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情节又曲折的小说

趣味折纸怎么作?
1个回答2024-02-24 04:12
网上找几个折纸练习练习,或许会喜欢上呢。
祝学习进步,生活愉快。
好玩有趣的折纸教程
1个回答2024-02-05 11:22

好玩有趣的折纸教程如下:

准备材料,正方形折纸六张,胶棒。将纸沿对角线对折,之后将两边向中间折。将下面的三角向上折,再将下面的两个角向中间折,打开按照折痕折好。再将其他四张纸按照相同的方法折好,用胶棒粘在一起,再用一张纸卷成一个棍,粘在叶子下面即可。

准备一张【a4纸】,把它折成【十字形】。如图;折成【三角形】。再把底边,向上【对折3次】。翻一个面,如图所示;【两侧】向内对折。

底边折好后,如图;塞进【夹层中】。将上面角,如图;【向下折】。撑开折纸,把【底部】用胶水【固定】,“折纸手工”制作完成。

折,如图。对角翻折。正方形折纸的一角向对角折叠,可以形成悔运两个三角形,如图。集中一角折,找到折纸的对角线,相邻的两边向对角线折,如图。

四角向中心折。把正方形纸按两个对角折两次,会在中间形成一个中心点,或者对边分别翻折两次,也会出现中心点,将四个角向中心折纸,如图。

正方形折法,先把正方形按对边折,根据中线再次翻折,形成两个正方形,然后可以撑段逗开形成一个三角形和正方形,都撑开也可以形成两个三角形,如图握前卖。

双三角形折法,用正方形纸先按对角线折成三角形,可以根据中线继续向前翻折,形成两个三角形,将一个角撑开形成正方形,另一边做相应变化,可以形成一个新的正方形,如图。以上几种简单的折纸方法你都学会了吗,快来试一试吧。

童年趣事钓鱼 (一波三折)
1个回答2024-02-05 05:53
在我的童年记忆中,一提起爸爸就不由得联想到了钓鱼一词。老爸不好运动,却对钓鱼情有独中,它可与鱼别有一番交情:养鱼不说,更常钓鱼抓鱼。于是在这种气氛下,我也喜爱上了钓鱼

我的童年已调过不下十次鱼了,但记忆最深的,还是一家三口去郊区钓鱼那次。

鱼池很大,划分的类别也很多,但挑来挑去,还是选择了更实惠一些得鲤鱼池扎下营来。每次钓鱼都是我与老爸的一次较量,于是,梢做准备之后,比赛开始了。我注视远方,坚信自己绝对钓得比老爸多。于是,我使出吃奶得劲,用力一甩,“嗖”的一声钓竿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串了出去,“扑通”一声扎入水中,势头吓也能吓死一条鱼了!慢慢的,浮漂升上来了,我心中想:哪条可怜的笨笨鱼会冲上来呢?可是十分钟过去了,连个气泡也没看见,垂头丧气的举起钓竿――搞错了吧!鱼饵不见了!难道鱼也有了先进武器,改良设备,比我还精?或者是鱼儿们也有道德败坏的?坑蒙拐骗东干得出来的那种?哎!下回钓鱼前还要先给鱼门上堂思想教育课。老妈看出了我气恼,在看看同样两手空空的老爸,啥时也不干得她开始吹起来:“笨!这么长时间了一条也调不上来,换了我这会这一湖鱼全上钩了!”

于是乎,或是老爸受了刺激,或是运气好装上了傻鱼(总之不是实力),竟钓上了一条鱼,还不小!老妈又开始了挑波父子关系,结果我们父子俩全受打击了,可是老爸受的打击起了正面作用,不一会儿工夫又多了两三条鱼;而我受的打击起了负面作用,连鱼长什麽样都忘了还是一条也没上钩。

老妈的表一定有问题,两小时怎么比眨眼还快,这就要走了。撇一眼老爸的鱼篓,五条!蒙的,这绝对是蒙出来的!(其实也不算什么),在看看我的,半条都没有。在老妈的催促下,爸爸开始收杆了。我还是不死心,吵着闹着在下最后一干。于是,在老爸老妈众目睽睽之下,我抛下了最后一干,根本不抱什么希望。望着因湖面波动而时上时下的鱼漂,我都快睡着了。一分钟――水面一如既往;两分钟――水面一如既往;三分钟――水面一如既――等等!突然间,浮漂以每秒三千光年的速度开始下沉,于是我提起精神,下意识的抓住托在架子上的鱼竿,半秒过去了,鱼漂依然在下沉,于是我断定不是鱼在试探真假。我用力一提:原以为是一条大鱼,结果太用力了,直接把鱼提出水面悬在半空中,是小鲫鱼。定睛一看,我傻了“两条!”我叫了出来(钓过鱼的都知道手杆有两个钩的鱼线)。一箭双雕!成双的呆鱼我还第一次看见。老爸老妈也惊呆了,史无前例前所未闻(在哦家)!老爸也惊呆了,这种情况实在不多见。当时的我受宠若惊,不断惊呼,然后仰天哈哈大笑,觉得自己太厉害了。虽然掉的总数不如爸爸,但绝对比爸爸钓精彩。于是一路上我不断自夸天才,高兴的忘乎所以了。

