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管夷吾列传

管夷吾是谁
1个回答2024-03-20 13:29
管仲(约前723或前716-前645)名夷吾,谥曰“敬仲”,汉族,中国春秋时期齐国颍上(今安徽颍上)人,史称管子。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周穆王的后代。管仲少时丧父,老母在堂,生活贫苦,不得不过早地挑起家庭重担,为维持生计,与鲍叔牙合伙经商;后从军,到齐国,几经曲折,经鲍叔牙力荐,为齐国上卿(即丞相),被称为“春秋第一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所以又说“管夷吾举于士”。管仲的言论见于《国语·齐语》,另有《管子》一书传世。
管仲夷吾者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3个回答2022-11-08 03:15
管仲夷告诉人们,人定胜天,以少胜多还是可以做到的,世人皆以为不可做到事他却做到了。
管仲夷吾者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个回答2023-11-28 12:44
管仲夷告诉人们,人定胜天,以少胜多还是可以做到的,世人皆以为不可做到事他却做到了。
江左夷吾的意思是什么,出处是哪里?
1个回答2024-01-29 16:43

jiāng zuǒ yí wú

成语释义 《晋书·温峤传》:“于时江左草创,纲维未举,峤殊以为忧。及见王导共谈,欢然曰:‘江左自有管夷吾,吾复何虑!’”管夷吾,春秋时期政治家管仲,相齐桓公成霸业。后来诗文中多以“江左夷吾”称许有辅国救民之才的

成语出处 《晋书·温峤传》:“于时江左草创,纲维未举,峤殊以为忧。及见王导共谈,欢然曰:‘江左自有管夷吾,吾复何虑!’”

感情色彩 中性

成语结构 偏正式成语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政治家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例句

野人只欲安耕钓,江左夷吾可见不?★宋·陆游《泛舟湖山间有感》

吾闻用夏变夷者出自哪
1个回答2024-01-29 17:39
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出自《孟子·滕文公上》
管夷吾举于士具体典故
1个回答2023-10-28 14:12
具体典故出自《国语》中的《齐语》

周庄王十一年,齐襄公亡。两个儿子:纠和小白都想先一步回都以继承父位。当时,管仲辅佐公子纠,鲍叔牙辅佐公子小白。管仲为让纠先到,用计接近小白,一箭射中小白心窝。之后,管仲看见小白吐血,急忙逃走。其实管仲这一箭只射中小白的带钩,小白怕管仲再射,咬破舌尖,这才躲过一劫。

后来小白即位,就是齐桓公,而管仲被鲁国掳去。齐桓公不计前
事止于吾什么意思啊没听过
1个回答2024-03-08 01:18
事情不能顺利的完成,是因为我的原因
“管夷吾举于士”具体典故。急!
2个回答2023-12-09 16:38
管仲(公元前725-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敬,被称为管子、管夷吾、管敬仲,汉族,颍上(今安徽省颍上县)人,东周春秋时代齐国的政治家,哲学家,军事家,周穆王的后代。管仲少时丧父,老母在堂,生活贫苦,不得不过早地挑起家庭重担,为维持生计,与鲍叔牙合伙经商;后从军,到齐国,几经曲折,经鲍叔牙力荐,为齐国上卿(即丞相),有“春秋第一相”之誉,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霸主,所以又说“管夷吾举于士”。
齐雷鲍生焉夷吾是什么意思?典故何来?
1个回答2024-03-16 05:10

春秋时期辅佐齐桓公的鲍叔牙和管仲(管夷吾),二人关系莫逆,史称‘管鲍之交’

齐雷鲍生焉夷吾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4-04-24 07:32

春秋时期辅佐齐桓公的鲍叔牙和管仲(管夷吾),二人关系莫逆,史称‘管鲍之交’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