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辩论下载

诡辩论的意思是什么?
1个回答2023-02-04 07:21

诡辩是违背逻辑规律而做的一种聪明但有欺骗性的似是而非的推理和论证。

在宣传中论证一个命题或说明一个问题时,诡辩论者不去如实地、以有力的逻辑力量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而是从主观出发,以片面的、表面的、甚至不相干的一些现象制造虚假的联系、因果关系和主从关系,达到混淆是非、颠倒黑白的目的,为其荒谬的言论制造一种骗人的推理形式。

为什么要学习诡辩

并不是要列位看官伤害他人,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学习诡辩的方法,可以让我们在平时工作,学习,生活中,更能够多角度,全方位地发现问题,从而深层次认识问题,最终解决问题,拨开云雾见青天。

当然,同样可以运用诡辩的方法给对手制造问题,迷惑对方使情形对己方有利。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兵,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上数不胜数。

诡辩论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2-11-30 18:50
  什么是诡辩?所谓诡辩就是有意地把真理说成是错误,把错误说成是真理地狡辩。用一句简单明了的话来说,就是有意地颠倒是非,混淆黑白。玩弄诡辩术的人,从表面上来看,似乎能言善辩,道理很多。他们在写文章或讲话的时候往往滔滔不绝,振振有词。他们每论证一个问题,也总是可以拿出许多“根据”和“理由”来。但是,这些根据和理由都是不能成立的。他们只不过是主观主义地玩弄一些概念,搞些虚假或片面论据,做些歪曲地论证,目的是为自己荒谬的理论和行为做辩护。
关于诡辩论的书
1个回答2024-02-29 10:39
辨识诡辩 揭露诡辩
——读《诡辩论》(书刊评介)

□陈中立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张浩撰著的《诡辩论》
一书,已由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站在哲学的高度去
分析诡辩者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特征,从哲学、逻辑学、语言学
和心理学的角度,对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的诡辩命题或诡辩术,
进行了分类剖析,并阐明了诡辩产生的社会根源、认识根源和
心理根源,从而为人们提供了辨识诡辩和揭露诡辩的理论武器,
也教给了人们一些行之有效的剖析与批判诡辩论的科学方法。

在分别阐明了诡辩与巧辩、强辩、悖论、谬误的关系之后,
该书还用古今中外许多典型的论辩实例,生动而深刻地论述了
狡黠与智慧的辩证关系。

总之,该书内容丰富,论据充分,语言生动有趣、通俗易
懂,是一部全面、系统、完整地研究诡辩论的专著,具有较强
的可读性。

《人民日报》 (1999年06月26日第6版)
怎样反辩辩论中的“诡辩”
1个回答2023-01-09 13:21
诡辩是一门特殊的语言艺术,将智谋与口才有效结合,考验着一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辩论时化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所以诡辩也是一种口才。诡辩不同于狡辩.。
诡辩论经典例子
1个回答2024-03-14 03:40

诡辩论经典例子有如下:

1、一个人有三个头

某甲对某乙说:“我能证明‘一个人有三个头’。”

乙说:“愿闻高见。”

甲说:“每个人有一个头,没有人有两个头,一个人比没有人多一个头,所以,一个人有三个头。”

2、你是头上有角的人

古希腊著名诡辩家欧布利德斯有一次对一个人说:“你没有失掉的东西,就是你有的东西,对不对?”

那人回答:“当然对呀!”

接着欧布利德斯又说:“你没有失掉头上的角,那你就是头上有角的人了。”

那个人被弄得莫名其妙,知道受了愚弄,又说不出所以然,不知怎样反驳欧布利德斯。

3、大胆刁民,本官何曾亏了你

从前有一个县官要买金锭,店家遵命送来两只金锭。

县官问:“这两只金锭要多少钱?”

店家答:“太爷要买,小人只燃侍猜按半价出售。”

县官收下一只,还给店家一只。

过了许多日子,他不还帐,店家便说:“请太爷赏给小人金锭价款。”

县官装作不解的样子说:“不是早已给了你吗?”

