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志怪小说代表作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代表作主要有哪些
1个回答2023-05-13 18:06
干宝《搜神记》
简述魏晋志人小说的内容分类。
1个回答2024-01-25 10:07


志人小说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种小说。内容主要记述了人物的轶闻锁事,言谈举止,从中可见当时社会清谈玄理,品藻人物,标榜名士的社会风气和面貌。

按内容可分为三类:笑话;野史;逸闻轶事。代表作是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记叙轶闻隽语的笔记小说的先驱,也是后来小品文的典范,它对后世文学有深远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三晋地区有哪些志怪小说?
1个回答2023-04-24 20:03
东晋干宝的《搜神记》啊
魏晋有哪些描写鬼怪的书籍
1个回答2024-03-09 23:51
《博物志》(张华著,400卷) 《集灵记》(颜之推著) 《旌异记》(侯白著) 《列异传》(魏文帝著,3卷) 《灵鬼志》(荀氏著) 《灵异记》 《冥祥记》(王琰著,10卷) 《齐谐记》(东阳无疑著,7卷) 《神仙传》 《神异记》(王浮著) 《拾遗记》(王嘉著,10卷) 《述异记》(祖冲之著,2卷) 《搜神后记》(陶潜著,10卷) 《搜神记》(干宝著,20卷) 《续齐谐记》(吴均著,1卷) 《宣验记》(刘义庆著) 《研神记》 《异林》(陆氏著) 《异苑》(刘敬叔著,存10卷) 《幽明录》(刘义庆著,30卷) 《冤魂志》 《甄异传》(戴祚著) 《志怪》(祖台之著)
宋代传奇志怪是与魏晋六朝志怪小说什么一脉相承
3个回答2023-07-26 05:25
宋代传奇简渗志怪是与魏晋六悄咐尺朝志怪小说什么一脉相承
唐代传奇
宋代传奇志启高怪是与魏晋六朝志怪小说、一脉相承的。参考答案:唐代传奇5.唐宋金元时期,小说与杂剧统称为、百戏。详情
魏晋南北朝志人志怪小说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1个回答2023-02-26 10:06
汉魏六朝小说乘前启后,对后世小说的发展有深远影响。在人物刻画、细节描写,以及叙事语言的运用等方面,都为唐代的传奇小说的写作积累了经验。
魏晋六朝志怪小说集的代表作主要有
2个回答2023-12-21 08:43
魏晋六朝志怪小说集的代表作主要有《搜神记》、《干将莫邪》、《李寄》、《韩凭夫妇》等。志怪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形式之一,以记叙神异鬼怪故事传说为主体内容,产生和流行于魏晋南北朝,与当时社会宗教迷信和玄学风气以及佛教、道教的传播有直接的关系。很多志怪小说中表现了宗教迷信思想,同时也保存了一些具有积极意义的民间故事和传说。
经魏晋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2-07-30 03:16
经的本义是丝线(如经纬),引申为用丝线装订书籍(如经典),再引申为出处、根据(如不经之谈),以及筹划、治理(如惨淡经营),此外还有经历、经过(饱经风霜)等意思。因为没有语境,此处作猜想解释:一是以魏晋(人或事或典籍)为根据,二是整理魏晋时期的资料,三是经历了魏晋时代。权供参考吧。
魏晋时期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1 01:20
洛阳纸贵
在西晋太康年间出了位很有名的文学家叫左思,他曾做一部《三都赋》,在京城洛阳广为流传,人们啧啧称赞,竞相传抄,一下子使纸昂贵了几倍。原来每刀千文的纸一下子涨到两千文、三千文,后来竟倾销一空;不少人只好到外地买纸,抄写这篇千古名赋。
然而,左思写成《三都赋》却是历经很多曲折才得到重视的;没有伯乐识才,也许这篇《三都赋》便成为一堆废纸,不得流传。
在左思小时候,他父亲就一直看不起他。父亲左雍从一个小官吏慢慢做到御史,他见儿子身材矮小,貌不惊人,说话结巴,倒显出一副痴痴呆呆的样子,常常对外人说后悔生了这个儿子。及至左思成年,左雍还对朋友们说:“左思虽然成年了,可是他掌握的知识和道理,还不如我小时呢。”
左思不甘心受到这种鄙视,开始发愤学习。当他读过东汉班固写的《两都赋》和张衡写的《两京赋》,虽然很佩服文中的宏大气魄,华丽的文辞,写出了东京洛阳和西京长安的京城气派,可是也看出了其中虚而不实、大而无当的弊病。从此,他决心依据事实和历史的发展,写一篇《三都赋》,把三国时魏都邺城、蜀都成都、吴都南京写入赋中。
为写《三都赋》,使得笔笔有着落有根据,左思开始收集大量的历史、地理、物产、风俗人情的资料。收集好后,他闭门谢客,开始苦写。他在一个书纸铺天盖地的屋子里昼夜冥思苦想,常常是好久才推敲出一个满意的句子。经过十年,这篇凝结着左思甘苦心血的《三都赋》终于写成了!
可是,当左思把自己的文章交给别人看时,他却受到了讥讽。当时初入洛阳的陆机也曾起过写《三都赋》的念头,他听说名不见经传的左思写《三都赋》,给弟弟陆云写信说:“京城里有位狂妄的家伙写《三都赋》,我猜他写成的东西只能给我用来盖酒坛子!”
左思的《三都赋》在文学界品评时,那些文人们一见作者是位无名小卒,就根本不予细看,摇头摆手,把一篇《三都赋》说得一无是处。左思不甘心自己的心血遭到埋没,找到了著名文学家张华。
张华先是逐句阅读了《三都赋》,然后细问了左思的创作动机和经过,当他再回头来体察句子中的含义和韵味时,不由得为文中的句子深深感动了。他越读越爱,到后来竟不忍释手了。他称赞道:“文章非常好!那些世俗文人只重名气不重文章,他们的话是不值一提的。皇甫谧先生很有名气,而且为人正直,让我和他一搜团信起把你的文章推荐给世人!”
皇甫谧看过《三都赋》以后也是感慨万千,他对文章予以高度评价,并且欣然提笔为这篇文章写了序言。他还请来著作郎张载为《三都赋》中人魏都赋做注,请朱中书郎刘逵为蜀都赋和吴都赋做注。刘逵在说明中说道:“世人常常重视古或肆代人东西,而轻视新事物、新成就世轮,这就是《三都赋》开始不传于世人原因啊!”
在名人作序推荐下,《三都赋》很快风靡了京都,懂得文学之人无一不对它称赞不已。甚至以前讥笑左思之人--陆机听说后,也细细阅读一番,他点头称是,连声说;“写得太好了,真想不到。”他断定若自己再写《三都赋》决不会超过左思,便停笔不写了。
同是一篇文章,有人将它贬得一钱不值,有人使之名噪一时。这其中当然有鉴别力高低人区别,可是更重要人是反映了人们是否重视新生力量,能不能慧眼识英才的问题。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