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爱你成疾小说阅读

深恶痛疾的成语解释,深恶痛疾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4-01-25 09:01

【深恶痛疾】[ shēn wù tòng jí ] 基本解释恶:厌恶;痛:痛恨。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详细解释【解释】:恶:厌恶;痛:痛恨。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出自】:《孟子·尽心下》“斯可谓之乡愿矣” 宋·朱熹集注:“过门不入而不恨之,以其不见亲就为幸,深恶而痛绝之也。”【示例】:对于贤人君子的向往,对于群小的~……。 ◎朱自清《经典常谈·辞赋第十一》【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指对人或事不满例句对于贤人君子的向往,对于群小的~……。近义词深恶痛绝痛心疾首疾恶如仇反义词情深意重爱不释手

深恶痛疾的成语解释,深恶痛疾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4-01-18 22:37
【深恶痛疾】

[ shēn wù tòng jí ]
基本解释
恶:厌恶;痛:痛恨。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详细解释
【解释】:恶:厌恶;痛:痛恨。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出自】:《孟子·尽心下》“斯可谓之乡愿矣” 宋·朱熹集注:“过门不入而不恨之,以其不见亲就为幸,深恶而痛绝之也。”
【示例】:对于贤人君子的向往,对于群小的~……。 ◎朱自清《经典常谈·辞赋第十一》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指对人或事不满
例句
对于贤人君子的向往,对于群小的~……。
近义词
深恶痛绝
痛心疾首
疾恶如仇
反义词
情深意重
爱不释手
深恶痛疾的意思
1个回答2023-12-18 01:13

【解释】:恶:厌恶;痛:痛恨。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出自】:战国 孟子《孟子·尽心下》“斯可谓之乡愿矣” 宋·朱熹集注:“过门不入而不恨之,以其不见亲就为幸,深恶而痛绝之也。”

【译文】:这可以称为乡愿了。宋.朱熹集注:对于那些道德上的伪君子,不入我(儒学)的门第,不会怨恨,他不喜欢(儒学),我则认为是一种幸运,对于这些伪君子,我是深恶痛觉呀。

【示例】:朱自清《经典常谈·辞赋第十一》:对于贤人君子的向往,对于群小的深恶痛疾。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指对人或事不满

扩展资料

深恶痛疾的近义词

一、咬牙切齿 [ yǎo yá qiè chǐ ] 

【解释】:切齿:咬紧牙齿,表示痛恨。形容极端仇视或痛恨。也形容把某种情绪或感觉竭力抑制住。

【出自】:元·孙仲章《勘头巾》第二折:“为甚事咬牙切齿,諕的犯罪人面色如金纸。”

【译文】:为什么事情极端仇视,吓得犯罪的人仍色像金色的纸一样。

二、恨之入骨 [ hèn zhī rù gǔ ] 

【解释】:恨到骨头里去。形容痛恨到极点。

【出自】:汉 司马迁《史记·秦本纪》:“缪公之怨此三人,入于骨髓。”

【译文】:缪公对这三个人的怨气,到骨头里去。

深恶痛疾的意思是什么
1个回答2023-12-21 06:51

深恶痛疾的意思是极端地厌恶和痛恨。它形容对某事物或人极度厌恶和痛恨,深感不可容忍。

深恶痛疾这个成语源于古代汉语,其中“深”表示程度深,“恶”表示厌恶,“痛”表示痛恨,“疾”表示疾恶如仇。合起来就是极度厌恶和痛恨的意思。

深恶痛疾通常用于形容对某个人或事物的强烈反感和厌恶。例如,对于某些不道德的行为或者虚伪的言行,人们可能会表示深恶痛疾。

深恶痛疾不仅是一种情感表达,也可以激发人们的积极行动。当人们对某种事物或人深恶痛疾时,会更加积极地采取行动去抵制或消除这种事物或人。这种情感和行动的激发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和正义有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也需要注意避免将深恶痛疾转化为暴力和极端行为。在表达反感和厌恶时,我们应该保持理性和冷静,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矛盾和冲突。

深恶痛疾造句:

1、对于这种欺诈行为,他深恶痛疾,决心要揭露其真相。

2、老李自幼便对不诚实的商业行为深恶痛疾。

3、他对于社会上的不公现象深恶痛疾,不断通过媒体呼吁人们关注。

4、她对腐败现象深恶痛疾,一直致力于揭露和打击腐败行为。

5、他对于那些虚伪的人总是深恶痛疾,不愿意与他们打交道。

6、他对那些欺负弱小的人深恶痛疾,希望社会能够更加公正。

7、她对那些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深恶痛疾,积极倡导环保。

8、他对于那些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的行为深恶痛疾。

9、她对那些不尊重他人的人深恶痛疾,希望人们能够互相尊重。

10、他对于社会上的暴力现象深恶痛疾,希望能够通过教育来消除暴力。

11、她对那些不负责任的行为深恶痛疾,总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避免出现这种情况。