那次钓鱼现在还记忆犹新,虽然曾经一次一口气钓了22条鲫鱼,但当时具体情景已渐渐淡忘了,而这次遭遇将永生难忘。童年的我喜爱钓鱼,现在的我也喜爱钓鱼,将来的我会更喜爱钓鱼,看来鱼和我家有深厚的友谊呀!
童年趣事钓鱼(一波三折)
1个回答2024-02-07 01:35
在我的童年记忆中,一提起爸爸就不由得联想到了钓鱼一词。老爸不好运动,却对钓鱼情有独中,它可与鱼别有一番交情:养鱼不说,更常钓鱼抓鱼。于是在这种气氛下,我也喜爱上了钓鱼



我的童年已调过不下十次鱼了,但记忆最深的,还是一家三口去郊区钓鱼那次。



鱼池很大,划分的类别也很多,但挑来挑去,还是选择了更实惠一些得鲤鱼池扎下营来。每次钓鱼都是我与老爸的一次较量,于是,梢做准备之后,比赛开始了。我注视远方,坚信自己绝对钓得比老爸多。于是,我使出吃奶得劲,用力一甩,“嗖”的一声钓竿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串了出去,“扑通”一声扎入水中,势头吓也能吓死一条鱼了!慢慢的,浮漂升上来了,我心中想:哪条可怜的笨笨鱼会冲上来呢?可是十分钟过去了,连个气泡也没看见,垂头丧气的举起钓竿――搞错了吧!鱼饵不见了!难道鱼也有了先进武器,改良设备,比我还精?或者是鱼儿们也有道德败坏的?坑蒙拐骗东干得出来的那种?哎!下回钓鱼前还要先给鱼门上堂思想教育课。老妈看出了我气恼,在看看同样两手空空的老爸,啥时也不干得她开始吹起来:“笨!这么长时间了一条也调不上来,换了我这会这一湖鱼全上钩了!”



于是乎,或是老爸受了刺激,或是运气好装上了傻鱼(总之不是实力),竟钓上了一条鱼,还不小!老妈又开始了挑波父子关系,结果我们父子俩全受打击了,可是老爸受的打击起了正面作用,不一会儿工夫又多了两三条鱼;而我受的打击起了负面作用,连鱼长什麽样都忘了还是一条也没上钩。



老妈的表一定有问题,两小时怎么比眨眼还快,这就要走了。撇一眼老爸的鱼篓,五条!蒙的,这绝对是蒙出来的!(其实也不算什么),在看看我的,半条都没有。在老妈的催促下,爸爸开始收杆了。我还是不死心,吵着闹着在下最后一干。于是,在老爸老妈众目睽睽之下,我抛下了最后一干,根本不抱什么希望。望着因湖面波动而时上时下的鱼漂,我都快睡着了。一分钟――水面一如既往;两分钟――水面一如既往;三分钟――水面一如既――等等!突然间,浮漂以每秒三千光年的速度开始下沉,于是我提起精神,下意识的抓住托在架子上的鱼竿,半秒过去了,鱼漂依然在下沉,于是我断定不是鱼在试探真假。我用力一提:原以为是一条大鱼,结果太用力了,直接把鱼提出水面悬在半空中,是小鲫鱼。定睛一看,我傻了“两条!”我叫了出来(钓过鱼的都知道手杆有两个钩的鱼线)。一箭双雕!成双的呆鱼我还第一次看见。老爸老妈也惊呆了,史无前例前所未闻(在哦家)!老爸也惊呆了,这种情况实在不多见。当时的我受宠若惊,不断惊呼,然后仰天哈哈大笑,觉得自己太厉害了。虽然掉的总数不如爸爸,但绝对比爸爸钓精彩。于是一路上我不断自夸天才,高兴的忘乎所以了。



