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时钟儿歌简谱

求古老的大钟简谱。
1个回答2024-03-09 21:56

《古老的大钟》英文名《My Grandfather's Clock》,作者是十九世纪美国的作曲家Henry Clay Work,这首歌是作者于1876年制作完成的,曾被很多人翻唱,如同很多经典歌曲一样,经久不衰,反而愈久愈有味道。

钟的钟氏家谱
1个回答2022-12-02 09:06
开,世,泽我知到这三个字的钟氏
钟氏的族谱
1个回答2024-03-14 21:48
姓氏起源:
祖宗:简狄
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 》以及《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等所载,相传上古帝的妃子中有一个叫 简狄的,因拣到一只燕子蛋,简狄吃了以后生下了契。后来契辅助大 禹治水有功,被封于商。传至商纣王时,有一庶兄名启,被封于微, 见商朝管理不好,尚书商王,商王又不听,于是出走。周武王灭商后 ,微子投奔周武王,后来他被封为宋,称宋桓公,他的儿子敖在晋国 任职,敖的孙子伯宗为晋国大夫因勇于直言遭人嫉恨而被害。他的儿子州犁逃到楚国,任楚太宰,食采钟离,他的后人于是以地名为氏或 单称钟氏。代代相传。
钟姓来源有三
1 出自子姓,为商汤的后代,以邑为氏。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以及《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等所载,相传上古帝的妃子中有一个叫简狄的,因拣到一只燕子蛋,简狄吃了以后生下了契。后来契辅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封于商。传至商纣王时,有一庶兄名启,被封于微,见商朝管理不好,尚书商王,商王又不听,于是出走。周武王灭商后,微子投奔周武王,后来他被封为宋。
至宋桓公时,宋桓公的儿子敖在晋国任职,敖的孙子伯宗为晋国大夫因勇于直言遭人嫉恨而被害。他的儿子州犁逃到楚国,任楚太宰,食采钟离,他的后人于是以地名为氏或单称钟氏。代代相传。
2 出自嬴姓,为钟离氏改钟氏。周代伯益的后人封钟离国,春秋时被楚国吞并,国人称钟离氏。是为安徽钟氏。
3 钟氏源流始于西周,康王之子子期善知音,任康王伶官,子期之孙名建,为昭王司乐大夫,昭王以建之先世采食之地钟赐姓。到东汉建公十二世孙兴甫,已延续到颖川,兴公被光武帝召拜为中郎将,敕封为关内侯,谥赠颖川公。颖川公传到四十五世维处,维处次子伯琰,自南宋绍兴年间迁居万载康乐之西,已有八百四十年。
郡望堂号:
1、颖川郡:秦王政十七年置郡。以颖水得名,治所在今河南禹县 。相当于今河南登封、宝封以东,尉氏以西,密县以南,叶县、武县 以北的地区。
2、竟陵郡:秦置郡,治所在今湖北潜江西北,西晋时封江夏郡置,治所在石城。南朝宋时相当于今湖北钟祥、天门、京山、潜江、沔 阳等地。
堂号
四德堂:春秋楚、郑交战的时候,楚国钟仪被郑国俘虏,献给了晋国。晋国公在军府见到了他,晋国公问:“那个被绑着、戴着楚国帽子的人是谁?”钟仪说:“楚国的俘虏。”景公又问:“你姓甚?”钟仪说:“我父亲是楚国的大臣。”景公命令手下的人松绑了钟离,给他琴叫他弹,他弹了一首楚国的音乐。景公又问:“楚王是一个怎样的人?”钟仪说:“王作太子的时候,有太师教导他,太监伺候他。清早起来以后,象小孩子一样玩耍;晚上睡觉。其他的我不知道。”范文子对景公说:“这个楚国俘虏真是了不起的君子呀。他不说姓名二说他父亲,这是不忘本;弹琴只弹楚国的音乐,这是不忘旧;问他君王的情况,他只说楚王小时候的事,这是无私;只说父亲是楚臣,这是表示对楚王的尊重。不忘本是仁、不忘旧是信,无私是忠,尊君是敬。他有这四德,给他的大任务必定能办得很好。”于是晋景公以对外国使臣的礼侍他,叫他回楚国谈判和平。
迁徙分布:
无论是复姓的钟离还是单姓的钟,都发源于今安徽省境内。而后,大致于汉晋之际,则以河南为其繁衍中心,其中以迁入颖川的钟氏从一开始就著称于世。后来成为全国各地钟氏的主要来源。先秦时期的钟氏,主要居住在楚国境内(今湖北、湖南一带)。从汉代开始到以后得数百年间,颖川长社一直是钟氏发展繁衍的中心。所以,许多姓书都说钟氏发源于颖川。东汉时,长社人钟皓隐居不仕,其七世孙钟雅西晋时随晋室渡江,居于建康(今江苏南京)。与此同时,钟氏还有迁居至今浙江绍兴的,钟雅的7世孙钟屿为南朝梁永嘉县丞,他的儿子钟宠为临海令,为避侯景之难徙居至南康赣县(今江西赣州市)。南朝末有钟士雄,曾为南朝陈伏波将军,史书称其为“岭南酋帅”。唐初陈元光父子奉命入闽开辟漳州,随从将佐有钟德兴,后在福建安家。唐代的钟氏还分布于今四川、山西、广东广州、安徽合肥一带。宋、元、明时期,福建的漳州、泉州、宁化等地,广东的南海、南雄、蕉岭、湖州、梅州、兴宁等地均有钟氏的聚居点。从乾隆开始,闽、粤钟氏陆续有人迁台湾,后又有人迁海外。
据台湾省文献会的调查统计,目前,钟姓是台湾的第五十一个大姓。近年来,钟姓子孙遍及台湾各地,其中以新竹最多,台北次之,嘉南地区又次之。