12、他对于那些不道德的商业行为深恶痛疾,决心要改变这种不正之风。

13、她对那些欺骗他人的行为深恶痛疾,希望人们能够真诚相待。

14、他对于那些破坏公共设施的行为深恶痛疾,积极呼吁人们保护公共设施。

15、她对那些歧视女性的行为深恶痛疾,努力为女性争取平等权利。

讳疾忌医文言文阅读
1个回答2024-02-10 21:11
1. 讳疾忌医的文言文及翻译

扁鹊1见蔡桓公2

扁鹊见蔡桓公,立3有间4,扁鹊曰:“君有疾5在腠理6,不治将恐7深。”桓侯曰:“寡人8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9。”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10,不治将11益深。”桓侯不应12。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13十日14,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15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16。桓侯故17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18之所及19也;在肌肤,针石20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21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22,无奈何也23。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24。”居五日,桓侯体痛,使25人索26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27死。 [1]

注释译文

编辑

字词释义

扁鹊(què):战国时期医学家(前407年—前310年)。姬姓,秦氏,名缓,字越人,又号卢医,春秋战国时期名医。春秋战国时期渤海郡郑(今河北沧州市任丘市)人。由于他的医术高超,被认为是神医,所以当时的人们借用了上古神话的黄帝时神医“扁鹊”的名号来称呼他。

蔡桓公:齐国国君,田齐桓公(前400年—前357年),因迁移国都至河南上蔡被称为蔡桓公,《史记·扁鹊仓公列传》称“齐桓侯”。

立:站立。

有间(jiān):一会儿。

疾:古时‘疾’与‘病’的意思有区别。疾,小病、轻病;病,重病。

腠(còu)理:中医学名词,指人体肌肤之间的空隙和肌肉、皮肤纹理。

恐:恐怕,担心。

寡人:古代君主对自己的谦称。这个词的用法比“孤”复杂些。君王自称。春秋战国时,诸侯王称寡人。在文中译为“我”。

医之好(hào)治不病以为功:医生喜欢治疗没有发作的疾病来当作自己医术的功效。好,喜欢。(另解:医生习惯治疗没有发作的疾病来当作自己医术的功效。 医,医生。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好,习惯。治,医治。不病,没有发作的疾病。以,以之,用以。为,作为。功,功绩,成绩。)

肌肤:肌肉。

将:要。

应:答应,理睬。

居:用于表时间的词语前,表示已经经过的时间。

居十日:待了十天 。 居:用在表示时间的词语前面,表示经过的时间;停留,经历。在文中译“过了”。

益:更,更加。

望桓侯而还(xuán)走:远远地看见桓侯,小步后退着走。还,返回。走,小步快走。

故:特意。(另解:于是。)

汤(tàng)熨(wèi):汤熨(的力量)所能达到的。汤熨,中医治病的方法之一。汤,用热水或药水敷治。这个意义后写作“烫”。熨,用粗盐或艾草等东西外用热敷。

及:达到。

针石:古代针灸用的金属针和用砭石制成的石针,这里指用针刺治病。

火齐(jì):火剂汤,一种清火、治肠胃病的汤药。齐,调配,调剂。这个意义后写作“剂”。

司命之所属:司命神所掌管的事。司命,传说中掌管生命的神。属,隶属,管辖。

无奈何也:没有办法了。奈何,怎么办,怎么样。

臣是以无请也:我就不再请求给他治病了,意思是不再说话。无请,不再请求。是以:以是,因此。(另解:请,询问。)

使:指使,派人。

索:寻找。

遂(suì):于是,就。 [2]

作品译文

扁鹊进见蔡桓公,在蔡桓公面前了一会儿,扁鹊说:“您在肌肤纹理间有些小病,不医治恐怕会加重。”蔡桓公说:“我没有病。”扁鹊离开后,蔡桓公说:“医生喜欢习惯给没病的人治‘病’,以此来显示自己的本领。” 过了十天,扁鹊再次进见蔡桓公,说:“您的病在肌肉里,不及时医治将会更加严重。”蔡桓公不理睬。扁鹊离开后,蔡桓公又不高兴。又过了十天,扁鹊再一次进见蔡桓公,说:“您的病在肠胃里了,不及时治疗将要更加严重。”蔡桓公又没有理睬。扁鹊离开后,蔡桓公又不高兴。又过了十天,扁鹊远远地看见桓侯,掉头就跑。蔡桓公于是特意派人问他。扁鹊说:“小病在皮肤纹理之间,汤熨的力量所能达到的;病在肌肉和皮肤里面,用针灸可以治好;病在肠胃里,用火剂汤可以治好;病在骨髓里,那是司命神管辖的事情了,医生是没有办法医治的。现在病在骨髓里面,我因此不再请求为他治病了。”过了五天,蔡桓公身体疼痛,派人寻找扁鹊,扁鹊已经逃到秦国了。蔡桓公于是病死了

