树、路上的车等,要无时无刻的让宝宝去数数。

2、给宝宝吃水果或者点心的时候,可以把这些食物分成一定的数量,告诉宝宝吃了几份,逐步的让宝宝感受数字的概念。

3、让宝宝猜谜,这也是宝宝喜欢玩的游戏,可以准备一些硬币,家长藏几个在手里,让宝宝猜藏了几个。

4、给宝宝玩扑克牌,一张张告诉宝宝上面的数字,之后让宝宝自己去认,也可以家长说一个数字,让宝宝把对应的纸牌找出来。
如何让幼儿早点认识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
1个回答2024-02-26 00:52
买积木给他玩
幼儿园为什么不教孩子认字?过早识字后果很严重!
1个回答2024-03-05 15:57

  有研究统计发现,在学龄前被强迫认字的孩子,初入小学时可能会比学龄前未认字的孩子优秀,随着年龄增长,这类早认字的孩子优势不再明显。

  他们在学校的表现会跟其他小朋友差不多,但是学习态度却比较被动,对很多事情不感兴趣。更往后,这类孩子的表现更不如意。具体是如何演变的?

  1、一年级容易开小差因为一年级学的大部分的字,孩子可能在学龄前已经学会了。

  老师教的字自己都认识,并且在一年级阶段也能轻松拿满分,所以这部分孩子往往更容易开小差、上课分神。一旦养成这样的习惯,是非常不利于学习的。

  2、二年级遇到挫折容易气馁一年级时的尖子生,容易被一年级的成绩所迷惑,以为学习就是如此简单。因为习惯了不认真和不重视,到二年级会渐渐落后于其他孩子,遇到些小挫折就倍感压力,更容易气馁。

  3、“三年级效应”教育界上有种说法叫“三年级效应”,因为一二年级的重复学习,使得孩子上课走神,加上一二年级的基础扎不好,也没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到三年级学习新知识了,往往很难学好,学习成绩也急剧下滑。

  在压力和失望下,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这是非常不利于孩子的身心成长的。

  为什么超前被强迫认字对孩子有危害?

  奥地利严禁孩子七岁前识字,他们的说法是:

  过早地去启蒙这些理性的和语言的结构,实际上是让儿童的智力受到了瓦解。

  6岁前的幼儿还不具备逻辑思考的能力,过早地强迫孩子认字,孩子不能理解文字的意思,只会刻意记住了汉字的形状和代表的事物。

  就如同饮食不当引起消化不良一样,长期的被动吸收,不仅会给孩子造成压力,还由于孩子的左右脑未发育完全而被迫记忆,短时间内会表现出优势,但长期下来智力会受到影响。

  破坏了孩子的创造力过早地让孩子认字,孩子由于长期的被动吸收知识,孩子的大脑就变成了一个储存信息的容器,还由于信息不能被幼儿所消化,阻碍了孩子的思考和创造力。

  由于认字占据了大多数时间,孩子也没足够的时间玩耍和探索,他们的思维也渐渐被固化,不爱思考、没有创造的欲望、对学习也提不上兴趣。

  孩子就像果树,该几年开花就几年开花,该几年结果就几年结果,成熟都有一个过程。如果太过于刻意,无疑是“拔苗助长”、“竹篮打水”,暂时的优势换来终生的厌倦,这样的代价未免太大。

  但是,最后需要提醒家长的是,如果孩子自己有兴趣,那么就不该阻止孩子认字,因为每个孩子的发展是不同的,但如果强迫认字是不可取的。

  另外,当孩子在街上看见一个孔雀雕塑,孩子会好奇地问大人那是什么,然后孩子又会指着雕塑旁边的牌子问,那是什么,当大人告诉孩子那是“孔雀”二字,孩子可能会饶有兴致地重复“孔雀”。

  这种兴趣跟你指着书本上的字或图片让孩子重复读、然后不断抄写是完全不一样的。


如何正确认识幼儿早期智力开发
1个回答2024-02-04 23:25
今天,我看到一篇文章很有感触,贴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城市幼儿教育的误区

按照社会学的观点,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社会化是个人成长的重要时期。社会心理学在探究儿童成长过程的时候,特别强调性格和品质的形成,认为幼儿时期是决定个体性格形成的主要阶段,在以后的社会化过程中,除非经历重大变故,个人的性格一般不会发生根本的改变。而个人的性格和品质决定其行为方式以及对外界的适应能力。所以,注重对幼儿的性格培养,成为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但是,目前我国的幼儿教育出现了一些有悖于性格培养的情况。?