族谱的体例与内容
钟姓族谱,不论大族和小族,一般一部“谱”中都有“总谱”和“分谱”。总谱内容丰富、涵盖广泛。有历届谱序、开宗和源起始祖图像、源流考、迁徙考、名位考、宗规谱戒、人物传记、艺文杂志、本族盛事等等。过去的族谱还记有田园、山罔、房产、地产。分谱主要是各房各支世系,基本上是五代一个层次。每一个人的名字分前、中、后出现三次。第一次作为父亲的儿子出现在父亲名下,第二次是自己“立柱”,第三次则是作为儿子的父亲,出现在儿子“立柱”时的前面。

钟姓家谱文献目录
湖南省益阳市十修《钟氏族谱》
广西富川钟山《钟氏族谱》
《钟氏族谱》
湖南桃阳县钟氏十修族谱
江西龙南象塘钟氏十修族谱
《瑞金东关钟氏族谱》
《瑞金东关钟氏八修族谱》
浙江会稽至德堂 民国12年 (1923年)《会稽钟氏宗谱》
清光绪9年 (1883年)《谱暨钟氏宗谱》

钟姓字辈(字派)

入川钟姓近年整理了世系,定下100个字派:
“元能毓奇寿,荣钟正兴发。芳名应远兆,福大万年有。先人家道训,族众喜气洋。建勋立业旺,齐献增国强。颍川源流地,闽汀武平居。修谱乃廷凤,毅密刚察裕。子文启汝志,豪华富贵昌。亿代传祖德,功禄永安康。勤学高贤士,俊杰振伦常。继承需诗礼,吉祥同天长。”
前20个字派是钟毓灵入川时从福建带去的。二十一世至四十世,反映钟氏子孙,继承先祖好的家规宗训、道德品质教育,建功立业。四十一世至六十世,反映钟氏来自颍川,先祖入赣入闽入川,过去的族谱由钟廷风和友文之子侄毅、密、刚、察、裕五人修的,六十一世至一百世,是赞美钟察的一首诗,文字上作了一些取舍,变成字辈。

入川始祖从原籍带到四川是20个字派:
“元盛世为茂,忠训显远久。毓寿再加增,福大万年有”。
近代续修了一次族谱,新增的80个字派是:“承继业宏昌,克俭族兴旺。春催浪涛涌,廉助贤良光。择捷登科峰,学思定吉祥。濒传智慧路,永恒序安康。裕煜笃丹青,繁茂照群芳。金鹏展翅宇,鸿鹄创辉煌。功勋振五洲,仁伦流远长。德孝谦恭让,楷模后世仿”。

入湘钟姓32个字派:
“大海生金,国泰连荣,紫受龙应,祖景系廷,时朝明日,本立邦宁,道超德裕,发达文清”。芳生大洛,大洛生海南,海南生尧生,尧生生金石,金石生国兴,国兴生泰若,泰若生连芳,联芳生荣里,荣里生紫荫,紫荫生受恩,受恩生九龙。”

钟九龙一支入湘前的世系字派是:
大海生金,国泰联荣,紫受龙应,祖景系廷,时朝明日,本立邦宁,道超德裕,发达文清。后续字派为:世泽广远,敦厚继承,庆登灵瑞,秀拔奇英。

邑中钟氏第一代修谱,定下了 20个字派:
“应景善远虔,里叔永世华,仲子定懋吉,宏敷盛道观”。到清朝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第七次修谱时,又定了20个字派,即:“光腾文蔚起,先德益鸿章,衍庆家声振,祥开运会长。”1948年八修族谱,再定了20个字派,即:“兴隆承国泰,英才显大邦,俊秀逢时发,崇伦必久昌。”三次修谱,定了 60个字派,现在到了30代,可见古人先贤在传承这个问题上是多么的高瞻远瞩,远见卓识。

宁都钟姓原有的老字派为:
“志仲伯叔大,宏金见文明。”后来增加了二十四个字派即:“启发圣人盛德,奇英道达世荣,贤良君臣交泰,永享高福昌隆。” 1995年第十次修族谱,再增加20个字派,即:“承先继前裕,光腾蔚钰国,仕廉杰卓誉,令正庆昭传。”

宝溪堂首修族谱定下了 40个字派:
英饶士可思,仲端世高应,承汝元享象,问学振邦良。瑞起荣宗彦,廷有国华扬。祥开家自茂,敬祖久诗昌。

湖北钟姓早期的字派是:
“清溪五世下,应庆谷智淑。一廷仕玉成,文才远天收。”后续的字派是:“本友声大志,道显仰昌期。德以敦修懋,行田植定基。荣名归盛世,美誉重熙时。丕显辉煌启,贤才作育宜。秉义建邦治,尊贤立国长。昂和延寿庆,吉善有绳良。诗书扬名远,尚武功辉煌,厚培颍川泽,奕叶万年昌”。

