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的指南针在线阅读

《针》:“像母亲领着孩子的手,针带着线穿过厚厚的棉花”……阅读文答案
1个回答2024-02-22 23:26
19.(1)本体:针,喻体:母亲;本体:线,喻体:孩子的手。
(2)本体:缝在布上的线,喻体:足印。

20.(1)在家的王国里,针线与棉花布匹生活在一起,一起述说关于夜、体温和火炕的话语。
(2)阳光和水的语言被远行的孩子带到了异乡。

21.母亲的爱。母亲用针缝衣时朴素的诗意和难忘的场景。

22.(1)针太容易丢失。 (2)放在外面会刺到儿子。
针线
1个回答2024-03-06 17:49


穿过机针孔的缝线。

针线的来历?
1个回答2024-03-15 04:30

针线是原始社会的祖先们用动物的骨头磨成骨针、石头针,线是用小动物的肠子揉成线,把兽皮缝合起来,穿在身上

针线的来历
1个回答2024-02-10 18:37
原始社会的祖先们用动物的骨头磨成骨针、石头针,线是用小动物的肠子揉成线,把兽皮缝合起来,穿在身上
男朋友说针不会过线不会过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2-11-06 05:15
那个意思吧!
针和线 有着什么关系
1个回答2024-02-19 13:41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时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觉得那针与线竟不是针与线,这针与线曾经让多少人落下泪来,于在外的游子,则更是身披之,魂梦系之。而今是后工业时代,我们再也不用穿母亲手工缝制的衣服,不禁无限的怀恋起小时候过年,每到这个时候母亲必定把早已缝好、压在箱子底下的棉衣拿了出来,亲手替我穿上,并仔细端详,然后用手拉一拉衣角,直到整齐后,母亲就会露出会心的笑来。那种感受,就好像普鲁斯特记忆中母亲的轻轻一吻,纳博科夫说到的那种摇篮的感受一样,亲切而淡远。   只是现在想起来,竟不是那件完整的衣服的样子。想得起的是只是昏黄油灯下,母亲穿针引线的神情。这针这线,这灯光的昏黄,构成的竟是无比的神奇。这让我想起了本雅明在回忆母亲时的一段描写:“我们的妈妈和雪天里坐在窗边的白雪公主的王后母亲一样,下雪天也拿着针线坐在窗边……白雪公主的母亲做针线活的时候外面下着大雪。这片土地越静谧,这种安静的家务活就越显得高贵。”我是喜欢本雅明对母亲的温馨的记忆的,因此并不赞同他说的“针线对我的这种极端的控制而升起了对抗和愤怒”,只是觉得,但凡作了哲学家的文学家的思维总是与常人不同的。   我因此对针线有了无比亲切的感觉,针与线这种非常女性的东西,其实是很哲学的。譬如,它须先将布戳破然后连缀,这就很有些辩证的味道。这于艺术也是相通的,李渔在其《闲情偶寄》中谈到戏剧结构时专门写了一节《密针线》,他有一个妙喻,“编戏有如缝衣,其初则以完全者剪碎,其后又以剪碎者凑成。剪碎易,凑成难。凑成之工,全在针线紧密,一节偶疏,全篇之破绽出矣”。这些见解相当精辟地揭示了编剧构思的特殊规律。   针与线表现出来的最炫目的成果是中国的刺绣,针线和刺绣的女子的的结合就有了灵性。我看到的是中国女子古典的模样、透明的手、银亮的针、彩色的线。刺绣是漫长的手工,一针一线都是从一个黎明到另一个黎明。刺绣的女子她绣的是自己,她刺的是恨,绣的是爱、针和线见证了她等待的青春和爱情。   还有,针和线的关系,所谓穿针引线,则可自然游走。针须有孔,线须有韧,针须刚硬,线须柔韧,这些都是哲学。
《针线情》是谁唱的?哪个版本最好听?
1个回答2023-11-01 03:15
张景洲——针线情
和针线有关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4-09 23:15
1、针头线脑:缝纫用的针线等物。比喻细微的事物。

2、针头线尾:缝纫雹烂用的针线等物。

3、穿针引线:指起中间联系作用。

4、细针密缕:比喻工作细卜肆扒致型昌或处理事情周到。

5、一针一线:比喻极微小的东西。

6、飞针走线:形容缝纫技术非常熟练。

7、细针密线:比喻工作细致或处理事情周到。
《母亲是一根穿针线》的阅读答案
2个回答2023-02-06 15:05
1、这里的骄傲是这位母亲看到儿子的成就而自豪。
2、宁静地夜晚,只有挂钟再滴答滴答的响着。
3、连续运用了几个再次有2层含义:1是表达了母亲辛苦把自己拉扯大,现在年世已高,但不服老。2、体现出母亲对儿子爱的传达。
4、这是写意手法表示出儿子不想打扰母亲的思绪,他知道虽然母亲老是穿不上针很急,但是她的心是平静的、对儿子的爱是永恒的。
5、母爱是伟大的,她们的付出是不需要回报的,即使一点点的回报她们都会令她们满足。
谁不爱自己的母亲,可有人就没有她,多想回到小的时候,躺在妈妈的怀里撒娇,听着妈妈那百唱不厌的歌谣,多少次梦见我的妈妈再向我招手,可每次扑向妈妈的怀抱总是一场空,这样的滋味有多少人能体会的到呢?珍爱自己的妈妈吧
求关于针与线的故事、诗歌,或者段子也可以,古代的。
1个回答2024-01-25 23:49
唐. 白居易《秋霁》诗:“独对多病妻,不能理针线。”
宋. 姚进道 《青玉案》词:“春衫犹是, 小蛮 针线,曾湿 西湖 雨。”
宋. 黄公绍 《青玉案》词:“征衫著破谁针线,点点行行泪痕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