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创业评书

评剧的创始人、来历和近代著名演员
1个回答2024-03-12 19:18

评剧的创始人:成兆才

  成兆才(1874~1929)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扒齿港镇绳各庄村人,字捷三(又作洁三),艺名“东来顺”。中国近代杰出的剧作家,北方著名戏曲表演艺术家,评剧创始人。

来历

  评剧,是流传于中国北方的一个戏曲剧种,是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剧种之一,位列中国五大戏曲剧种。曾有观点认为是中国第二大剧种。清末在河北滦县一带的小曲"对口莲花落"基础上形成,先是在河北农村流行,后进入唐山,称"唐山落子"。20世纪20年代左右流行于东北地区,出现了一批女演员。20世纪30年代以后,评剧表演在京剧、河北梆子等剧种影响下日趋成熟,出现了李金顺、刘翠霞、白玉霜、喜彩莲、爱莲君等流派。1950年以后,以《小女婿》、《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秦香莲》等剧目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出现新凤霞、小白玉霜、魏荣元等著名演员。现在评剧仍在华北、东北一带流行。

近代著名演员

李晓梅  马晗  筱桂花等

评剧的创始人、来历和近代著名演员
1个回答2024-03-16 10:56
警世戏社头班的演员人数较多,队伍很强,多时达到六十余人,皆可称谓评剧创始人,但其中贡献最大者,要数成兆才、月明珠、任善庆、金开芳诸人。



评剧同一些古老的戏曲相比,是一个新兴的剧种,从其形成时期算起,至今也才有七十余年的历史。尽管它的历史较短,发展却极为迅速,近三十余年,评剧已成为我国几个影响很大的戏曲剧种之一。

评剧发源于河北省唐山地区。前身是唐山地区流行的莲花落(民间演唱形式),后与关外的二人转(亦称蹦蹦,也是一种民间演唱形式)相结合,吸取了河北梆子、京剧、皮影等艺术营养,于 1912年前后,在唐山形成了评剧。

莲花落发展成为舞台戏剧之后,始称平腔梆子戏,简称平戏。后因其名与当时的京剧名字相混淆(彼时京剧亦名为平剧),为便于区别,遂改平为评,这也就是评剧名称的由来。尽管评剧已有了正名,以往群众还是习惯称它为落子。

评剧的发展,大体可分为孕育、形成、壮大、提高几个时期。下面就每个时期的重要班社、演员及其艺术特点分别作简要介绍。

孕育时期 ( 1909年以前):即莲花落时期。一般莲花落班社,多系业余组织,演员主要是贫苦农民,其活动规律基本是农忙务农,农闲演出。清光绪、宣统年间也出现了一些职业班社,其中较有影响的有滦县的赵家班、二合班,乐亭的崔八班,丰润的孟光武班,迁安的金鸽子班,汉沽的庆春班等。影响较大的演员有金菊花、月明珠、成兆才、任善庆等。其中尤以金菊花名声最著,他擅长演《卖子孙贤》、《安安送米》、《拾万金》等剧目,以唱悲调见长,代表了这个时期的莲花落艺术特点。

形成时期 ( 1909-1923年):从民间演唱形式的莲花落过渡成为初具舞台艺术规模的评剧,这是一次历史性的飞跃发展。完成这个过渡的班社,首先是汉沽的庆春班。由于当时的统治阶级对莲花落艺术横加排斥、扼制,致使许多莲花落班社解体。庆春班进入唐山后,面对严酷的现实,为了求得生存,争取社会承认,遂在艺术上进行了一番大胆的改革,努力使莲花落更像是戏曲,因而大量地吸取河北梆子的锣鼓、唱腔、化妆和表演程式等,并取名为平腔梆子戏。经过这样一次改革,很快获得了群众的欢迎。变莲花落为平腔梆子戏,这是评剧历史发展的一个转折点,自此评剧跃上了戏曲舞台。