益阳钟姓宋代钟芳曾定下32个字派,后来在清雍正年间三修时又增32个字派:
“世泽广远,敦厚继承,庆登灵瑞,秀拔奇英,肇祥有自,锡福维钧,宏功允著,荫翼昌义”。现在已发展到“敦”字辈。后来的几次修谱,他们又续作了40个字派,连前两次合104个字派。新续的40个字派是:“敷志能昭敬,方声定启贤。典章隆代守,孝友合家传。修业希名士,怀才会盛年。高科逢上选,光显焕宗先。”

兴国县为钟姓接系“锁定”的120个字派:
祖德绵延远,孙支似绩长。传家惟孝友,继世有文章。懋聩昭秦汉,丰功耀晋唐。
调元思越国,赞化仰平阳。智勇宏谋济,明良庶事康。勋猷标宇宙,品望重乡邦。
正直清仁让,端方笃敬庄。修齐崇治道,节义迪前光。允协捞谦吉,旋占祝履祥。
融和联族谊,谆睦叙伦常。宗法千秋在,嗣徽万载芳。颍川垂厚泽,奕叶庆荣昌。

枝盖湖广钟湛裔字辈谱:
“清溪五世下,应庆谷智淑。一廷仕玉成,文才远天收。”

江西靖安钟氏的字辈谱是:
子孙永昌,宗先福长。顺龙有庆,发荣万方。

民国十二年(1923年)钟歆久纂的《钟氏宗谱》中载,江苏靖江钟姓一支字辈为:
成宪宾廷,锡泽树勋,荣永休昌,允降祥瑞。

明朝成化五年(1469年),江西瑞金钟氏第一代修谱,定下了20个字派。到清朝光绪七年(1881年)第七次修谱,又定下了 20个字辈。1948年八修族谱,再定了20个字辈。:
应景善远虔,里叔允世华,仲子定懋吉,宏敷盛道观。光腾文蔚起,先德益鸿章,衍庆家声振,祥开运会长。兴隆承国泰,英才显大邦, 俊秀逢时发,崇伦必久昌。

浙江鄞县新江钟氏的字辈:
一德贻昭穆,家齐全百福。懿修法圣功,大雅崇儒月良。伦克尚尊亲,
行能敦作肃。学高世可经,道裕容咸淑。祖述得英材,孙绳勤茂毓。
嘉谟永乃传,吉兆承天禄。

四川内江钟氏瑞龄公支的字辈:
高山德俊,世守传芳。元会衍庆,贻呈有光。
兰胜桂发,凤兆麟祥。嘉乐申锡,泰华永章。

湖南平江颍川堂钟氏的字辈:
恢振连科甲,承修定炽昌。 魁星高北斗,名士耀南唐。 礼乐家声远,
诗书世德长。文章辉上国,富贵永传芳。

湖南钟湛支的字派:
清溪五世下,应庆谷智淑。一廷仕玉成,文才远天收。

湖南醴陵醴东汾石钟氏的字派:
正明裕文瑞,开发绍家声。 为善培根本,
敦书道义崇。 英贤钦继起,万世庆昌隆。

湖南浏阳颍川堂钟氏的字派:
四维六念万,日明国益青。源伯锡文福,传书受善名。 学优昭世训,
道德振家声。继绍期宏久,贤能定可成。

四川江津钟氏字辈:
泽永昭崇德,源长立世芳。光前绳祖武,裕后发祯祥。

浙江遂昌高棠钟氏字辈:
国成世泰,邦奠朝熙。 德建功扬,恩崇庆锡。

湖南湘乡钟氏字辈:
昌大文明,贤才蔚兴。羽仪圣朝,光辅紫震。诗书继美,
先泽维新。科第承远,湘宁长隆。
钟姓族谱在那里
1个回答2024-03-18 05:32

钟姓约占汉族人口的0.39%,是当今第五十六大姓。今河北之尚义、山东之平邑、山西之太原、江西之金溪、广西之田林、海南之保亭、贵州之从江、云南之景谷及泸水、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
万人以上的县市有:广东紫金、兴宁、梅县、新会,江西瑞金、于都,福建上杭,湖南醴陵、宁乡等。

钟姓是台湾第三十四大姓,子孙遍及全省各地,分布较多的县市依次为:屏东县、桃园县、台北市、台北县、苗粟县,分布较多的乡镇市区依序为:商雄美浓、屏东内埔、桃园中坜、新竹市、桃源龙潭。

扩展资料:

