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研英语二年级练习

考研英语听力练习
1个回答2024-03-21 06:50
现在考研没有听力了,除非你是考英语专业的。英语听力复试才会考的,各个学校考的内容不一样
我想考研,要练习听力,听什么好?
1个回答2024-02-13 01:41
考研好像已经取消听力考试了吧
说是改到复试的时候考了哦~~
童趣翻译 研讨与练习第一题
1个回答2024-02-24 06:56
一 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叙述“我”看到“鹤唳云端”的景象和遇到那个“庞然大物”的经过。为什么作者说这两件事都有“物外之趣”?你认为要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情趣丰富的人? 设题意图是使学生感知课文整体内容,把文言文学活。凡记叙文都应当让学生能“用自己的话”来复述内容大意,这正是学活的办法之一;如果一开始学文言就句句搞文白对详,则无异于堵塞学活之路。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对学生创造性的复述成分应予肯定,只纠正明显的错误。 第一问要放在学生基本成诵后作答(参考答案见“课文研讨”),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说出自己的体会。 示例:“物外之趣”虽非物自身所有,却又与物有关,它是观物者的主观体验作用于物的结果,也可以说是因物而生成之意趣。本文中所说的夏蚊及草间之虫皆极细小之物,可以诱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想像力,意趣即由此生成。 第二问是开放性的,目的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唤起学生的审美意识。可以从学生的课余爱好入手,启发培养学生的情趣和联想、想象能力。 作者把癞蛤蟆说成是庞然大物运用了什么手法在?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夸张手法,作者将癞蛤蟆说成是“庞然大物”,说明观察入神、细致,从而产生超然物外的乐趣,另外,此“庞然大物”也是相对于“见二虫斗草间”之“二虫”而言。 二 解释词语。 1.文言词的意思,有的可用加字的办法解释,如“必细(仔细)察(观察)其纹理”;有的要用换字的办法解释,如“昂(抬)首(头)观之”。试选用一种方法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1)项为之强(2)果如鹤唳云端(3)以丛草为林(4)兴正浓(5)方出神(6)驱之别院 2.下面的词语大多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解释时不妨采用讲述大意的办法。示例:怡然称快(高兴得连声叫好)。 (1)明察秋毫 (2)怡然自得 (3)庞然大物 (4)夏蚊成雷(5)物外之趣 设题意图是告诉学生可用简单的办法解释文言词语,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在初学文言文阶段只能如此,讲多了反而不好。释文可抄在书上,以便积累。 处理此题可有多种方式:或在读课文数遍后让学生试解;或在疏通文意过程中依次作解;在水平较好的教学班也无妨让学生在预习中作解。 参考答案 1.(1)项(脖子、颈项)为之强。 (2)果(果真)如鹤唳云端 (3)以丛草为林(树林) (4)兴(兴趣)正浓 (5)方(正)出神;入神 (6)驱(赶、驱逐)之别院 2.(1)明察秋毫(见“疏通文意”) (2)怡然自得(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3)庞然大物(体积极大的东西) (4)夏蚊成雷(夏天成群的蚊子的叫声跟雷声一样,这是夸张的表现方式) (5)以童稚之心去观察事物,以儿童那种纯真无暇的思维通过玩耍,得到的一种别人得不到的感觉。那种感觉很微妙
《旅鼠之谜》研讨与练习第三题
1个回答2024-01-28 03:54
很多童话故事都以鳄鱼的眼泪来比喻居心不良,擅长伪装的人或事物。事实上是当鳄鱼吃东西的时候,要流眼泪,以前人们不知道科学的时候,以为鳄鱼流泪是因为吃别的东西伤心,人们还以为它是假慈悲呢!其实鳄鱼根本就不是伤心,而是在润滑自己的眼睛。当鳄鱼潜入水中时,鳄鱼的眼中的瞬膜就闭上,既可以看清水下的情况,又可以保护眼睛;当鳄鱼在陆地上时,瞬膜就被用来滋润眼睛,而这就需要用到眼泪来润滑。

