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奥孔莱辛电子书

莱辛的《拉奥孔》主要内容是什么?
1个回答2023-12-30 10:40

莱辛的《拉奥孔》主要内容如下:

莱辛强调了史诗与悲剧之间的差异。他认为,史诗是一种叙述性的艺术形式,其目的是通过描述一系列事件来展现一个故事的整体,而悲剧则是一种展示性的艺术形式,其目的是通过展现人物的行动和对话来表达一个情节的紧张和冲突。因此,史诗更注重情节的整体性和叙述的客观性,而悲剧则更注重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表达。

莱辛认为,史诗与悲剧之间的联系在于它们都是通过描述人类的行为和情感来表达人类生活的本质。史诗通过描述英雄人物的行为和事件来展现人类生活的伟大和悲壮,而悲剧则通过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来表达人类生活的痛苦和悲哀。因此,两种艺术形式都是通过描述人类生活来表达对人类命运的思考和反思。

莱辛通过分析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索福克勒斯的悲剧《俄狄浦斯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他认为,《伊利亚特》通过描述英雄人物的行为和事件来展现人类生活的伟大和悲壮,而《俄狄浦斯王》则通过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来表达人类生活的痛苦和悲哀。

《拉奥孔》的文学价值:

1、莱辛在《拉奥孔》中对于史诗和悲剧的区别和联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对于理解这两种文学形式以及它们在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具有重要意义。莱辛的论述不仅深入到了文学艺术的本质,而且对于文学创作和批评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2、莱辛在《拉奥孔》中通过对于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索福克勒斯的悲剧《俄狄浦斯王》的分析,展现了文学评论的实践性和理论性的完美结合。他的分析不仅深入到了作品的艺术本质,而且对于作品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也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把握。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对于我们分析和评价文学作品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3、莱辛在《拉奥孔》中所阐述的文学理论和文化思想,也为我们理解文学的本质和价值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方法。他强调了文学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具有反映人类生活、表达人类情感和思考人类命运的功能。这种思想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在今天也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拉奥孔典故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1-29 12:29
拉奥孔是特洛伊城的祭司。由雅典娜诸神庇护的希腊军与特洛伊人进行了十年的战争,但希腊人仍然攻不下特洛伊城。最后想出了一个木马计:用一匹巨大的木马放城外,让奥德枣仔赛率领英雄们藏入马肚,然后叫全体希腊将士假装撤退,乘船隐避到附近的海湾里。特洛伊人以为希 腊人撤走了,就打开城门,见到一只巨大的木马,想把它拖进城去。祭司拉奥孔出来警告特洛伊人,不要把 木马拉进城,以免中计。这触怒了雅典娜和众神,因为拉奥孔破坏了众神要毁灭特洛伊城的计划。于是雅典娜从海中调来两条巨蟒把拉奥孔和他两个儿子活活缠死。这是一个人与神冲突的悲剧。作为祭司要预示人们避免灾难,这是他的责任。但他违背了神的意志,因而遭到惩罚。 希腊神话中特洛伊战争的故事讲到,希腊人攻打特洛伊城十年,始终未获成功,后来建造了一个大木马,并假装撤退,希腊将士却暗藏于马腹中。特洛伊人以为希腊人已走,就把木马当作是献给雅典娜的礼物搬入城中。晚上,希腊将士冲出木马,毁灭了特洛伊城,这就是著名的木马计。拉奥孔是当时阿波罗在特洛伊城的一个祭祀,他曾警告特洛伊人不要将木马引人城中。这触怒了希腊的保护神雅典娜想要毁灭特洛伊城的意志,于是雅饥岩返典娜派出了两条巨蛇先将正在祭坛祭祀的拉奥孔的两个儿子缠住,拉奥孔为救儿子也被雅典娜派的蛇所咬死,特洛伊人见拉奥孔死,以为是拉奥孔当初的警告触怒了神灵,于是特洛伊人更加深信不疑地将木马运进城里,在进城之后特洛伊人还遭到了特洛伊预言家卡珊德拉的警告,但一切都被由希腊人奥德修斯所派去的间谍西农所编的谎话遮掩的天衣无缝,连当时特洛伊国王普利阿烂饥莫斯也深信不疑,接着就是士兵的庆祝,喝的迷醉,完全破除了戒备,夜里在冲天的火光里古老的特洛伊帝国走向了毁灭。 拉奥孔之死一向是古罗马文学家和雕塑家们喜爱的题材,这组群雕《拉奥孔》就是其中最为优秀的作品之一,作者是罗得岛的雕塑家,阿格桑德罗斯(agesandros)和他的儿子波利多罗斯(polydoros)、阿塔诺多罗斯(athanodoros)。
拉奥孔典故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3-20 17:17