一德贻昭穆,家齐全百福。懿修法圣功,大雅崇儒月良。伦克尚尊亲,行能敦作肃。学高世可经,道裕容咸淑。祖述得英材,孙绳勤茂毓。

嘉谟永乃传,吉兆承天禄。四川内江钟氏瑞龄公支的字辈:高山德俊,世守传芳。元会衍庆,贻呈有光。兰胜桂发,凤兆麟祥。嘉乐申锡,泰华永章。

湖南平江颍川堂钟氏的字辈:恢振连科甲,承修定炽昌。 魁星高北斗,名士耀南唐。

礼乐家声远,诗书世德长。文章辉上国,富贵永传芳。

湖南钟湛支的字派:清溪五世下,应庆谷智淑。一廷仕玉成,文才远天收。

湖南醴陵醴东汾石钟氏的字派:正明裕文瑞,开发绍家声。 为善培根本,敦书道义崇。 英贤钦继起,万世庆昌隆。

湖南浏阳颍川堂钟氏的字派:四维六念万,日明国益青。源伯锡文福,传书受善名。 学优昭训,道德振家声。继绍期宏久,贤能定可成。

四川江津钟氏字辈:泽永昭崇德,源长立世芳。光前绳祖武,裕后发祯祥。

浙江遂昌高棠钟氏字辈:国成世泰,邦奠朝熙。 德建功扬,恩崇庆锡。 湖南湘乡钟氏字辈:昌大文明,贤才蔚兴。羽仪圣朝,光辅紫震。诗书继美,先泽维新。科第承远,湘宁长隆。

钟氏族谱
1个回答2023-04-12 16:05
广西钦州钟族辈分
万闻名永玉
有廷秀茂长
兴家禧昌福
大德新安芳
寒山钟声古筝谱
1个回答2023-10-24 22:51
找 中国古曲网
钟氏族谱
1个回答2024-04-29 14:20
  姓氏起源:
  祖宗:简狄
  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 》以及《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等所载,相传上古帝的妃子中有一个叫 简狄的,因拣到一只燕子蛋,简狄吃了以后生下了契。后来契辅助大 禹治水有功,被封于商。传至商纣王时,有一庶兄名启,被封于微, 见商朝管理不好,尚书商王,商王又不听,于是出走。周武王灭商后 ,微子投奔周武王,后来他被封为宋,称宋桓公,他的儿子敖在晋国 任职,敖的孙子伯宗为晋国大夫因勇于直言遭人嫉恨而被害。他的儿子州犁逃到楚国,任楚太宰,食采钟离,他的后人于是以地名为氏或 单称钟氏。代代相传。
  钟姓来源有三
  1 出自子姓,为商汤的后代,以邑为氏。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以及《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等所载,相传上古帝的妃子中有一个叫简狄的,因拣到一只燕子蛋,简狄吃了以后生下了契。后来契辅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封于商。传至商纣王时,有一庶兄名启,被封于微,见商朝管理不好,尚书商王,商王又不听,于是出走。周武王灭商后,微子投奔周武王,后来他被封为宋。
  至宋桓公时,宋桓公的儿子敖在晋国任职,敖的孙子伯宗为晋国大夫因勇于直言遭人嫉恨而被害。他的儿子州犁逃到楚国,任楚太宰,食采钟离,他的后人于是以地名为氏或单称钟氏。代代相传。
  2 出自嬴姓,为钟离氏改钟氏。周代伯益的后人封钟离国,春秋时被楚国吞并,国人称钟离氏。是为安徽钟氏。
  3 钟氏源流始于西周,康王之子子期善知音,任康王伶官,子期之孙名建,为昭王司乐大夫,昭王以建之先世采食之地钟赐姓。到东汉建公十二世孙兴甫,已延续到颖川,兴公被光武帝召拜为中郎将,敕封为关内侯,谥赠颖川公。颖川公传到四十五世维处,维处次子伯琰,自南宋绍兴年间迁居万载康乐之西,已有八百四十年。
  郡望堂号:
  1、颖川郡:秦王政十七年置郡。以颖水得名,治所在今河南禹县 。相当于今河南登封、宝封以东,尉氏以西,密县以南,叶县、武县 以北的地区。
  2、竟陵郡:秦置郡,治所在今湖北潜江西北,西晋时封江夏郡置,治所在石城。南朝宋时相当于今湖北钟祥、天门、京山、潜江、沔 阳等地。
  堂号
  四德堂:春秋楚、郑交战的时候,楚国钟仪被郑国俘虏,献给了晋国。晋国公在军府见到了他,晋国公问:“那个被绑着、戴着楚国帽子的人是谁?”钟仪说:“楚国的俘虏。”景公又问:“你姓甚?”钟仪说:“我父亲是楚国的大臣。”景公命令手下的人松绑了钟离,给他琴叫他弹,他弹了一首楚国的音乐。景公又问:“楚王是一个怎样的人?”钟仪说:“王作太子的时候,有太师教导他,太监伺候他。清早起来以后,象小孩子一样玩耍;晚上睡觉。其他的我不知道。”范文子对景公说:“这个楚国俘虏真是了不起的君子呀。他不说姓名二说他父亲,这是不忘本;弹琴只弹楚国的音乐,这是不忘旧;问他君王的情况,他只说楚王小时候的事,这是无私;只说父亲是楚臣,这是表示对楚王的尊重。不忘本是仁、不忘旧是信,无私是忠,尊君是敬。他有这四德,给他的大任务必定能办得很好。”于是晋景公以对外国使臣的礼侍他,叫他回楚国谈判和平。
  迁徙分布:
  无论是复姓的钟离还是单姓的钟,都发源于今安徽省境内。而后,大致于汉晋之际,则以河南为其繁衍中心,其中以迁入颖川的钟氏从一开始就著称于世。后来成为全国各地钟氏的主要来源。先秦时期的钟氏,主要居住在楚国境内(今湖北、湖南一带)。从汉代开始到以后得数百年间,颖川长社一直是钟氏发展繁衍的中心。所以,许多姓书都说钟氏发源于颖川。东汉时,长社人钟皓隐居不仕,其七世孙钟雅西晋时随晋室渡江,居于建康(今江苏南京)。与此同时,钟氏还有迁居至今浙江绍兴的,钟雅的7世孙钟屿为南朝梁永嘉县丞,他的儿子钟宠为临海令,为避侯景之难徙居至南康赣县(今江西赣州市)。南朝末有钟士雄,曾为南朝陈伏波将军,史书称其为“岭南酋帅”。唐初陈元光父子奉命入闽开辟漳州,随从将佐有钟德兴,后在福建安家。唐代的钟氏还分布于今四川、山西、广东广州、安徽合肥一带。宋、元、明时期,福建的漳州、泉州、宁化等地,广东的南海、南雄、蕉岭、湖州、梅州、兴宁等地均有钟氏的聚居点。从乾隆开始,闽、粤钟氏陆续有人迁台湾,后又有人迁海外。
  据台湾省文献会的调查统计,目前,钟姓是台湾的第五十一个大姓。近年来,钟姓子孙遍及台湾各地,其中以新竹最多,台北次之,嘉南地区又次之。