那次钓鱼现在还记忆犹新,虽然曾经一次一口气钓了22条鲫鱼,但当时具体情景已渐渐淡忘了,而这次遭遇将永生难忘。童年的我喜爱钓鱼,现在的我也喜爱钓鱼,将来的我会更喜爱钓鱼,看来鱼和我家有深厚的友谊呀!
觉得这个 刘基 寓林折枝 故事有趣吗?为什么?
1个回答2024-01-30 04:51
短文描述九头争食,九头皆伤的情况,意在说明这种不懂维护共同利益而自相残杀的愚蠢行为,实在是鼠目寸光。



故事不能说有趣吧,但是寓意深刻
打篮球的有趣瞬间或遇到的挫折?
1个回答2023-12-04 13:53
跳起来扣篮,然后崴脚
如何在折纸活动中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1个回答2024-03-05 14:37
关 于 折 纸 活 动 的 几 点 思 考
开发区中心幼儿园钱多在日常的折纸活动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以下这种现象:师:(教师出示已折好的大象)今天我们来折大象,你们喜欢吗?幼:喜欢。
师:请小朋友每人取一张正方形的纸跟老师学折大象。(每个孩子都按老师的要
求拿了相同的纸)师:跟老师一起将正方形对折,你们折好了吗?幼:折好了(教师巡视一下幼儿折纸情况,又继续。)。
师:再把正方形的边向中线对折,折好了吗…A幼儿很快跟着老师折好了大象,开始东张西望,无所事事。老师走过来对A幼儿说:你真棒!折得真不错!之后就去指导其他幼儿。B幼儿跟着老师折到大象鼻子时,试了几次也未成功,便请求老师:我不会折大象鼻子。老师走近他说:你再试试。幼儿无可奈何又去试了几次,
结果仍未成功,
索性请另一幼儿帮折。C幼儿拿着原封不动的纸大声说:老师,我不会折,你帮我折。老师边讲边帮他折了一只大象。
从以上折纸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的教育目标似乎得到了落实,也似乎让幼儿学到了不少的知识和本领,但是我们不难发现: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越来越依赖于教师而懒于自己思索,学习的主动性降低,思维的发展受到了限制。教师只是重知识技能的灌输训练,而轻视幼儿的主体意识,学习兴趣,及幼儿自我学习能力和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的提高和培养。
幼儿园的折纸教育是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折纸兴趣,探究欲望,并不是要教会幼儿多少数量的作品。因此我认为幼儿学习折纸的过程应该是主动探索的过程,尤其是大班幼儿,教师应让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通过各种感官,亲自动手动脑去尝试,探索,并发现问题,且通过互动来解决问题,享受活劝和成功的乐趣。
随着幼儿园教育改革的深入,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我们越来越关注幼儿在学习过程中付出了怎样的代价:是否越来越热爱学习,越来越提高自我学习能力,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是否在获得知识技能的同时体验到自尊自信和相互尊重。折纸活动是幼儿非常感兴趣的活动,那怎样才能让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折纸活动,并得到有效的发展呢?
一、相信孩子,让幼儿独立尝试
大班幼儿已具有看图谱折纸的能力,每次上折纸课,当老师刚出示图谱时,幼儿便跃跃欲试,而此时此刻,按传统的教学方式,老师还没有进行自己的教学程序,怎么会放心让幼儿自己尝试呢?教学才刚开始,孩子们和老师的想法就不能达成一致,教学效果可想而知。《瑞吉欧教育理念中的儿童与教师》一文中写到:“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是自己成长的主人。
”“儿童不仅有学习的需要,而且有学习的能力。
”“要相信孩子,让他们独立尝试。”我在《可爱的小兔》一课中,因为考虑到已折过同系列的作品《灯笼》,一开始我就采用了自然习得的方法。我对孩子们说:“勇敢的试一试,看谁能第一次就成功?”孩子们很能接受这种方式,因为我看见大部分孩子已经在边看边试了,对于他们来说,我想这是一种挑战,不管成功与否,他们很喜欢老师这么相信他们。此时此刻,我似乎也融合在他们之中,虽然我只讲了一句话,但他们接纳了我,他们已被激起了自己探索的火花。在折纸过程中,幼儿一改以前的"我不会,我不行--"的懒惰思想,认真的尝试起来。