另外鳄鱼是冷血动物,每天太阳升起的时候 鳄鱼都需要在向阳的地方晒上一段时间来使得自己的体温升高以便于活动,然后才是通过捕食获得一天的能量以及存储为夜晚做准备。

鳄鱼在晒太阳的时候常常大张嘴巴,不时有鸟类在其嘴巴中进出。鳄鱼不是肉食动物吗,还是它不吃鸟类?这是因为鳄鱼的牙齿只适合于撕咬,所以当鳄鱼将食物吞进肚子时,不可避免的有食物残渣留在牙齿缝隙间。这样的生存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所以鳄鱼允许鸟类在自己的嘴巴里以这些食物残渣为食。鸟类的作用就相当于人类使用的牙签。这也是鸟类于鳄鱼的一种共生现象。
《走一步,再走一步》研讨与练习
2个回答2022-12-18 07:27
会鼓励他,实在不行的话,拽他一把,带他一起爬上去.
我会尽量鼓励自己,努力爬下去.
外研版高中英语什么练习册好
1个回答2022-09-17 08:25
我们学校一直用“世纪金榜”,真的不错。不是打广告。知识点抓得很准,受益匪浅。建议尝试一下就知道了。真诚推荐,绝无戏言。
我要学唱歌怎么练习声音?看练习声音的视频。
1个回答2023-04-08 17:12
多找找会有的
想学习演讲,声音不好,怎么练习训练
1个回答2024-05-08 00:17
看进去的东西,不是口才;讲出来的,才是口才;吸收进去的,不是口才,表达出来的才是口才。我们知道,口才是一项能力,而能力一定是通过训练修炼而成的。这就要求我们经常开口,所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学习口才也要不断地开口开口再口!

1、朗读朗诵。

自己读书,大声地读出来。每天坚持朗读一些文章,既练习口齿清晰伶俐,又积累一些知识量信息量,更重要的是对身体大有裨益,清喉扩胸,纳天地之气,成浩然之身!大家多读一些积极向上的文章,特别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我们强烈建议大家能够读熟背透。每天坚持朗读半小时以上,坚持两年三年,你不是大师也成大师

2、对着镜子训练。

建议你在自己的起居室中或是办公室某一墙面安装一大镜子,每天在朗读过程中,去对着镜子训练,训练自己的眼神,训练自己的表情,训练自己的肢体语言,这样效果更好。

3、自我录音摄像。

如果条件允许,我建议您每隔一周时间,把自己的声音和演讲过程拍摄下来,这样反复观摩,反复研究哪儿我卡壳了,哪儿手势没到位,哪儿表情不自然,天长日久,你的口才自然进步神速。看一次自己的摄像比上台十次二十次效果都好。
  
4、尝试躺下来朗读。
如果你想练就一流的运气技巧,一流的共鸣技巧,我教你一个非常简单的方法,就是:躺下来大声读书!当我们躺下来时,必然就是腹式呼吸,而腹式呼吸是最好的练声练气方法。每天睡觉之前,躺在床上大声地朗读十分钟,每天醒来之前,先躺在床上唱一段歌,再起来。坚持一至两个月,你会觉得自己呼吸流畅了,声音洪亮了,音质动听了,更有穿透力了,更有磁性了!

5、速读训练。

这种训练目的,是在于锻炼人口齿伶俐,语音准确,吐字清晰。
方法:找来一篇演讲辞或一篇文辞优美的散文。先拿来字典、词典把文章中不认识或弄不懂的字、词查出来,搞清楚,弄明白,然后开始朗读。一般开始朗读的时候速度较慢,逐次加快,一次比一次读得快,最后达到你所能达到的最快速度。读的过程中不要有停顿,发音要准确,吐字要清晰,要尽量达到发声完整。因为如果你不把每个字音都完整地发出来,那么,如果速度加快以后,就会让人听不清楚你在说些什么,快也就失去了快的意义。我们的快必须建立在吐字清楚、发音干净利落的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