  族谱的体例与内容
  钟姓族谱,不论大族和小族,一般一部“谱”中都有“总谱”和“分谱”。总谱内容丰富、涵盖广泛。有历届谱序、开宗和源起始祖图像、源流考、迁徙考、名位考、宗规谱戒、人物传记、艺文杂志、本族盛事等等。过去的族谱还记有田园、山罔、房产、地产。分谱主要是各房各支世系,基本上是五代一个层次。每一个人的名字分前、中、后出现三次。第一次作为父亲的儿子出现在父亲名下,第二次是自己“立柱”,第三次则是作为儿子的父亲,出现在儿子“立柱”时的前面。

  钟姓家谱文献目录
  湖南省益阳市十修《钟氏族谱》
  广西富川钟山《钟氏族谱》
  《钟氏族谱》
  湖南桃阳县钟氏十修族谱
  江西龙南象塘钟氏十修族谱
  《瑞金东关钟氏族谱》
  《瑞金东关钟氏八修族谱》
  浙江会稽至德堂 民国12年 (1923年)《会稽钟氏宗谱》
  清光绪9年 (1883年)《谱暨钟氏宗谱》

  钟姓字辈(字派)

  入川钟姓近年整理了世系,定下100个字派:
  “元能毓奇寿,荣钟正兴发。芳名应远兆,福大万年有。先人家道训,族众喜气洋。建勋立业旺,齐献增国强。颍川源流地,闽汀武平居。修谱乃廷凤,毅密刚察裕。子文启汝志,豪华富贵昌。亿代传祖德,功禄永安康。勤学高贤士,俊杰振伦常。继承需诗礼,吉祥同天长。”
  前20个字派是钟毓灵入川时从福建带去的。二十一世至四十世,反映钟氏子孙,继承先祖好的家规宗训、道德品质教育,建功立业。四十一世至六十世,反映钟氏来自颍川,先祖入赣入闽入川,过去的族谱由钟廷风和友文之子侄毅、密、刚、察、裕五人修的,六十一世至一百世,是赞美钟察的一首诗,文字上作了一些取舍,变成字辈。

  入川始祖从原籍带到四川是20个字派:
  “元盛世为茂,忠训显远久。毓寿再加增,福大万年有”。
  近代续修了一次族谱,新增的80个字派是:“承继业宏昌,克俭族兴旺。春催浪涛涌,廉助贤良光。择捷登科峰,学思定吉祥。濒传智慧路,永恒序安康。裕煜笃丹青,繁茂照群芳。金鹏展翅宇,鸿鹄创辉煌。功勋振五洲,仁伦流远长。德孝谦恭让,楷模后世仿”。

  入湘钟姓32个字派:
  “大海生金,国泰连荣,紫受龙应,祖景系廷,时朝明日,本立邦宁,道超德裕,发达文清”。芳生大洛,大洛生海南,海南生尧生,尧生生金石,金石生国兴,国兴生泰若,泰若生连芳,联芳生荣里,荣里生紫荫,紫荫生受恩,受恩生九龙。”

  钟九龙一支入湘前的世系字派是:
  大海生金,国泰联荣,紫受龙应,祖景系廷,时朝明日,本立邦宁,道超德裕,发达文清。后续字派为:世泽广远,敦厚继承,庆登灵瑞,秀拔奇英。

  邑中钟氏第一代修谱,定下了 20个字派:
  “应景善远虔,里叔永世华,仲子定懋吉,宏敷盛道观”。到清朝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第七次修谱时,又定了20个字派,即:“光腾文蔚起,先德益鸿章,衍庆家声振,祥开运会长。”1948年八修族谱,再定了20个字派,即:“兴隆承国泰,英才显大邦,俊秀逢时发,崇伦必久昌。”三次修谱,定了 60个字派,现在到了30代,可见古人先贤在传承这个问题上是多么的高瞻远瞩,远见卓识。

