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考试听力前奏翻译怎么写

月光奏鸣曲 试听
1个回答2024-03-12 04:31
贝多芬的恋曲——《月光奏鸣曲》完全版赏析








一、月光奏鸣曲的创作



乐圣贝多芬的《月光》钢琴奏鸣曲写于1801年。那一年贝多芬在信中承认他对耳疾的恐忧。他在一封信中还写道:“我现在正过着一种稍微愉快的生活,这种改变是一个爱我,也为我所爱的可爱的,迷人的女孩带来的......不幸的是,她不是我这个阶级的人,而且目前我还不能结婚。”信中所说的“可爱的,迷人的女孩”就是十七岁的朱丽叶塔,她是贝多芬的钢琴学生。她可能还是贝多芬作品第十八号之一弦乐四重奏中慢板乐章灵感的来源。这首奏鸣曲之所以被称为“月光”,是由于德国诗人路德维希.莱尔什塔勃将此曲第一乐章比作“犹如在瑞士琉森湖月光闪烁的湖面上摇荡的小舟一般”而来的。关于此曲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描写当贝多芬给一对盲人兄妹演奏钢琴时,风将蜡烛吹灭了。当时月光静静地洒落在这个贫困的小屋里,洒在钢琴上和三个人的身上。有感此情此景,贝多芬即兴创作了“月光”奏鸣曲。无论如何,“月光”这个名称使这首奏鸣曲成为家喻户晓的名曲。



二、作品分析



第一乐章-持续的慢板,升c小调2/2拍子,三部曲式



这个乐章情感的表现极其丰富,有冥想的柔情,悲伤的吟诵,也有阴暗的预感。虽然伴奏,主题和力度的变化不大,但仍通过和声,音区和节奏的变化,细腻地表现了作者心弦的波动。这首奏鸣曲包含着贝多芬最原始的构思。它那梦一般即兴的性质,探索钢琴音响共鸣的方式已预察到约一百年后德彪西的印象乐派。它所依据的题材很简单:乐曲一开始,由不断流出的三连音构造了无边的幻想,四小节后,第一主题在中音区淡淡地出现。它细致而沉静,略带些忧郁。1段1分18秒在B大调上出现了第二主题。中间部由第一主题开始。三连音曲折有致地走向高音区,呈现出急躁不安的情绪。随后,进入第三段,第一主题平静地再现,第二主题以升c小调的面目再现,然后以低音继续奏出基础动机的尾奏,慢慢地消失而结束。



第二乐章-小快板,降D大调,3/4拍子,三部曲式



这个乐章比较短小,李斯特形容这个乐章为“两个深渊中之间的一朵花”。它以迥然不同的轻快表情将第一乐章的沉思默想和第三乐章的紧张气氛衔接地非常完美。第一段是连奏与断奏相呼应的主题,然后再以变奏加以重复。中部也保持在降D大调。2段1分13秒再现第一段。这个乐章好像是瞬息间留下的温存的微笑。



第三乐章-激动的急板,升c小调,4/4拍子,奏鸣曲式



虽然在调性上与前乐章有紧密的联系,但表达的感情则完全不同。第一主题是热情不可遏制的沸腾和煽动性,犹如激烈的狂怒,又好像是连连的跳脚声。第二主题像是从心底里发出来的申诉。它临近结束时连续的八分音符,斩钉截铁般的节奏,表现了热情的情感和坚强的意志。经过短短的展开部后,内心的激动表现得更为强烈。在尾声中,沸腾的热情达到顶点时,突然沉寂下来,但汹涌澎湃的心情并没有就此平静。贝多芬曾说过他的作品二十七号的两首奏鸣曲都像幻想曲。他指示《月光》奏鸣曲的乐章之间要紧接不要有停顿,这样才能从开始乐章以暗示性的方式逐渐展开,进入到错综复杂的终乐章,而得以提供一种凝聚高潮的感觉。贝多芬这一时期的奏鸣曲充满了尝试性的作法,他企图重新评价奏鸣曲式主要的创作原理。一般来说,如要遵循传统的格局,奏鸣曲式往往只出现在一个乐章里,而通常在第一乐章,但贝多芬打破了这种模式,《月光》奏鸣曲是古典乐派开始朝浪漫乐派转变的作品之一。
求非主流音乐,《故事》的伴奏,可以试听
1个回答2023-11-01 13:32
我听了 很好听的·
钢琴试奏
1个回答2024-03-12 09:47
其实在换其他调的时候,试奏的时候,即使你只注意到升降,但是弹出来你就会发现do已经发生了变化的。就是说,你即使不自主的去区分各大调,弹出来也会有变化的……难道你看谱的时候,如楼上说的,F调的时候,看着fa心里默念,这是do?……当然各大调的特点什么的也是要去了解的。
划分诗句的节奏 欲与天公试比高
1个回答2023-05-20 03:26
俗与天公 试比高
莫扎特奏鸣曲k810试听
1个回答2024-02-19 09:45
莫扎特创作的钢琴奏鸣曲(当时为古钢琴),有编号的共18首:第一号C大调,K279/K189d,作于1774年;第二号F大调,K280/K189e,作于1775年;第三号降B大调,K281/K189f,作于1775年;第四号降E大调,K282/K189g,作于1775年:第五号G大调,K283/K189h,作于1775年;第六号D大调,K284/K205b,作于1775年;第七号C大调,K309/K284b,作于1777年;第八号A小调,K310/K300d,作于1778年;第九号D大调,K311/K284C,作于1777年;第十号C大调,K330/K300h,作于1781-1783年;第十一号A大调,K331/K300i,作于1781-1783年;第十二号F大调,K332/K300k,作于1781-1783年;第十三号降B大调,K333/K315c,作于1783-1784年;第十四号C小调,K457,作于1784年;第十五号F大调,K533/K494,作于1786年;第十六号C大调,K545,作于1788年;第十七号降B大调,K570,作于1789年;第十八号D大调,K576,作于1789年。另有一首早期未列入编号的C大调,K46d和F大调,K46c,作于1768年。



没有你说的K810
试举例说明五言诗和七言诗的朗读节奏
1个回答2024-04-12 05:25
五言诗:前两个字一起,顿下,后三个一起,比如,举头/望明月,或者离离/原上草

七言诗:前两个字一起,顿下,两个字一起,顿下,然后三个一起,比如,两个/黄鹂/鸣翠柳
大提琴独奏试听
2个回答2022-04-14 12:00
你要什么感觉哒??深沉?跳跃??悲伤?
哪里有且试天下的伴奏?
3个回答2022-05-22 19:07
分贝网上有,去搜吧!
求 且试天下的伴奏
1个回答2022-07-30 06:20
分贝网上应该有吧,去搜一下
怎么测试节奏感强弱
2个回答2023-10-26 20:35
听一首歌,祥老听谨睁升到一半把声音关掉,自己跟着哼几句,然后开声音。看下与歌曲差多少,越早拍少就是节奏感越好~我自己有时就这样玩,一般人我不告诉他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