2. 文言文 《讳疾忌医》翻译下段

话说,这些人怎么这么懒,一个问题从2008拖到2014!怎么做芝麻!

扁鹊进见蔡桓公,站了一会儿,扁鹊说:“君王,您的皮肤间有点小病,不医治的话,恐怕要更厉害了。”桓侯说:“我没有病。”扁鹊走后,桓侯毫不在乎地说:“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以此当作功名!”过了十天扁鹊又去拜见桓侯,(对桓侯)说:“君王,您的病已经到了肌肉里,不医治的话,会更加严重。”桓侯却不理睬(他)。扁鹊走后,桓侯又不高兴了。 过了十天,扁鹊再去拜见桓侯,(对桓侯)说:“君王,您的病已经到了肠胃中,不医治的话,会更加严重。”桓侯又不理睬(他)。扁鹊走后,桓侯又不高兴了。 过了十天,扁鹊看到桓侯后转身就跑。桓侯特地派人去问他。扁鹊说:“(病)在皮肤,(是)烫熨(的力量)所能达到的;(病)到了肌肉,(是)针灸(的力量)所能达到的;(病)到了肠胃里,(是)火剂汤(的力量)所能达到的;(病)到了骨髓里,(那是)司命所管的事了,(医药已经)没有办法的。现在(他的病)已经到了骨髓,所以我不再说话了。” 过了五天,桓侯浑身疼痛,派人寻找扁鹊,(扁鹊)已经逃到秦国去了。于是桓侯就死去了。

同病相怜吧,我也有很多问题没人回答,悲催啊!

3. 求蔡桓公讳疾忌医的故事(白话文)

扁鹊(què)是古代一位名医.有一天,他去见蔡桓侯.他仔细端详了蔡桓侯的气色以后,说:“大王,您得病了.现在病只在皮肤表层,赶快治,容易治好.”蔡桓侯不以为然地说:“我没有病,用不着你来治!”扁鹊走后,蔡桓侯对左右说:“这些当医生的,成天想给没病的人治病,好用这种办法来证明自己医术高明.”过了十天,扁鹊再去看望蔡桓侯.他着急地说:“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肌肉里去了.可得抓紧治疗啊!”蔡桓侯把头一歪:“我根本就没有病!你走吧!”扁鹊走后,蔡桓侯很不高兴.又过了十天,扁鹊再去看望蔡桓侯.他看了看蔡桓侯的气色,焦急地说:“大王,您的病已经进入了肠胃,不能再耽误了!”蔡桓侯连连摇头:“见鬼,我哪来的什么病!”扁鹊走后,蔡桓侯更不高兴了.又过了十天,扁鹊再一次去看望蔡桓侯.他只看了一眼,掉头就走了.蔡桓侯心里好生纳闷,就派人去问扁鹊:“您去看望大王,为什么掉头就走呢?”扁鹊说:“有病不怕,只要治疗及时,一般的病都会慢慢好起来的.怕只怕有病说没病,不肯接受治疗.病在皮肤里,可以用热敷;病在肌肉里,可以用针灸;病到肠胃里,可以吃汤药.但是,现在大王的病已经深入骨髓.病到这种程度只能听天由命了,所以,我也不敢再请求为大王治病了.”果然,五天以后,蔡桓侯的病就突然发作了.他打发人赶快去请扁鹊,但是扁鹊已经到别的国家去了.没过几天,蔡桓侯就病死了.。

4. 讳疾忌医文言文的原版找出来,速度

原文: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公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故良医之治病也,攻之于腠理,此皆争之于小者也。夫事之祸福亦有腠理之地,故曰:“圣人早从事焉。”

(节选自《韩非子·喻老》)译文:名医扁鹊,有一次去见蔡桓公。他在旁边立了一会儿对桓公说:“你有病了,现在病还在皮肤的纹理之间,若不赶快医治,病情将会加重!”桓公听了笑着说:“我没有病。”