  宁都钟姓原有的老字派为:
  “志仲伯叔大,宏金见文明。”后来增加了二十四个字派即:“启发圣人盛德,奇英道达世荣,贤良君臣交泰,永享高福昌隆。” 1995年第十次修族谱,再增加20个字派,即:“承先继前裕,光腾蔚钰国,仕廉杰卓誉,令正庆昭传。”

  宝溪堂首修族谱定下了 40个字派:
  英饶士可思,仲端世高应,承汝元享象,问学振邦良。瑞起荣宗彦,廷有国华扬。祥开家自茂,敬祖久诗昌。

  湖北钟姓早期的字派是:
  “清溪五世下,应庆谷智淑。一廷仕玉成,文才远天收。”后续的字派是:“本友声大志,道显仰昌期。德以敦修懋,行田植定基。荣名归盛世,美誉重熙时。丕显辉煌启,贤才作育宜。秉义建邦治,尊贤立国长。昂和延寿庆,吉善有绳良。诗书扬名远,尚武功辉煌,厚培颍川泽,奕叶万年昌”。

  益阳钟姓宋代钟芳曾定下32个字派,后来在清雍正年间三修时又增32个字派:
  “世泽广远,敦厚继承,庆登灵瑞,秀拔奇英,肇祥有自,锡福维钧,宏功允著,荫翼昌义”。现在已发展到“敦”字辈。后来的几次修谱,他们又续作了40个字派,连前两次合104个字派。新续的40个字派是:“敷志能昭敬,方声定启贤。典章隆代守,孝友合家传。修业希名士,怀才会盛年。高科逢上选,光显焕宗先。”

  兴国县为钟姓接系“锁定”的120个字派:
  祖德绵延远,孙支似绩长。传家惟孝友,继世有文章。懋聩昭秦汉,丰功耀晋唐。
  调元思越国,赞化仰平阳。智勇宏谋济,明良庶事康。勋猷标宇宙,品望重乡邦。
  正直清仁让,端方笃敬庄。修齐崇治道,节义迪前光。允协捞谦吉,旋占祝履祥。
  融和联族谊,谆睦叙伦常。宗法千秋在,嗣徽万载芳。颍川垂厚泽,奕叶庆荣昌。

  枝盖湖广钟湛裔字辈谱:
  “清溪五世下,应庆谷智淑。一廷仕玉成,文才远天收。”

  江西靖安钟氏的字辈谱是:
  子孙永昌,宗先福长。顺龙有庆,发荣万方。

  民国十二年(1923年)钟歆久纂的《钟氏宗谱》中载,江苏靖江钟姓一支字辈为:
  成宪宾廷,锡泽树勋,荣永休昌,允降祥瑞。

  明朝成化五年(1469年),江西瑞金钟氏第一代修谱,定下了20个字派。到清朝光绪七年(1881年)第七次修谱,又定下了 20个字辈。1948年八修族谱,再定了20个字辈。:
  应景善远虔,里叔允世华,仲子定懋吉,宏敷盛道观。光腾文蔚起,先德益鸿章,衍庆家声振,祥开运会长。兴隆承国泰,英才显大邦, 俊秀逢时发,崇伦必久昌。

  浙江鄞县新江钟氏的字辈:
  一德贻昭穆,家齐全百福。懿修法圣功,大雅崇儒月良。伦克尚尊亲,
  行能敦作肃。学高世可经,道裕容咸淑。祖述得英材,孙绳勤茂毓。
  嘉谟永乃传,吉兆承天禄。

  四川内江钟氏瑞龄公支的字辈:
  高山德俊,世守传芳。元会衍庆,贻呈有光。
  兰胜桂发,凤兆麟祥。嘉乐申锡,泰华永章。

  湖南平江颍川堂钟氏的字辈:
  恢振连科甲,承修定炽昌。 魁星高北斗,名士耀南唐。 礼乐家声远,
  诗书世德长。文章辉上国,富贵永传芳。

  湖南钟湛支的字派:
  清溪五世下,应庆谷智淑。一廷仕玉成,文才远天收。

  湖南醴陵醴东汾石钟氏的字派:
  正明裕文瑞,开发绍家声。 为善培根本,
  敦书道义崇。 英贤钦继起,万世庆昌隆。

  湖南浏阳颍川堂钟氏的字派:
  四维六念万,日明国益青。源伯锡文福,传书受善名。 学优昭世训,
  道德振家声。继绍期宏久,贤能定可成。

  四川江津钟氏字辈:
  泽永昭崇德,源长立世芳。光前绳祖武,裕后发祯祥。

  浙江遂昌高棠钟氏字辈:
  国成世泰,邦奠朝熙。 德建功扬,恩崇庆锡。

  湖南湘乡钟氏字辈:
  昌大文明,贤才蔚兴。羽仪圣朝,光辅紫震。诗书继美,
  先泽维新。科第承远,湘宁长隆。
钟氏族谱
1个回答2024-04-24 23:50
不知道啊

我都江堰的

辈分是“国政天心顺,官清民自安”