大理石群雕,高约184厘米,是希腊化时期的雕塑名作。

阿格桑德罗斯等创作于约公元前一世纪,现收藏于罗马梵帝冈美术馆。

据考证,系阿格德罗斯和他的儿子波利佐罗斯和阿典诺多罗斯三人于公元前一世纪中叶制作,1506年在罗马出土,震动一时,被推崇为世上最完美的作品。

意大利杰出的伟大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为此赞叹说“真是不可思议”;德国大文豪歌德以为《拉奥孔》以高度的悲剧性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同时在造型语言上又是“匀称与变化、静止与动态、对比与层次的典范”。

关于《拉奥孔》的介绍?
1个回答2024-04-26 20:56

希腊具有化时代意义的另一件雕刻名作是群像《拉奥孔》。《拉奥孔》群像是罗德岛三位雕刻大师阿基山德鲁、阿辛诺拉斯和波里多拉斯的杰出。传说中的拉奥孔是特洛伊城祭司,因反对将木马拖进城内而被雅典娜派巨蛇将其父子三人缠死。雕像大概完成于公元前1世纪,已是希腊化时代之末。它以拉奥孔居中,两子分居左右,所以选择的是拉奥孔父子正在与巨蛇博斗但即将失败的那一时刻。其时父亲已被蛇咬,仍奋力挣扎,脸部因痛苦而变形,左边的幼子已被大蛇缠牢,似乎已被窒息,头软弱无力地向后仰去,举向天空的手好像也失去了力量;只有右边的大儿子尚未被缠住,他无助地看着父亲,正试图把腿从大蛇的缠绕中抽出,可人们自然会想到,他也难逃一死。《拉奥孔》把当时的紧张气氛传神地向观众表达出来,引起后世无数美术家的向往和景仰,它对近代西方艺术的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

有关拉奥孔?
1个回答2024-02-05 02:55
希腊神话中特洛伊战争的故事讲到,希腊人攻打特洛伊城十年,始终未获成功,后来建造了一个大木马,并假装撤退,希腊将士却暗藏于马腹中。特洛伊人以为希腊人已走,就把木马当作是献给雅典娜的礼物搬入城中。晚上,希腊将士冲出木马,毁灭了特洛伊城,这就是著名的木马计。拉奥孔是当时特洛伊城的一个祭祀和预言家,他曾警告特洛伊人不要将木马引人城中。这触怒了雅典娜和众神要毁灭特洛伊的意志,于是雅典娜派出了两条巨蛇将拉奥孔父子三人咬死。



拉奥孔之死一向是古罗马文学家和雕塑家们喜爱的题材,这组群雕《拉奥孔》就是其中最为优秀的作品之一,作者是罗得岛的雕塑家,阿格桑德罗斯(Agesandros)和他的儿子波利多罗斯(Polydoros)、阿塔诺多罗斯(Athanodoros)。



雕像中,拉奥孔位于中间,神情处于极度的恐怖和痛苦之中,正在极力想使自己和他的孩子从两条蛇的缠绕中挣脱出来。他抓住了一条蛇,但同时臀部被咬住了;他左侧的长子似乎还没有受伤,但被惊呆了,正在奋力想把腿从蛇的缠绕中挣脱出来;父亲右侧的次子已被蛇紧紧缠住,绝望地高高举起他的右臂。那是三个由于苦痛而扭曲的身体,所有的肌肉运动都已达到了极限,甚至到了痉挛的地步,表达出在痛苦和反抗状态下的力量和极度的紧张,让人感觉到似乎痛苦流经了所有的肌肉、神经和血管,紧张而惨烈的气氛弥漫着整个作品。



雕刻家在作品的构图上有着精心的安排,作品呈金字塔型,稳定而富于变化,三个人物的动作、姿态和表情相互呼应,层次分明,充分体现了扭曲和美的协调,显示了当时的艺术家们非凡的构图想象力。作品中人物刻划非常逼真,表现了雕塑家对人体解剖学的精通和对自然的精确观察,以及纯熟的艺术表现力和雕塑技巧。这是一组忠实地再现自然并善于进行美的加工的典范之作,被誉为是古希腊最著名、最经典的雕塑杰作之一。
拉奥孔是什么意思 《法语助手》法汉
1个回答2023-11-05 06:40
拉奥孔crampe
莱辛的主要作品
1个回答2024-02-12 05:05