儿童对学习有着天然的兴趣,有着内在的求知欲望,儿童的兴趣必须得到承认和支持。这种内在动力更能够促进儿童的学习。由此我想:我们教师要善于研究儿童的思想,在观察了解,分析中知道儿童的需要,知道他们是怎样学习的。那么,首先就要做到:相信孩子,让幼儿独立尝试,不仅能使孩子们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激发其主动探索的欲望,而且也有利于孩子们自己发现问题,从而想要解决问题。
二、促进互动,给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
瑞吉欧教育理念中指出:相互交流,认知冲突,合作活动是最佳的学习方式。在折纸活动中,幼儿肯定会出现不同的困难,你会的也许就是他不会的,他会的也许你不会,老师就是要促进互动,包括师幼,幼幼之间的互动。这种互动有时是互相帮助,有时也会是各持己见,相互争论,教师应充分利用这种不一致的意见,帮助孩子展开讨论,实际进行比较,最终发现谁的方法最好,并给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我在《灯笼》这一活动中,在发现有幼儿遇到困难时,我鼓励他:“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你想找谁帮你呢?”过一会儿,我会问:“你在折哪一步遇到了困难,后来是怎么解决的?”在评价过程中,我没有武断的评谁的作品好,谁的作品不好,而是鼓励他们:“你觉的今天谁的作品比较好?”进一步促进了幼儿之间的交流。
幼儿在尝试中发现了问题,在互动中解决了问题,这一切都蕴涵着老师的精心设计。
三、善于等待,允许幼儿再来几次
幼儿对折纸技能的掌握不是一次就行的,特别对于那些能力较弱,动手较少的幼儿来说,一次根本不够,我总是发现:活动评价后幼儿总还想问老师要材料,希望再折一个。如果利用孩子们的这种兴趣,老师能做到善于等待,允许幼儿再来一次或几次,让幼儿进一步体验成功经验,亭受成功的乐趣,一定会起到更好的效果。
我在《胖嘟嘟的小金鱼》活动评价后,我特意为幼儿准备了各种颜色的彩纸,还配备了磁铁钓竿,和回形针,并对孩子们说:“桌上还有非常有趣的材料,有兴趣的小朋友还可以再来一次,并可以尝试钓鱼游戏……”孩子们谁都不愿意就此停止,都兴致盎然的继续折了,连平时最不爱动手的琪琪也问这问那的,兴趣很高。有些聪明的孩子很快尝试了钓鱼游戏,乐得在一旁哈哈大笑。善于等待,让孩子们再来一次,进一步理解和记忆折纸的技能并能在老师提供的材料的刺激下主动的进行探索活动,充分体验了折纸活动中的乐趣,并促进了幼儿创造性的发挥。
以上几个方面是我学习了国内外先进理论以及自己在折纸教育活动中的几点想法和尝试。在改革创新的今天,谁才是活动的主人?在组织折纸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不应该只考虑自己的目标意识,任务意识,更多的应该进入儿童的内心世界,去观察,去倾听,去了解他们关注什么、他们需要什么,他们愿意先接受什么,彻底地改变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观念,以广博的知识,熟练的教育技巧赢得孩子们的喜爱。
我觉得,幼儿通过折纸活动不仅是要获得浅显的折纸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幼儿在自主活动学习中去探索,去尝试,培养他们认真的探索精神以及耐心细致的学习习惯,增强兴趣,为幼儿的终身学习和今后适应时代的需要,打下良好的基础。
如何培养幼儿折纸兴趣
1个回答2024-01-18 16:14
培养兴趣的铺垫。
在进行折纸教学之前,先给孩子们放一些关于折纸的有趣视频给孩子们看,选择一些可爱的折纸形象,折纸级昆的颜色可以鲜艳饱满一些,激发他们对折纸的兴趣。
怎样培养大班幼儿的折纸兴趣
选择合适的折纸时间。
大班的幼儿比较好动,一般坐不住,可以先让孩子们在室外玩一玩,玩累了再回教室折纸,可以选择上午十点左右进行折纸,折纸既是一种休息喝爬,又是一种游戏。
怎样培养大班幼儿的折纸兴趣
活动竞赛培养兴趣。
等大班的幼儿们熟练掌握一些基本的折纸方法后,可以每周定期开展一次折纸活动或者折纸竞赛,既培养了孩子们对折纸的兴趣,也培养了孩子们的竞争意识。
怎样培养大班幼儿的折纸兴趣
结合其他来培养兴趣。
折纸并不是单调的重复折叠,可以让孩子们自己在折纸上有所创新,比如在折纸上画画,或者把折纸成品做故事主角自己编故事等等,从而培养孩子的折纸兴趣。
怎样培养大班幼儿的折纸兴趣
奖励培养兴趣。
老师应该通过适当的奖励,来让孩子们意识到折纸的重要性。比如每天折纸表现积极的孩子,可以获得一朵大红花,每周折纸竞赛优胜的孩子,可以获得小礼物等等。