好像可以追溯到清朝中期
《钟氏族谱》的源头
1个回答2024-04-09 16:59
姓氏起源: 祖宗:简狄 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 》以及《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等所载,相传上古帝的妃子中有一个叫 简狄的,因拣到一只燕子蛋,简狄吃了以后生下了契。后来契辅助大 禹治水有功,被封于商。传至商纣王时,有一庶兄名启,被封于微, 见商朝管理不好,尚书商王,商王又不听,于是出走。周武王灭商后 ,微子投奔周武王,后来他被封为宋,称宋桓公,他的儿子敖在晋国 任职,敖的孙子伯宗为晋国大夫因勇于直言遭人嫉恨而被害。他的儿子州犁逃到楚国,任楚太宰,食采钟离,他的后人于是以地名为氏或 单称钟氏。代代相传。 钟姓来源有三 1 出自子姓,为商汤的后代,以邑为氏。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以及《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等所载,相传上古帝的妃子中有一个叫简狄的,因拣到一只燕子蛋,简狄吃了以后生下了契。后来契辅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封于商。传至商纣王时,有一庶兄名启,被封于微,见商朝管理不好,尚书商王,商王又不听,于是出走。周武王灭商后,微子投奔周武王,后来他被封为宋。 至宋桓公时,宋桓公的儿子敖在晋国任职,敖的孙子伯宗为晋国大夫因勇于直言遭人嫉恨而被害。他的儿子州犁逃到楚国,任楚太宰,食采钟离,他的后人于是以地名为氏或单称钟氏。代代相传。 2 出自嬴姓,为钟离氏改钟氏。周代伯益的后人封钟离国,春秋时被楚国吞并,国人称钟离氏。是为安徽钟氏。 3 钟氏源流始于西周,康王之子子期善知音,任康王伶官,子期之孙名建,为昭王司乐大夫,昭王以建之先世采食之地钟赐姓。到东汉建公十二世孙兴甫,已延续到颖川,兴公被光武帝召拜为中郎将,敕封为关内侯,谥赠颖川公。颖川公传到四十五世维处,维处次子伯琰,自南宋绍兴年间迁居万载康乐之西,已有八百四十年。 郡望堂号: 1、颖川郡:秦王政十七年置郡。以颖水得名,治所在今河南禹县 。相当于今河南登封、宝封以东,尉氏以西,密县以南,叶县、武县 以北的地区。 2、竟陵郡:秦置郡,治所在今湖北潜江西北,西晋时封江夏郡置,治所在石城。南朝宋时相当于今湖北钟祥、天门、京山、潜江、沔 阳等地。 堂号 四德堂:春秋楚、郑交战的时候,楚国钟仪被郑国俘虏,献给了晋国。晋国公在军府见到了他,晋国公问:“那个被绑着、戴着楚国帽子的人是谁?”钟仪说:“楚国的俘虏。”景公又问:“你姓甚?”钟仪说:“我父亲是楚国的大臣。”景公命令手下的人松绑了钟离,给他琴叫他弹,他弹了一首楚国的音乐。景公又问:“楚王是一个怎样的人?”钟仪说:“王作太子的时候,有太师教导他,太监伺候他。清早起来以后,象小孩子一样玩耍;晚上睡觉。其他的我不知道。”范文子对景公说:“这个楚国俘虏真是了不起的君子呀。他不说姓名二说他父亲,这是不忘本;弹琴只弹楚国的音乐,这是不忘旧;问他君王的情况,他只说楚王小时候的事,这是无私;只说父亲是楚臣,这是表示对楚王的尊重。不忘本是仁、不忘旧是信,无私是忠,尊君是敬。他有这四德,给他的大任务必定能办得很好。”于是晋景公以对外国使臣的礼侍他,叫他回楚国谈判和平。 迁徙分布: 无论是复姓的钟离还是单姓的钟,都发源于今安徽省境内。而后,大致于汉晋之际,则以河南为其繁衍中心,其中以迁入颖川的钟氏从一开始就著称于世。后来成为全国各地钟氏的主要来源。先秦时期的钟氏,主要居住在楚国境内(今湖北、湖南一带)。从汉代开始到以后得数百年间,颖川长社一直是钟氏发展繁衍的中心。所以,许多姓书都说钟氏发源于颖川。东汉时,长社人钟皓隐居不仕,其七世孙钟雅西晋时随晋室渡江,居于建康(今江苏南京)。与此同时,钟氏还有迁居至今浙江绍兴的,钟雅的7世孙钟屿为南朝梁永嘉县丞,他的儿子钟宠为临海令,为避侯景之难徙居至南康赣县(今江西赣州市)。南朝末有钟士雄,曾为南朝陈伏波将军,史书称其为“岭南酋帅”。唐初陈元光父子奉命入闽开辟漳州,随从将佐有钟德兴,后在福建安家。唐代的钟氏还分布于今四川、山西、广东广州、安徽合肥一带。宋、元、明时期,福建的漳州、泉州、宁化等地,广东的南海、南雄、蕉岭、湖州、梅州、兴宁等地均有钟氏的聚居点。从乾隆开始,闽、粤钟氏陆续有人迁台湾,后又有人迁海外。 据台湾省文献会的调查统计,目前,钟姓是台湾的第五十一个大姓。近年来,钟姓子孙遍及台湾各地,其中以新竹最多,台北次之,嘉南地区又次之。
《钟氏族谱》的源头
1个回答2024-04-29 23:17
姓氏起源:

祖宗:简狄

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 》以及《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等所载,相传上古帝的妃子中有一个叫 简狄的,因拣到一只燕子蛋,简狄吃了以后生下了契。后来契辅助大 禹治水有功,被封于商。传至商纣王时,有一庶兄名启,被封于微, 见商朝管理不好,尚书商王,商王又不听,于是出走。周武王灭商后 ,微子投奔周武王,后来他被封为宋,称宋桓公,他的儿子敖在晋国 任职,敖的孙子伯宗为晋国大夫因勇于直言遭人嫉恨而被害。他的儿子州犁逃到楚国,任楚太宰,食采钟离,他的后人于是以地名为氏或 单称钟氏。代代相传。

钟姓来源有三

1 出自子姓,为商汤的后代,以邑为氏。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以及《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等所载,相传上古帝的妃子中有一个叫简狄的,因拣到一只燕子蛋,简狄吃了以后生下了契。后来契辅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封于商。传至商纣王时,有一庶兄名启,被封于微,见商朝管理不好,尚书商王,商王又不听,于是出走。周武王灭商后,微子投奔周武王,后来他被封为宋。

至宋桓公时,宋桓公的儿子敖在晋国任职,敖的孙子伯宗为晋国大夫因勇于直言遭人嫉恨而被害。他的儿子州犁逃到楚国,任楚太宰,食采钟离,他的后人于是以地名为氏或单称钟氏。代代相传。

2 出自嬴姓,为钟离氏改钟氏。周代伯益的后人封钟离国,春秋时被楚国吞并,国人称钟离氏。是为安徽钟氏。

3 钟氏源流始于西周,康王之子子期善知音,任康王伶官,子期之孙名建,为昭王司乐大夫,昭王以建之先世采食之地钟赐姓。到东汉建公十二世孙兴甫,已延续到颖川,兴公被光武帝召拜为中郎将,敕封为关内侯,谥赠颖川公。颖川公传到四十五世维处,维处次子伯琰,自南宋绍兴年间迁居万载康乐之西,已有八百四十年。

郡望堂号:

1、颖川郡:秦王政十七年置郡。以颖水得名,治所在今河南禹县 。相当于今河南登封、宝封以东,尉氏以西,密县以南,叶县、武县 以北的地区。

2、竟陵郡:秦置郡,治所在今湖北潜江西北,西晋时封江夏郡置,治所在石城。南朝宋时相当于今湖北钟祥、天门、京山、潜江、沔 阳等地。

堂号

四德堂:春秋楚、郑交战的时候,楚国钟仪被郑国俘虏,献给了晋国。晋国公在军府见到了他,晋国公问:“那个被绑着、戴着楚国帽子的人是谁?”钟仪说:“楚国的俘虏。”景公又问:“你姓甚?”钟仪说:“我父亲是楚国的大臣。”景公命令手下的人松绑了钟离,给他琴叫他弹,他弹了一首楚国的音乐。景公又问:“楚王是一个怎样的人?”钟仪说:“王作太子的时候,有太师教导他,太监伺候他。清早起来以后,象小孩子一样玩耍;晚上睡觉。其他的我不知道。”范文子对景公说:“这个楚国俘虏真是了不起的君子呀。他不说姓名二说他父亲,这是不忘本;弹琴只弹楚国的音乐,这是不忘旧;问他君王的情况,他只说楚王小时候的事,这是无私;只说父亲是楚臣,这是表示对楚王的尊重。不忘本是仁、不忘旧是信,无私是忠,尊君是敬。他有这四德,给他的大任务必定能办得很好。”于是晋景公以对外国使臣的礼侍他,叫他回楚国谈判和平。

迁徙分布:

无论是复姓的钟离还是单姓的钟,都发源于今安徽省境内。而后,大致于汉晋之际,则以河南为其繁衍中心,其中以迁入颖川的钟氏从一开始就著称于世。后来成为全国各地钟氏的主要来源。先秦时期的钟氏,主要居住在楚国境内(今湖北、湖南一带)。从汉代开始到以后得数百年间,颖川长社一直是钟氏发展繁衍的中心。所以,许多姓书都说钟氏发源于颖川。东汉时,长社人钟皓隐居不仕,其七世孙钟雅西晋时随晋室渡江,居于建康(今江苏南京)。与此同时,钟氏还有迁居至今浙江绍兴的,钟雅的7世孙钟屿为南朝梁永嘉县丞,他的儿子钟宠为临海令,为避侯景之难徙居至南康赣县(今江西赣州市)。南朝末有钟士雄,曾为南朝陈伏波将军,史书称其为“岭南酋帅”。唐初陈元光父子奉命入闽开辟漳州,随从将佐有钟德兴,后在福建安家。唐代的钟氏还分布于今四川、山西、广东广州、安徽合肥一带。宋、元、明时期,福建的漳州、泉州、宁化等地,广东的南海、南雄、蕉岭、湖州、梅州、兴宁等地均有钟氏的聚居点。从乾隆开始,闽、粤钟氏陆续有人迁台湾,后又有人迁海外。

据台湾省文献会的调查统计,目前,钟姓是台湾的第五十一个大姓。近年来,钟姓子孙遍及台湾各地,其中以新竹最多,台北次之,嘉南地区又次之。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