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尽剑魂茶酒之歌

茶是什么样的水 像 酒是有灵魂的水 这样的
1个回答2024-03-13 14:41
茶是静态的水。
酒换酒,茶换茶是什么意思?
3个回答2022-10-04 05:12
天上下雨地上滑,自己跌倒自己爬,自己有痒自己抓,求人不如求自己,酒换酒来茶换茶。

这几句话,说明人生的酸甜苦辣,在这个复杂的世界上,也许除了父母,没有谁会天生对你好,因此做人还是要靠自己,一切都要靠自己。
有茶有酒有故事,求下联
1个回答2024-01-18 23:14
上联:有茶有酒有故事
下联:无忧无虑无烦恼
以茶代酒才是好朋友?
1个回答2024-02-10 19:27

以茶代酒,不得已而为之,实为下策,为不喝酒找借口。喝酒有喝酒的场合和礼仪,茶根本是两回事,当你参加个别人组织的聚会,首先你要考虑聚会是否需要喝酒,如果需要但你又不能喝(开车,身体不适等),那么应该在酒席前就说明,以免误会,或者索性不参加。总之,用和酒不搭的茶来代替酒回应对方是不礼貌的,也是得到对方的认可,对方反而会觉得你没诚意。劝不会品酒的朋友快些去学喝酒,会喝的朋友学习品酒礼仪,给自己的社交添光彩。

以茶代酒的诗句?
1个回答2024-02-12 01:14

下面由我替你解答:

1.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寒夜》杜耒(宋代)

释义:冬天的夜晚,来了客版人,用茶当权酒,吩咐小童煮茗,火炉中的火苗开始红了起来了,水在壶里沸腾着,屋子里暖烘烘的。

2、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李清照(宋代)

释义:酒后更喜欢品尝团茶的浓酽苦味,梦中醒来特别适宜嗅闻瑞脑那沁人心脾的余香。

3、嫌茶爱酒。——《减字木兰花(好恶)》沈瀛(宋代)

以茶代酒的典故由何而来?
1个回答2024-02-14 05:49
茶为涤烦子,酒为忘忧君。茶与酒同为饮品,难分仲伯。酒是刚烈刺激的,而茶是柔顺平和的。酒是感性的,茶是理性的。酒是好的,但少有人饮酒能浅尝辄止,故而饮酒过量,不能自制,喝到忘形而且癫狂,生出了诸多酒后误事,酒后无德的闹剧甚至闹出人命,亡国祸民的悲剧。生活在物欲横流的竞争时代,不免浮躁,不免承受着超负荷的压力,有人企图用酒精麻木自己,但醒来后是更大的空虚和麻木。其实不妨换个心情,置自己于一处静谧的场所,听着悠扬的民乐,品着茶,让心跟着茶叶慢慢的舒展,缓缓的释放,感受清茶带给你的知足和清醒,让心沉淀。。。

以茶代酒的典故最早出现在晋朝陈寿写的《三国志.韦曜传》里,“皓每飨宴,无不竟日,坐席无能否率已七升为限,虽不悉入口,皆浇灌取尽。曜素饮酒不过二升,初见礼异时,常为裁减,或密赐荈以当酒。”
茶酒人生!
1个回答2024-03-12 08:35
和露摘黄花,带霜烹紫蟹,煮酒烧红叶。



【问刘十九】

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一字至七字诗·茶】

元稹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麹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以茶代酒的典故
1个回答2024-04-22 09:15

  以茶代酒的意思是不想喝酒而又难却盛情,就用茶来代替酒。我为大家收集整理的以茶代酒的典故,希望大家喜欢。

   “以茶代酒”的'意思

  在饭桌上,不想喝酒而又难却盛情,就用茶来代替酒。这是不胜酒力者而所行的礼节。

  “以茶代酒”的出处

  晋朝陈寿《三国志·吴志·韦曜传》:“皓每飨宴,无不竟日,坐席无能否率已七升为限,虽不悉入口,皆浇灌取尽。曜素饮酒不过二升,初见礼异时,常为裁减,或密赐荈以当酒。”

   “以茶代酒”的典故

  根据三国时期的《三国志》记载:吴国君主孙皓“密赐茶荼以代酒”,为“以茶代酒”之典故。

  公元252年,吴太祖孙权病死,传位于子孙亮,后宫廷政变,孙亮之兄孙休上台。孙休临终时,遗诏儿子做接班人,任丞相濮阳兴和左将军张布为“顾命大臣”,辅佐幼主。两位“顾命大臣”嫌孙休儿子太小,改立23岁的“长君”孙皓为帝。孙皓初立时,抚恤人民、开仓赈贫,后变得专横残暴、终日沉浸于酒色从而民心丧荆。

  孙皓好酒,经常摆酒设宴,要群臣作陪。他的酒宴有一个规矩:每人以7升为限,不管会不会喝,能不能喝,7升酒必须见底。群臣中有个人叫韦曜,酒量只有二升。韦曜原是孙皓的父亲南阳王孙和的老师,故孙皓对韦曜格外照顾。看他喝不动了,就悄悄换上茶,让他“以茶代酒”,不至于因喝不下酒难堪。


以茶代酒的典故由何而来?
1个回答2024-05-05 03:10
以茶代酒的典故最早出现在晋朝陈寿写的《三国志.韦曜传》里,“皓每飨宴,无不竟日,坐席无能否率已七升为限,虽不悉入口,皆浇灌取尽.曜素饮酒不过二升,初见礼异时,常为裁减,或密赐荈以当酒.”
文中的皓即孙皓(242—284年),字元宗,中国三国时代东吴的第四代君主(264-280年在位).他是孙权被废去皇太子地位的第三子孙和的长子,也是东吴的最后一个皇帝.其中的曜字弘嗣,原名韦昭,(陈寿为了避晋武帝之父司马昭的违,所以改为韦曜),吴郡云阳人,以博学多闻而为孙皓所器重.也就是说,吴王孙皓每次大宴群臣,座客者至少得饮酒七升,有本事能从嘴丫漏掉,不把它咽下去也可以,但七升的酒必须见底的.有位叫韦曜的酒量不过二升,孙皓对他特别优待,担心他不胜酒力出洋相,经常允许他少喝,或暗中赐给韦曜茶来代替酒.可惜,耿直磊落的韦曜碰到的是个嗜酒如命,贪图享受的平庸幼稚糊涂之主.孙皓竟把宴会演变成了“过家家”,“皓每于会,因酒酣,辄令侍臣嘲虐公卿,以为笑乐.”韦曜认为这样下去,“外相毁伤,内长尤恨”,彻底堕落的孙皓不听韦曜的劝阻,最终,引起孙皓对他的厌恶把他打入天牢,不久被处死.(韦曜的死还有其它的原因)
茶酒是什么
1个回答2022-09-28 00:21
1、茶汁萃取
  茶水比为1:70,水温为95-98℃,浸提到茶汁充分溶出为止。
2、过滤
  将茶渣用不锈钢筛网过滤,予以去除。
3、冷却
  待茶汁冷却,茶汁中的沉淀物去除后即为茶制备液。
4、茶酒配制
  将茶制备液按配方加入蔗糖,即成茶糖混合液,应边加温边调制,当达到一定浓度后立即冷却到室温。然后加入面包酵母、果酒酵母、清酒酵母和啤酒酵母。
5、茶酒发酵
  将茶酒调制液放入25℃恒温地窖内发酵,如果茶汁浓度高,其发酵速度慢,可适量添加添加剂促进其发酵。经过一段时间发酵后,就可成为香甜可口,风味独特的茶酒,经过滤后即可装瓶出售或饮用。

一般十多度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