怎样培养大班幼儿的折纸兴趣
注意事项。
折纸是一种连续性比较强的手工,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太难学会了,孩子们会失去对折纸的兴趣。所以,老师们应该先从最简单的折纸开始教学,让孩子们都能上手学会折纸。
培养自己兴趣爱好途中挫折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4 02:43
林肯面对的失败 1809.2.12,生 1818年(9岁),母亲去世。 1831年(22岁),经商失败。 1832年(23岁),竞选州议员落选。 同年(23岁),工作丢了。想就读法学院,但未获入学资格。 1833年(24岁),向朋友借钱经商。 同年年底(24岁),再次破产。接下来,他花了16年时间才把债还清。 1834年(25岁),再次竞选州议员,这次赢了。 1835年(26岁),订婚后即将结婚时,未婚妻死了。 1836年(27岁),精神完全崩溃,卧病在床六个月。 1838年(29岁),争取成为州议员的发言人——没有成功。 1840年(31岁),争取成为选举人——落选了。 1843年(34岁),参加国会大选——又落选了。 1846年(37岁),再次参加国会大选——这回当选了。前往华盛顿特区,表现可圈可点。 1848年(39岁),寻求国会议员连任,失败。 1849年(40岁),想在自己州内担任土地局长的工作,遭到拒绝。 1854年(45岁),竞选美国参议员,落选。 1856年(47岁),在共和党内争取副总统的提名——得票不足100张。 1860年(51岁),当选美国总统。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 生下来就一无所有的林肯,终其一生都在面对挫败。他曾经绝望至极,但从没有放弃人生这场跳高比赛。 柔韧,坚持。遇到任何困难,不必太在意,努力总有回报。 命运对奥斯特洛夫斯基是残酷的 : 他念过三年小学,青春消逝在疾驰的战马与枪林弹雨中。16岁时,他腹部与头部严重负伤,右眼失明。20岁时,又因关节硬化而卧床不起。面对着命运的严峻挑战,他深切地感到:“在生活中没比掉队更可怕的事情了。”奥斯特洛夫斯基与命运进行了英勇的抗争:他不想躺在残废荣誉军人的功劳簿上向祖国和人民伸手,他用沸腾的精力读完了函授大学的全部课程,如饥似渴地阅读俄罗斯与世界文学名著。书籍召唤他前进,书籍陪伴他披荆斩棘。 罗斯福的故事 一个小男孩几乎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孩子,因为患脊髓灰质炎而留下了瘸腿和参差不齐且突出的牙齿。他很少与同学们游戏或玩耍,老师叫他回答问题时,他也总是低着头一言不发。 在一个平常的春天,小男孩的父亲从邻居家讨了一些树苗,他想把它们栽在房前。他叫他的孩子们每人栽一棵。父亲对孩子们说,谁栽的树苗长得最好,就给谁买一件最喜欢的礼物。小男孩也想得到父亲的礼物。但看到兄妹们蹦蹦跳跳提水浇树的身影,不知怎么地,萌生出一种阴冷的想法:希望自己栽的那棵树早点死去。因此浇过一两次水后,再也没去搭理它。 几天后,小男孩再去看他种的那棵树时,惊奇地发现它不仅没有枯萎,而且还长出了几片新叶子,与兄妹们种的树相比,显得更嫩绿、更有生气。父亲兑现了他的诺言,为小男孩买了一件他最喜欢的礼物,并对他说,从他栽的树来看,他长大后一定能成为一名出色的植物学家。 从那以后,小男孩慢慢变得乐观向上起来。 一天晚上,小男孩躺在床上睡不着,看着窗外那明亮皎洁的月光,忽然想起生物老师曾说过的话:植物一般都在晚上生长,何不去看看自己种的那颗小树。当他轻手轻脚来到院子里时,却看见父亲用勺子在向自己栽种的那棵树下泼洒着什么。顿时,一切他都明白了,原来父亲一直在偷偷地为自己栽种的那颗小树施肥!他返回房间,任凭泪水肆意地奔流...... 几十年过去了,那瘸腿的小男孩虽然没有成为一名植物学家,但他却成为了美国总统,他的名字叫富兰克林·罗斯福。 爱是生命中最好的养料,哪怕只是一勺清水,也能使生命之树茁壮成长。也许那树是那样的平凡、不起眼;也许那树是如此的瘦小,甚至还有些枯萎,但只要有这养料的浇灌,它就能长得枝繁叶茂,甚至长成参天大树。 如果还有事例需要,请追问~ 太多太多的故事发人深省,希望楼主能从中受益匪浅哝~(*^__^*) 嘻嘻……
请高手帮忙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受挫折的事件
1个回答2024-03-03 02:33
比如周杰伦刚开始时是写歌作曲的,但是没有人愿意唱,因为他们认为那些音乐没有意思。后来没人唱他就自己唱,结果你应该很清楚吧,他的歌现在很受青少年欢迎。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