店家说:“小人从没有拿到啊!”

县官拍案大怒道:“大胆刁民,本官要你两只金锭,你说只收半价,我已把一只还给了你,就折合那一半的价钱,本官何曾亏了你!”

店家听罢,苦不堪言。

4、天机不可泄露

从前,有三个秀才进京赶考,途中遇到一个人称“活神仙”的算命先生,便前去求教:“我们此番能考中几个?”算命先生闭上眼睛掐算了一会儿,然后竖起一根指头。三个秀才不明白是什么意思,请求说清楚一点。

算命先生说:“天机不可皮型泄露,以后你们自会明白。”后来三个秀才只考中了一个,那人特来酬谢,一见面就夸奖说:“先生料事如神,果然名不虚传。”还学着当初算命先生那样竖起一根指头说:“确实‘只中一个’。”

秀才走后,算命先生的老婆问他:“你怎么算得这么灵呢?”算命先生嘿嘿一笑说:“你不懂其中的奥妙,竖一根指头,可以作出多种解释:如果三人都考谈芦中,那就是‘一律考中’;要是都没有考中,那就是‘一律落榜’;要是考中一人,那就是‘一个考中’;要是考中两人,那就是‘一人落榜’。不管事实上是哪种情况,都能证明我算的是对的。”

5、一粒谷子落地时没有响声,两粒谷子落地时也没有响声,三粒谷子落地时还是没有响声,以此类推,整袋谷子落地时也不会有响声。

诡辩论经典例子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5-30 05:30

1、一个人有三个头

某甲对某乙说:“我能证明‘一个人有三个头’。”乙说:“愿闻高见。”甲说:“每个人有一个头,没有人有两个头,一个人比没有人多一个头,所以,一个人有三个头。”

2、你是头上有角的人

古希腊著名诡辩家欧布利德斯有一次对一个人说:“你没有失掉的东西,就是你有的东西,对不对?”那人回答:“当然对呀!”接着欧布利德斯又说:“你没有失掉头上的角,那你就是头上有角的人了。”那个人被弄得莫名其妙,知道受了愚弄,又说不出所以然,不知怎样反驳欧布利德斯。

3、大胆刁民,本官何曾亏了你

从前有一个县官要买金锭,店家遵命送来两只金锭。县官问:“这两只金锭要多少钱?”店家答:“太爷要买,小人只按半价出售。”

县官收下一只,还给店家一只。过了许多日子,他不还帐,店家便说:“请太爷赏给小人金锭价款。”县官装作不解的样子说:“不是早已给了你吗?”店家说:“小人从没有拿到啊!”

县官拍案大怒道:“大胆刁民,本官要你两只金锭,你说只收半价,我已把一只还给了你,就折合那一半的价钱,本官何曾亏了你!”店家听罢,苦不堪言。

4、天机不可泄露

从前,有三个秀才进京赶考,途中遇到一个人称“活神仙”的算命先生,便前去求教:“我们此番能考中几个?”算命先生闭上眼睛掐算了一会儿,然后竖起一根指头。三个秀才不明白是什么意思,请求说清楚一点。算命先生说:“天机不可泄露,以后你们自会明白。”

后来三个秀才只考中了一个,那人特来酬谢,一见面就夸奖说:“先生料事如神,果然名不虚传。”还学着当初算命先生那样竖起一根指头说:“确实‘只中一个’。”秀才走后,算命先生的老婆问他:“你怎么算得这么灵呢?”

算命先生嘿嘿一笑说:“你不懂其中的奥妙,竖一根指头,可以作出多种解释:如果三人都考中,那就是‘一律考中’;要是都没有考中,那就是‘一律落榜’;要是考中一人,那就是‘一个考中’;要是考中两人,那就是‘一人落榜’。不管事实上是哪种情况,都能证明我算的是对的。”

5、谷子落地

一粒谷子落地时没有响声,两粒谷子落地时也没有响声,三粒谷子落地时还是没有响声。以此类推,字整袋谷子落地时也不会有响声。

6、向朋友借钱

诡辩家欧布里德向朋友借钱不还,朋友找他要,欧布里德说:“借钱的是过去的我,你找过去的我要吧!”朋友揍了他一顿,欧布里德说要去法院告他,朋友说:“打你的是过去的我,你去告过去的我吧!”