庆春莲花落班改名为京东庆春平腔梆子戏班后,营业甚佳。数年后因班主易人,曾改名为永盛和班,不久,又更名为警世戏社。此时班中尚无女演员,旦角皆由男演员扮演。由于该班是评剧的奠基者,是第一个变莲花落为评剧的班社,因此被称头班。警世戏社头班的演员人数较多,队伍很强,多时达到六十余人,皆可称谓评剧创始人,但其中贡献最大者,要数成兆才、月明珠、任善庆、金开芳诸人。

成兆才,滦县人,艺名东来顺。他既是领班人,也是导演和演员,同时又是一个了不起的剧作家。他为警世戏社头班编写的《开店》、《花为媒》、《占花魁》、《杜十娘》、《珍珠衫》等几十出戏,成为评剧赖以生存的基础剧目。特别稍后一些时候,他创作的《杨三姐告状》,影响甚大,为评剧反映现代生活开创了先例。成兆才一生创作和改编了近百出戏,可以说,流传至今的评剧传统保留剧目,多半是他的作品。他为评剧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后人尊奉他为评剧的始祖。

除警世戏社头班外,同时并存的还有孙家班,著名演员有孙凤岭、孙凤岗、孙凤鸣等。该班初期由于艺术上发展较缓,曾一度被警世戏社所淹没,后积极学习头班的艺术成就,并且率先培养了评剧第一代女演员,使评剧旦行艺术得到了飞跃发展,一举振兴起来。最早著名的女演员李金顺,就是由孙家班培养出来的。以后,该班又造就出了一个名贯全国的白玉霜,为评剧的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壮大时期 ( 1923-1949年):女演员大量涌现,标志着评剧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继孙家班之后,警世戏社的班主也办起了以女演员为主的警世戏社二班和三班;此间,京、津及东北三省各地也都先后涌现了许多以女演员为主的评剧班社。自此,女演员成了评剧舞台的佼佼者,其影响向全国扩展开来。彼时最著名的女演员,除前已提到的李金顺、白玉霜外,还有爱莲君、刘翠霞、筱俊亭、筱桂花、筱麻红、喜彩莲等。

白玉霜,天津人。原名李慧敏,又名桂珍。幼时学过连珠快书和京韵大鼓,后随孙凤鸣学落子, 13岁登台。显露头角后,自已组班演出。20世纪30年代中期,在上海演出时,得到田汉、欧阳予倩、洪深、安娥等进步文化名人的帮助,上演了欧阳予倩所写的《潘金莲》,并主演了同一作者所写的电影《海棠红》。影片一出,白玉霜名声噪起,其影响遍及大江南北。

白玉霜的嗓音宽亮、浑厚,善于鼻腔共鸣,唱腔低回、婉转,擅长演悲剧;她在念白方面,进行了很大的改革,将唐山语音的念白改为普通话音,为评剧向更大范围的流播创造了条件。

提高时期 ( 1949年以后):新中国的建立,使评剧艺术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和完善。就20世纪50年代情况而言,中央及许多省市都建立了国营评剧演出团体,影响较大的有中国评剧院、沈阳评剧院、天津评剧院、哈尔滨评剧团等。其中著名演员很多,筱白玉霜、新凤霞、魏荣元、马泰、鲜灵霞、花淑兰、韩少云等都是观众所熟知的。

建国后,评剧产生了一大批具有代表性的历史和现代题材的优秀剧目,如《秦香莲》、《杨八姐游春》、《茶瓶计》、《张羽煮海》、《刘巧儿》、《小女婿》、《小二黑结婚》、《志愿军未婚妻》、《金沙江畔》等。随着剧目题材和人物范围的扩大,各行当的表演艺术也发展起来,评剧不仅有了武生、武旦行,也有了花脸行,这些行当以前是没有的。

评剧音乐亦属板腔体,就其基本板式而言,有慢板、二六板、垛板、流水板、散板、反调等。文武场伴奏乐器与河北梆子相同。建国后,评剧音乐有了很大的发展,以慢板和反调唱腔为例,不仅增加了生行的慢板和反调唱腔,还创造出不同调性的慢板和反调唱腔;伴奏上也增加了许多前所未有的中、西乐器,一改评剧传统音乐的旧面貌。