首先,在家庭教育中,传统的教育方式仍然被广泛地使用着。孩子受着过多教条的约束,总是接受一些“不许怎样”和“应该怎样”的信息。儿童时期,是个人开始接触外界,对周围环境产生信任感,同时培养创造性的独立性的时期。过分地压抑儿童活动,容易使他们产生保守心理、怀疑心理和不稳定感。有关中国民族性的研究表明:中华民族的内向型心理与中国传统的教育特色相关。传统中国人是内向型的;缺乏扩展性、主动性和创造力。?

其次,表现为过早和过多的智力教育。家庭教育的重要方式应该是通过父母的言传身教,通过父母的一言一行去影响孩子,但是,目前不少家庭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强化智力教育,把家庭变成了学校。过早的智力教育忽视了儿童爱玩耍、好动的天性,强迫孩子安静地接受教育,容易造成孩子的压抑心理。事实上,未到接受智力教育的时候,强迫孩子接受教育,违背了社会化的一般进程,教育效果亦不见佳。有些父母则埋怨孩子不聪明,打击了孩子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学习产生恐惧心理和畏难情绪。?

观察发现,幼儿教育在家庭中存在两种极端现象。一种是望子成龙心切,过早地给孩子背上了各种各样的包袱,使他们失去了快乐的童年;另一种是对孩子过于溺爱,家庭中出现了爱怎么闹就怎么闹的小皇帝、小公主。但是,两个极端相结合的现象同样普遍地存在:在智力学习、价值行动上给孩子背包袱,在生活上过于迁就孩子。这样的家长往往更容易叹息“培养孩子真不容易!”殊不知,自己在教育思路上存在着问题。?

当前的幼儿园教育,同样存在着缺陷。对于大多数儿童来讲,幼儿园并不是快乐的天地,只是接受管制的地方。幼儿园的阿姨除了讲讲故事、偶尔做一两次游戏外,就是让他们静坐。许多家长发现,孩子有不想去幼儿园的想法,并且从幼儿园回来后变“淘气”了。幼儿园的理想情况不是这样的,是让孩子们游戏,发挥想象力、创造力,让他们在动态中接受教育,取得发展。在这里有必要提出,应该重视幼儿教师的培养,特别是培养他们的职业素质。在今天独生子女增多、社会运转加速的情况下,幼儿教育的社会化、儿童在群体中接受教育已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由于独生子女家庭增多,孩子在上幼儿园前,难以找到合适的同龄伙伴,这也是目前幼儿教育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儿童需要玩耍,但他找不到合适的玩耍伙伴,只能跟大人、电视、玩具为伍。研究表明:儿童对玩具破坏性增强,不仅有孩子天生好奇的原因,同时也是缺乏玩耍对象的表现。与大人为伍,使孩子缺少独立性;看太多的电视,对儿童的视力和思维都有影响。因此,广大家长应该注意为孩子寻找合适的玩耍伙伴,并注意年龄相当的孩子。由于社会化进程阶段不一样,找年龄过小的作为伙伴,将延缓自己孩子的发展。
如何正确认识幼儿早期智力开发
1个回答2024-02-09 04:06
今天,我看到一篇文章很有感触,贴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城市幼儿教育的误区
按照社会学的观点,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社会化是个人成长的重要时期。社会心理学在探究儿童成长过程的时候,特别强调性格和品质的形成,认为幼儿时期是决定个体性格形成的主要阶段,在以后的社会化过程中,除非经历重大变故,个人的性格一般不会发生根本的改变。而个人的性格和品质决定其行为方式以及对外界的适应能力。所以,注重对幼儿的性格培养,成为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但是,目前我国的幼儿教育出现了一些有悖于性格培养的情况。
首先,在家庭教育中,传统的教育方式仍然被广泛地使用着。孩子受着过多教条的约束,总是接受一些“不许怎样”和“应该怎样”的信息。儿童时期,是个人开始接触外界,对周围环境产生信任感,同时培养创造性的独立性的时期。过分地压抑儿童活动,容易使他们产生保守心理、怀疑心理和不稳定感。有关中国民族性的研究表明:中华民族的内向型心理与中国传统的教育特色相关。传统中国人是内向型的;缺乏扩展性、主动性和创造力。
其次,表现为过早和过多的智力教育。家庭教育的重要方式应该是通过父母的言传身教,通过父母的一言一行去影响孩子,但是,目前不少家庭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强化智力教育,把家庭变成了学校。过早的智力教育忽视了儿童爱玩耍、好动的天性,强迫孩子安静地接受教育,容易造成孩子的压抑心理。事实上,未到接受智力教育的时候,强迫孩子接受教育,违背了社会化的一般进程,教育效果亦不见佳。有些父母则埋怨孩子不聪明,打击了孩子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学习产生恐惧心理和畏难情绪。
观察发现,幼儿教育在家庭中存在两种极端现象。一种是望子成龙心切,过早地给孩子背上了各种各样的包袱,使他们失去了快乐的童年;另一种是对孩子过于溺爱,家庭中出现了爱怎么闹就怎么闹的小皇帝、小公主。但是,两个极端相结合的现象同样普遍地存在:在智力学习、价值行动上给孩子背包袱,在生活上过于迁就孩子。这样的家长往往更容易叹息“培养孩子真不容易!”殊不知,自己在教育思路上存在着问题。
当前的幼儿园教育,同样存在着缺陷。对于大多数儿童来讲,幼儿园并不是快乐的天地,只是接受管制的地方。幼儿园的阿姨除了讲讲故事、偶尔做一两次游戏外,就是让他们静坐。许多家长发现,孩子有不想去幼儿园的想法,并且从幼儿园回来后变“淘气”了。幼儿园的理想情况不是这样的,是让孩子们游戏,发挥想象力、创造力,让他们在动态中接受教育,取得发展。在这里有必要提出,应该重视幼儿教师的培养,特别是培养他们的职业素质。在今天独生子女增多、社会运转加速的情况下,幼儿教育的社会化、儿童在群体中接受教育已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由于独生子女家庭增多,孩子在上幼儿园前,难以找到合适的同龄伙伴,这也是目前幼儿教育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儿童需要玩耍,但他找不到合适的玩耍伙伴,只能跟大人、电视、玩具为伍。研究表明:儿童对玩具破坏性增强,不仅有孩子天生好奇的原因,同时也是缺乏玩耍对象的表现。与大人为伍,使孩子缺少独立性;看太多的电视,对儿童的视力和思维都有影响。因此,广大家长应该注意为孩子寻找合适的玩耍伙伴,并注意年龄相当的孩子。由于社会化进程阶段不一样,找年龄过小的作为伙伴,将延缓自己孩子的发展。
汽车与马车最早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4 15:48