有哪些比较有意思的诡辩论?
5个回答2023-03-03 23:31
白马非马,这个一直惹人争议,很多人觉得是诡辩论,有些人不觉得这是诡辩论。还有庄子与惠子的故事,都是有名的诡辩论,很有趣的。
诡辩论经典例子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3-16 05:34

诡辩论经典例子:

1、从前有一个人,他的爸爸做了大官,儿子中了状元,唯独他什么官也没有做。因此,爸爸和儿子都看不起他,平时难免对他说些讥讽、嘲笑的话。但此人颇有自我解嘲的本领,当爸爸嗤笑他时,他就对爸爸说:“你有什么了不起的,我的儿子比你的儿子强得多。”

当儿子嗤笑他时,他就对儿子说:“你有什么了不起的,我的爸爸比你的爸爸强得多。”一番话把爸爸和儿子都说乐了。  

形式逻辑讲概念间的关系是指外延关系,其中有一种叫“同一关系”。所谓同一关系是两个(或多于两个)概念所指称的是同一个对象,但涵义不一样。这是因为人们可以从不同的方面或不同的关系去反映同一个对象。

例如,同一个人相对于和他爸爸的关系来说“是儿子”,相对于和他儿子的关系来说又“是爸爸”。上面那个自我解嘲的人就是这样。当他对爸爸说“你的儿子”和对儿子说“你的爸爸”时,实际上指的都是他自己。

用封建社会的等级观念来看,他既不如爸爸又不如儿子。但他不这样说,而是换成另外一种说法。经他这么一说,他的短处变成了长处,缺点变成了优点,似乎他的情况反倒比爸爸和儿子都优越。从逻辑上看,他是利用了概念的灵活性为自己辩护,可谓是巧妙的诡辩。  

2、一个电影院里正在放电影,观众席上有几个人高声说话,旁边的一位观众劝他们说:“请你们不要讲话,好吗?”其中一个小伙子倒打一耙说:“嘿嘿,你现在不是也在讲话吗?”  

在公共场所看电影时大声说话,妨碍别人看电影,是一种违反起码的社会公德的行为。对这种行为提出批评是完全正确的。

这位年轻人不但不接受批评,反而指责批评者“也在讲话”,这就把看电影时的“大声讲话”同制止这种行为的“讲话”以及同一般的“开口对人讲话”混为一谈,是纯属故意混淆概念的诡辩。

诡辩论的手法

1、虚假论据。它是指故意违反论据要真实的规则,用编造的例证和错误的原理作为论据,去论证错误的论题。

2、循环论证。论题的真实性是要靠论据来证明的,而论据的真实性又要靠论题去证明,就是循环论证。

3、以人为据。它是指在论证中,把对某人的品质的评价移到对某人提出的论断的评价上去。换言之,用对某人品质的评价代替对论题的论证。

庄子齐物论是诡辩还是辩论
1个回答2022-10-25 00:51
是辩论,但是其中一些故事是诡辩
求辩论中有关"诡辩"的例子
1个回答2023-07-15 16:05
古希氏庆如腊有个智者学派就被称为“诡辩学派”,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有个学生问他的希腊老师:“什么是诡辩?”老师反问到:“有甲乙两个人,甲很爱干净,乙很脏。如果请他们洗澡,他们中间谁会洗?”众生回答各异,但均被老师否定,歼启他说:“这里有四种可能:一是甲差竖洗,因为他有爱干净的习惯;二是乙洗,因为他需要洗;三是两个人都洗,一个是因为习惯,另一个是因为需要;四是两人都没有洗,因为脏人没有洗澡的习惯,干净人不需要洗。”这四种回答可能彼此相悖,无论学生作出怎样的回答,老师都可以予以反驳,因为他不需要有一个可观的唯一的标准,这就是“诡辩!”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