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科普版课文英语

科普版小学六年级英语下册单词
1个回答2023-04-14 13:30
看书网上也有
怎样上好一节小学科学课(五六年级上册)?
1个回答2023-01-19 20:20
实习老师吗?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课《放大镜》怎么讲?
1个回答2024-01-23 23:08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制显微镜的探究活动,知道两个不同放大倍数的凸透镜的组合可以把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2.阅读列文虎克自制显微镜并发现微生物的故事,了解显微镜发展的历史,体会技术是不断发展的,技术的改进推动着社会的发展,也改善了我们的生活,促进着科学研究的发展。

3.以科学家列文虎克对科学的执著追求和不懈的探索精神激励学生。

【教学准备】

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卡纸、剪刀、胶水。供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如花粉、青苔、蚕丝、纸纤维等,手电筒或小镜子。

【教学过程】

1.引入

提出问题:我们怎样才能把物体放大更多的倍数呢?

学生小组讨论,尝试。

班内交流。

2.怎样放得更大

探究:用两只手一前一后分别拿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凸透镜(如教材上的图),反复调整它们之间的距离来观察物体,然后拿开一个透镜,只用一个透镜观察物体。反复几次,看看有什么发现。

学生汇报。

教师设问:猜猜看,放大倍数是2倍和3倍的两个放大镜叠加在一起,最大能放大几倍呢?

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老师归纳出两种可能“倍数相加等于4倍”、“倍数相乘等于6倍”。

教师告诉学生正确的计算方法是两个放大镜的倍数相乘。

教师说明显微镜的原理:我们刚才经历的过程就是人们发明显微镜的过程。在17世纪,人们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一个凸透镜把另一个凸透镜所成的像进一步放大,这样明显提高了放大倍数,这就是最早的显微镜。显微镜的发明,使人类观察的范围大大地扩大了。

3.做个简易显微镜

讨论显微镜的制作方法和步骤。

制作:学生分组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4.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

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只用一个放大镜时观察不清的文字和图片,看看观察效果如何。

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青苔、花粉等,比较和肉眼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5.了解显微镜的发明、发展史

阅读教材上的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发现微生物的故事。

讨论:从这个故事中我们知道了什么?

6.讲解:教师介绍显微镜的发展历史

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能把物体放大300倍,使人类看到了过去从未看到的微生物世界。后来人们不断改进技术使显微镜不断改进和完善,可以把物体放大到1500倍左右,能分辨出百万分之一毫米的物体。但光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1932年,德国科学家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显微镜,由此把放大倍数提高到1万倍。到20世纪90年代,世界上已经研制成功了放大率200万倍的电子显微镜,人们利用它可以看到物质内部的精细结构,知道了所有物质都是由一些肉眼看不见的极小极小的微粒组成的,从而发现了原子世界。

1983年,人们发明了扫描隧道显微镜。这种显微镜比电子显微镜更先进。显微镜技术的发展,为我们研究微观世界提供了可靠有力的工具,它是人类最敏锐的眼睛。

7.提出下一节课的研究任务——用显微镜观察研究身边的生命世界
求科普版小学三年级英语下册翻译。
1个回答2022-05-04 15:32
有没有中文?
科普版小学五年级英语上册
1个回答2022-05-02 08:56
我知道,雅库网上有。
六年级上册第六课单词怎么读?
1个回答2024-02-17 00:19
照着书上的音标读就行。其实读单词很简单的,你就跟读中文一样,当音标跟拼音一样,多读多写就会发现其实没你想象的那么难。英语单词在发音的时候,不是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来发音的,而是几个字母几个字母地拼起来发音的,因此英语单词叫“拼音文字”,几个拼起来发音的字母叫一个“音节”。音节有开音节、闭音节、半开音节之分,不同的音节里,要选择字母的不同发音。 比如单词China(中国)划分成chi-na两个音节,单词international(国际的)划分成in-ter-na-tio-nal五个音节,单词English(英语)划分成Eng-lish两个音节。
六年级上册第六课内容
1个回答2024-04-27 15:27
 我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我的母亲,一个是我的祖国母亲。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中间曾回故乡两次,都是奔丧,只在母亲身边待了几天,仍然回到城里。在我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后来我到德国留学,住在一座叫哥廷(tíng)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幺,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为了说明当时的感情,我从初到哥廷根的日记中摘抄几段:   1935年11月16日   不久外面就黑起来了。我觉得这黄昏的时候最有意思。我不开灯,又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织上天空,织上对面的屋顶。一切都沉在朦胧的薄暗中。我的心往往在沉静到不能再沉静的时候,活动起来。我想到故乡,故乡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11月18日   好几天以前,房东太太就对我说,她的儿子今天回家,从学校回来,她高兴得不得了……但她的儿子一直没有回来,她有点沮丧。她又说,晚上还有一趟车,说不定他会回来的。看到她的神情,我想起自己长眠于故乡地下的母亲,真想哭!我现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   11月20日   我现在还真是想家,想故国,想故国的朋友。我有时想得简直不能忍耐。   11月28日   我仰躺在沙发上,听风路过窗外。风里夹着雨。天色阴得如黑夜。心里思潮起伏,又想到故国了。   我从初到哥廷根的日记里,引用了这几段。实际上,类似的地方还有很多,从这几段中也可见一斑了。一想到生身母亲和祖国母亲,我就心潮腾涌,留在国外的念头连影儿都没有。几个月以后,我写了一篇散文,题目叫《寻梦》。开头一段是:   夜里梦到母亲,我哭着醒来。醒来再想捉住这梦的时候,梦却早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   下面描绘在梦里见到母亲的情景。最后一段是:   天哪!连一个清清楚楚的梦都不给我吗?我怅(chàng)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我在国内的时候,只怀念,也只有可能怀念一个母亲。到国外以后,在我的怀念中增添了祖国母亲。这种怀念,在初到哥廷根的时候异常强烈。以后也没有断过。对这两位母亲的怀念,一直伴随我度过了在欧洲的十一年。
小学六年级英语上册的课文,第二课的翻译要写中文
1个回答2023-04-01 03:25
这是纽约的唐人街
六年级上册英语课文第8 课
1个回答2022-04-03 23:48
第几页,第八课是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