评剧著名演员

李子巍1920年生'滦南县邓庄人;1928年在警世戏社三班开始学戏'师父是戍兆才和成国桢'评剧的老剧目他都学过'他与筱桂花'芙蓉花'刘翠霞'小白王霜'花月仙'筱俊亭'筱玉芳'

郭砚芸'喜彩莲等人合作过

刘小楼1922年开始学戏'宝坻县人

1922年开始学戏师父是刘宝山'刘庆奎'老评剧他学过'同李金顺'刘翠霞'芙蓉花'花莲舫'周紫霞'爱莲君'小白玉霜'新凤霞'新翠霞'韩少云'喜彩苓'小俊亭等人合作过

新翠霞 1920年生'天津人

9岁开始学成'师父是赵月楼'刘翠霞'学过,,[花为媒]等等戏

莲小君1925年生'天津人

师父爱丽君'[坐科6年]学的戏有[回杯记]等

郭砚芸1920年生;天津人

13岁在天津学成学戏'师父是杜洪宽

鑫艳玲1925年生山东人丨

11岁开始学戏'师父是张振东'艺名[四季红]

李福安 1921年生'宝坁县大米庄人

李福安的师父是自己的父亲李宝全'学了[开店][珍珠衫]等'同碧莲花'花王兰'李银顺'小白玉霜'新凤霞'鲜灵霞等人合作过

郑伯范1914年生'在北京马大人胡同住

1926年学戏'师父名叫山老鸹'[本名李岐鸿'学的是[开店][回杯记]等与[花莲芸][赵凤珍][花凤霞][王月仙][白玉霜][张日亭][李银顺][爱莲君][钰灵芸][筱桂花][刘鸿霞][鲜灵霞]

[新翠霞][小白玉霜][新凤霞][ 王素秋][花迎春][筱玉芳][喜彩苓]等人合作过

莲小君1925年生'天津人

师父是爱丽君[坐科6年]演出剧目有[诊珠衫][桃花巷][鸳鸯枕][三赶樊梨花][夜审姚达][茶瓶记][一贯道][打拘劝夫][李三娘][啼笑姻缘][珍珠塔][孔雀东南飞][陈三五娘][天雨花]

[刘胡兰]等'等

郭砚芸1920年生'天津人

13岁在天津学戏'师父是杜洪宽'她经常演出剧目有;[嫌文娟][劝爱宝][梁红玉][杨三姐][卓文君][苦菜花][南海长城][红楼梦][樱花颂][珠珠衫]等

鑫艳玲1925年生'山东人

11岁学戏'师父名张振东'艺名[四季红]她演出剧目有[王贵与李香香][白毛女][祥林嫂][小二黑][小女婿]等
最近想听评书了,有什么好听的评书.最好是现代的
1个回答2024-04-22 21:44
网上太多了 随便找找一大把
好想觉得您的年纪有些大了吧
嫌烦的 淘宝找找 500部评书
一会儿都是您的
求一本书名,最近出的一本关于创意的书
1个回答2022-12-31 02:58
是中国结艺么?
中国近代武侠小说开创者
1个回答2024-02-16 23:31
中国武侠小说源远流长, 《史记·游侠列传》中郭解的故事已具传说性质, 可视为武侠小说的萌芽; 唐代《聂隐娘传》、《红线传》, 是武侠小说的初期形态; 宋代讲述”扑刀”、”杆棒”列为说书人的专工; 至元明之际遂产生了描写”侠以武犯禁”的不朽巨著《水浒传》; 清代的《三侠五义》、《小五义》兼写清官, 是武侠小说的一个流派.