马车的发明,是中国科技史上的一大创举,它不但解决落后的交通问题,而且还促进道路设施的发展,扩大商贸运输和文化交流活动。我们中国是发明车子最早的国家,据说世界上第一辆车子,就是夏禹时一位大夫奚仲发明的。马车运输一直在中国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后来一直没有多大的新发展。大约在中世纪,我国的马车传入了欧洲。欧洲人倒是很快发展了它。

幼儿园小班社会活动教案《认识公共汽车》
1个回答2022-09-04 00:11
同求,我也很需要
形容内心早已认定某件事的成语形容内心早已认?
1个回答2024-01-27 01:36

心知肚明心里明白但不说破,形容心中有数。中文名心知肚明拼 音 xinzhiduming 释 义心里明白但不说破,形容心中有数类 型释义心里明白但不说破,形容心中有数。名词的由来古时候人们知道心在腹中,而且认定人是靠心来思考的,还把所有的智慧也归根于心。所以,当时人们用于描述与思想和意识有关的问题时,就喜欢用“心”和“肚”、“腹”、“胸”等与心有关的名词。比如说“胸有成竹”“满腹经文”,还有你所说的“心知肚明”。人们认定智慧来源于心,道德来源于心,感情来源于心。用于表达心理活动时,用“心绪”;用来描写谋划和打算时,用“心思”;用来描述感情时,用“心情”;意志和希望则用“心愿”;抑郁和苦恼则用“心病”来描述。可以说,从古代到现在,所有与大脑活动相关的名词,大多与心脏和它的部位有关。时过境迁,中国的文化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很多成语由于语出典故,而且蕴意深远,因此得到了十分广泛的流传。尽管很多成语从字面上看与科学事实不符,但并不妨碍他们发挥美妙的文学意义。近义词心中有数 一清二楚 胸有定见 成竹在胸 胸有成竹 心照不宣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