待扁鹊走了以后,桓公对人说:“这些医生就喜欢医治没有病的人 把这个当做自己的功劳”十天以后,扁鹊又去见桓公,说他的病已经发展到肌肉里,如果不治,还会加重。桓公不理睬他。

扁鹊走了以后,桓公很不高兴。再过了十天,扁鹊又去见桓公,说他的病已经转到肠胃里去了,再不从速医治,就会更加严重了。

桓公仍旧不理睬他。又过了十天,扁鹊去见桓公时,对他望了一望,回身就走。

桓公觉得很奇怪,于是派使者去问扁鹊。扁鹊对使者说:“病在皮肤的纹理间 是烫熨的力量所能达到的;病在肌肤 是针石可以治疗的;在肠胃是 火剂可以治愈的;病若是到了骨髓里,那是司命所掌管的事了,我也没有办法了。

现在在骨髓,我不再请求了。五天以后,桓公浑身疼痛,赶忙派人去请扁鹊,扁鹊却早已经逃到秦国了。

桓公不久就死掉了。良医治病,病在表皮时就及时医治。

这是为了在刚显露苗头时及时处理。事情的祸福也有开端,所以圣人总是尽可能早地予以处理。

5. 讳疾忌医文言文的原版找出来,速度

原文: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公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故良医之治病也,攻之于腠理,此皆争之于小者也。夫事之祸福亦有腠理之地,故曰:“圣人早从事焉。”(节选自《韩非子·喻老》)

译文:名医扁鹊,有一次去见蔡桓公。他在旁边立了一会儿对桓公说:“你有病了,现在病还在皮肤的纹理之间,若不赶快医治,病情将会加重!”桓公听了笑着说:“我没有病。”待扁鹊走了以后,桓公对人说:“这些医生就喜欢医治没有病的人 把这个当做自己的功劳”十天以后,扁鹊又去见桓公,说他的病已经发展到肌肉里,如果不治,还会加重。桓公不理睬他。扁鹊走了以后,桓公很不高兴。再过了十天,扁鹊又去见桓公,说他的病已经转到肠胃里去了,再不从速医治,就会更加严重了。桓公仍旧不理睬他。又过了十天,扁鹊去见桓公时,对他望了一望,回身就走。桓公觉得很奇怪,于是派使者去问扁鹊。扁鹊对使者说:“病在皮肤的纹理间 是烫熨的力量所能达到的;病在肌肤 是针石可以治疗的;在肠胃是 火剂可以治愈的;病若是到了骨髓里,那是司命所掌管的事了,我也没有办法了。现在在骨髓,我不再请求了。五天以后,桓公浑身疼痛,赶忙派人去请扁鹊,扁鹊却早已经逃到秦国了。桓公不久就死掉了。良医治病,病在表皮时就及时医治。这是为了在刚显露苗头时及时处理。事情的祸福也有开端,所以圣人总是尽可能早地予以处理。

6. 求蔡桓公讳疾忌医的故事(白话文)

名医扁鹊,有一次去见蔡桓公。他在旁边立了一会儿对桓公说:“你有病了,现在病还在皮肤的纹理之间,若不赶快医治,病情将会加重!”桓公听了笑着说:“我没有病。”待扁鹊走了以后,桓公对人说:“这些医生就喜欢医治没有病的人把这个当做自己的功劳”

十天以后,扁鹊又去见桓公,说他的病已经发展到肌肉里,如果不治,还会加重。桓公不理睬他。扁鹊走了以后,桓公很不高兴。再过了十天,扁鹊又去见桓公,说他的病已经转到肠胃里去了,再不从速医治,就会更加严重了。桓公仍旧不理睬他。

又过了十天,扁鹊去见桓公时,对他望了一望,回身就走。桓公觉得很奇怪,于是派使者去问扁鹊。扁鹊对使者说:“病在皮肤的纹理间是烫熨的力量所能达到的;病在肌肤是针石可以治疗的;在肠胃是火剂可以治愈的;病若是到了骨髓里,那是司命所掌管的事了,我也没有办法了。

而今在骨髓,我不再请求了。五天以后,桓公浑身疼痛,赶忙派人去请扁鹊,扁鹊却早已经逃到秦国了。桓公不久就死掉了。良医治病,病在表皮时就及时医治。这是为了在刚显露苗头时及时处理。事情的祸福也有开端,所以圣人总是尽可能早地予以处理。

“讳疾忌医”出自:宋·周敦颐《周子通书·过》

扩展资料:

“讳疾忌医”这个故事中,如果说桓侯有“讳疾忌医”的主观意愿,那么作者是在哪些地方表明或暗示这一点的呢?没有。除了“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这个地方可以看出蔡桓公知道自己有病,其它没有一个地方可以看出蔡桓公觉察到自己有病。