其美学著作主要有《关于当代文学的通讯》《拉奥孔》《汉堡剧评》等。他的美学思想集中表现在《拉奥孔》中对画与诗的界限及两者和美的关系的论述上,表现在《汉堡剧评》中市民剧的创立上,体现着浓烈的启蒙气息。
《拉奥孔》通过分析古典雕刻与诗歌的表现手法的差异,论证造型艺术与诗的界限,即空间艺术与时间艺术的界限,得出画更适合于表现美的结论。
莱辛在《汉堡剧评》中,将批判锋芒直指古典主义戏剧理论,并以亚里士多德《诗学》为基础,创立了市民剧理论。市民剧包含着悲剧和喜剧的双重因素,是摹仿人的相互掺杂的悲喜情感而产生的。
莱辛认为悲剧的主要功能是通过怜悯与恐惧,净化观众的情感,达到适中的程度;喜剧的主要功能是通过笑培养“发现可笑的事物的本领”。在戏剧表演风格上,他主张将诗的表现激情与画的美的表现力结合起来;戏剧的使命在于描写自然,体现真实的合目的性,产生教育作用,提高观众的道德水平。
作为启蒙主义思想家,莱辛批判虚伪的宫廷风格和“虔诚”的情感,用人道主义、浪漫主义取代已陷于僵死、衰落的古典主义。主张天才与艺术创造的完美结合,反对艺术创作中的固有的模式的限制。
莱辛处于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的转折点,将启蒙运动推向高潮。其美学思想预示了即将到来的浪漫主义美学的萌芽和蓬勃发展。

莱辛是一个怎样的人?
1个回答2024-02-25 05:31
莱辛-德国;德国启蒙运动时期剧作

家、美学家、文艺批评家。其美学著作主要有《关于当代文学的通讯》、《拉奥孔》、《汉堡剧评》等。他的美学思想集中表现在《拉奥孔》中对画与诗的界限及两者和美的关系的论述上,表现在《汉堡剧评》中市民剧的创立上,体现着浓烈的启蒙气息。

《拉奥孔》通过分析古典雕刻与诗歌的表现手法的差异,论证造型艺术与诗的界限,即空间艺术与时间艺术的界限,得出画更适合于表现美的结论。参见《拉奥孔》辞条。

莱辛在《汉堡剧评》中,将批判锋芒直指古典主义戏剧理论,并以亚里士多德《诗学》为基础,创立了市民剧理论。市民剧包含着悲剧和喜剧的双重因素,是摹仿人的相互掺杂的悲喜情感而产生的。

莱辛认为悲剧的主要功能是通过怜悯与恐惧,净化观众的情感,达到适中的程度;喜剧的主要功能是通过笑培养“发现可笑的事物的本领”。在戏剧表演风格上,他主张将诗的表现激情与画的美的表现力结合起来;戏剧的使命在于描写自然,体现真实的合目的性,产生教育作用,提高观众的道德水平。

作为启蒙主义思想家,莱辛批判虚伪的宫廷风格和“虔诚”的情感,用人道主义、浪漫主义取代已陷于僵死、衰落的古典主义。主张天才与艺术创造的完美结合,反对艺术创作中的固有的模式的限制。

莱辛处于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的转折点,将启蒙运动推向高潮。其美学思想预示了即将到来的浪漫主义美学与萌芽和蓬勃发展。

莱辛(1729-1781) ,德国戏剧家、戏剧理论家。生于劳西茨地区的卡门茨,父亲是牧师。1746年入莱比锡大学学神学,同年写出处女作是喜剧《年轻的学者》。1760年之前,从事编辑和撰稿工作,主编过《柏林特许报》文学副刊等。创作了《萨拉·萨姆逊小姐》(1755)和翻译了《狄德罗先生的戏剧》(1760)。之后完成了反普鲁士的喜剧《明娜·封·巴尔赫姆》(1767)。汉堡剧院成立后任戏剧艺术顾问,并写成《汉堡剧评》。之后又完成名悲剧《爱米丽雅·迦洛蒂》(1772)、《智者纳旦》(1778),与《萨》剧构成莱辛的三大名剧。评论集是《新文学通讯》和《汉堡剧评》。前者有17封信,基本上包括了他戏剧理论的主要观点:创立与本民族历史和现实紧密结合的民族文学和戏剧;民族戏剧不应以法国古典主义戏剧为模式而应以莎士比亚和英国戏剧为榜样,同时还吸收自己的民族传统。后者是由104篇评论组成,也概括了他的理论观点,崇尚亚里士多德和莎士比亚而泛古典主义戏剧。
莱辛的一生是怎样的呢?
1个回答2023-02-08 14:10
一。一定是,
莱辛是 ( )
1个回答2024-02-27 05:03

B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