本世纪20 年代以来, 武侠小说新作层出不穷.先是江南不肖生 (向恺然) 著《江湖奇侠传》, 河北有赵焕亭著《双剑奇侠传》, 风行一时.但不久即新崛起的北派武侠小说四大作家取代了他们的地位, 向、赵二氏的作品逐渐不为广大读者所崇.北派四大家依成就而论, 当首推白羽 (宫竹心) , 其次是还珠楼主 (李寿民) 、王度庐、郑证因, 各有二三十种以上的著作.

第一部:《江湖奇侠传》

民国自二十年代初期至四十年代末期,武侠小说盛极一时。据魏绍昌所编《鸳鸯蝴蝶派研究资料》的不完全统计,当时作者有一百七十多人,作品有六百八十多部,出版地主要集中在上海、南京和北平、天津,时称南派和北派。南派武侠小说以平江不肖生最负盛名,他所作的《江湖奇侠传》曾经风迷一时,读者甚众。后来明星影业公司截取其中片断,改编拍摄成《火烧红莲寺》,影响就越发巨大。《江湖奇侠传》写于二十年代初,被视为近代武侠小说的先驱,有些人甚至认为它才算中国第一部正宗的武侠小说。
关于中国近代创新小故事
1个回答2024-05-26 23:52
王宠惠

法学家王宠惠在伦敦时,有一次参加外交界的宴席。席间有位英国贵妇人问王宠惠:"听说贵国的男女都是凭媒妁之言,双方没经过恋爱就结成夫妻,那多不对劲啊! 像我们,都是经过长期的恋爱,彼此有深刻的了解后才结婚,这样多么美满!"王宠惠笑着回答:"这好比两壶水,我们的一壶是冷水,放在炉子上逐渐热起来,到后来沸腾了,所以中国夫妻间的感情,起初很冷淡,而后慢慢就好起来,因此很少有离婚后事件。而你们就像一壶沸腾的水.结婚后就逐渐冷却下来。听说英国的离婚案件比较多,莫非就是这个原因吗?杨小楼

杨小楼(1877-1937年)在北京第一舞台演京剧《青石山》时,扮关平。演周仓的老搭档有事告假,临时由一位别的花脸代替。这位花脸喝了点酒,到上场时,昏头昏脑地登了台,竟忘记带不可少的道具--胡子。扬小楼一看要坏事,心想演员出错,观众喝倒彩可就糟了。灵机一动,临时加了一句台词:"咳! 面前站的何人。"饰演周仓的花脸纳闷了,不知怎么回事。"俺是周仓--"这时,学员得做一个动作:理胡子。这一理,把这个演员给吓清醒了,可是心中一转, 中说道"--的儿子!"扬小楼接过去说:"咳,要你无用,赶紧下去,唤你爹爹前来!""领法旨!"那演员赶紧下去戴好了胡子, 又上台来了。



胡 适

中国现代著名学者胡适(1891--1962年)是属兔子的,他的夫人江冬秀是属老虎的,胡适常开玩笑说:"兔子怕老虎。"当时就流传了胡适怕老婆的笑话。有一次,巴黎的朋友寄给胡适十几个法国的古铜币,因钱有"PTT"三个字母,读起来谐音正巧为"怕太太"。胡适与几个怕太太的朋友开玩笑说:"如果成立一个怕太太协会\',这些铜币正好用来做会员的证章。"胡适经常到大学里去讲演。有一次,在某大学,讲演中他常引用孔子、孟子、孙中山先生的话。引用时,他就在黑板上写:"孔说","孟说","孙说"。最后,他发表自己的意见时,竟引起了哄堂大笑,原来他写的是:"胡说"。
中国近代评书
1个回答2024-01-30 16:31
《评书:百年风云(单田芳)》
一篇影评(最近演的)
1个回答2022-12-12 10:46
去豆瓣影评看看吧
怎样做大学生创业创新大赛的评委
1个回答2024-02-13 15:17
谁创意好咯,最主要是有创意可实施,不然一切都是扯淡
影视评述创作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4-02-24 03:47
影视评述创作的意思是:它是艺术评论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某种思想原则和审美标准对影视艺术进行理性分析和科学评价的一种艺术研究活动。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