况且,蔡桓公一“体痛”即刻就“使人索扁鹊”,根本谈不上“忌医”!其一“索”字,更可知其求治之心之切。其实扁鹊第四次进见,“望桓侯而还走”,这个反常的举动引起了蔡桓公的注意,“故使人问之”,透露出他疑虑自已可能果真有病,这一点也说明他是不“忌医”的。

再以常理度之,常人如果真不知道自己有病,身体无明显“贵恙”,大抵也不会轻易相信医生的劝告,并多会怀疑医生的用意,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人死于癌症(一旦察觉,多是晚期)。当然,扁鹊是神医,蔡桓公应相信他。

可他的地位使他养成的脾性加上他自己确实没有察觉自己有病,发病前拒医应该是在情理之中,如此,也只能说他是一个盲目自信、不进忠言的狂徒而已,实在算不上由“讳疾”而“忌医”之人。再者,以其地位之尊,应该不会视自己的性命如儿戏。

若真察觉到自己有病,即便再有难言之疾,也大可“秘使人治之”,大不了,自己刀下又多一冤魂耳,何必“忌医”?何曾见过明知自己有病而拒医丧命之君王?综上所述,可以得出结论:“讳疾忌医”不是出自“扁鹊见蔡桓公”,蔡桓公也不是“讳疾忌医”之人。

小巷深处阅读
1个回答2024-02-08 01:25
用自己卖冰棍的微薄收入养了我;

为了我她拿出所有的积蓄换住处;

为了我她改变了以往泼辣的性格;

为了我她终年辛勤劳作,苦心经营;

把我调养的像个千金小姐,并为我的优异成绩骄傲不已;

当我为家的贫困、母亲的卑微而沉没,回避同学,甚至厌恶这个家,想离开这个家时,她抑制自己的感情,表现得很平静;

她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每月进城给我送生活费和营养品,而她为了照顾我的面子竟央求一位老婆婆送到学校去,自己孤零零的摸回去
什么叫阅历深?
1个回答2022-12-15 20:40
阅历深说明经历多,一个人只有足够多的经历,他看问题想问题的层次才够深够透彻。阅历深的男性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成熟大度有涵养,从不轻易表明自己的观点,也不会轻易让人摸透他的脾性,等到他做决断的时候会斩钉截铁不拖泥带水。阅历深的男性对人和事都会有敏锐的观察力,做人不卑不亢,做事有条有理。总之只要能适应环境,汲取经验,吸取教训,善于总结,你的阅历也会增深。
深山含笑 阅读
1个回答2024-03-17 07:23
1 划去的:已 竞 象 峻 撤
2 庭院中的含笑"不以艳丽著称,妙的是一缕馨香。深山含笑"像是临风挺立的巾帼英雄,笑得那么爽朗、欢畅。"
3 她简直像一个绝世独立的北方佳人,竟然在大山深处隐藏了如此潇洒、如此豪放的春光。和庭院含笑相比,倒像是临风挺立的巾帼英雄,笑得那么爽朗、欢畅。
那是一种胜利的喜悦,似乎天上的白云都是从她的胸中笑出来的。
4 文章最后一句话写两个拎着简单行李的年轻人他们是那个边远的、还没通车的村子里的老师、跟着他们。我忽然感觉另有一株高大的深山含笑在我心中晃动起来。
“深阅读,浅阅读”是什么
3个回答2022-12-28 11:16
深阅读的时间较长,需要思考的东西更多,考虑的层面更高,理解的更深。而浅阅读如同快餐文化,看的知识较多,所能汲取的相对较少。
什么是“深阅读浅阅读”?
1个回答2022-12-27 21:31

浅阅读是指浏览式的、泛泛的阅读,不用对所阅读的内容做深入的思考。深阅读是指进入内容情境,加进许多深刻思考的阅读。

区分如下:

1,浅阅读和深阅读既是阅读的态度,也是我们阅读不同内容时所应采取的不同方式。

2,适合浅阅读的,不必去深度阅读。同样,适合深度阅读的,也不应浅阅读。

3,浅阅读成为大多数人醉心阅读的方式,将阅读娱乐化、游戏化、碎片化当成时髦,对内容追求浅易,不愿做深入思考,浅尝辄止、不求甚解。

4,浅阅读不能深入,也就容易演化为浅思维。

5,深阅读就是深度阅读,它讲究反复咀嚼、品味、思考,它以获取知识和能力、提升自身为目的,它使知识向精、深、专的方向挺进。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