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满腔北调

什么腔北调
1个回答2024-02-18 17:37
( 南)腔北调
南腔北调的由来 为什么说南方是腔北方是调
1个回答2023-12-10 16:19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一句俗语“南腔北调”,那么南腔北调这句成语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说南方是腔北方是调?南腔北调这个俗语在民俗文化中的由来是什么呢?下面的文章中,我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华中大地,地大物博,文化博大精深,历来就有很多南、北说法,如南辕北辙、南征北战、南来北往、南下北上等等。南腔北调就是其中一个。为什么说南方是腔北方是调?“南腔北调”在民俗文化的由来?。

南北之分,主要是由于方向、方言、习俗等区别造成。男方各地的不仅在调不同,连腔都不一样。北方方言腔都差不多,就是调门不大一样。所以有“南腔北调”一说。

“南腔北调”其出处来自清代的赵翼《檐曝杂记》卷一:“每数十步间一戏台,南腔北调,备四方之乐。”原指戏曲的南北腔调。现形容说话口音不纯,掺杂着方言。

中华汉语大致分为七大方言:吴、湘、赣、客、粤、闽,再加北方方言。其中吴、湘、赣、客、粤、闽都是南方方言;而北方各省腔差不多,只是调子稍有区别,构不成明显的省份方式,所以干脆就叫北方方言。

北方方言虽说也算得上是五花八门,但语法结构差别很小,词汇方面比较一致,语音分歧也不很大。比方说,都没有浊塞音、浊塞擦音,没有b、d、g、m四个辅音韵尾等等。

北方方言覆盖面广,涵盖长江以北,长江以南镇江到九江,云、贵、川,湖北大部,湖南西北,广西西北等地方。

南方那边呢?就复杂多了,南北方言各省都有。

吴、湘、赣、粤、闽则是南方方言区,其中还夹杂着许多“客家方言岛”(也是南方方言)。客家方言岛到处都是,除广东的东部北部外,福建、台湾、江西、广西、湖南、四川都有。

俗语说的好,“八闽互不交通”,光福建省就有不能好好沟通了,中国南方方言只怕八十也不止。

终上所述,北方方言由于话腔没多大区别,但是调子却不一样,腔相同,事情就好办一些。所以北方人和北方人说话,或北方方言区内人说话,虽说也会有不清楚的时候,但好歹大致能听懂。

南方方言不但调不同,连腔都不一样,而且用词也是五花八门的,同有个词有很多种腔音说法,同一个意思也有很多中说法。造成既没有同音的字,也声调也不同,基本上就无法理解意思。

所以才说,南方多腔,北方多调,这便是南腔北调的区别及其由来。

想知道更多文化、风俗、轶事、传统经典,请关注「珣玗琪」。

“腔调”、“腔”、“调”的意思。
1个回答2023-01-26 21:45
腔调
[qiāng
diào]
指音乐、戏曲、歌曲等的调子。
也指说话的声音、语气;也指人动作的模样。
腔:曲调;曲谱。
调:
调式;
音调
南腔北调 是什么成语
1个回答2023-12-21 11:06
南腔北调
拼音: nán qiāng běi diào
反义词: 字正腔圆
解释: 原指戏曲的南北腔调。现形容说话口音不纯,搀杂着方言。
出处: 清·赵翼《檐曝杂记·庆典》:“每数十步间一戏台,南腔北调,备四方之乐。”
别人都说我很有腔调,腔调指的是什么?
3个回答2022-09-27 00:01
就是唱高调,平时别太高傲了。
有腔有调的意思
1个回答2022-09-28 02:00
指有榜有眼,有模有样。有假正经,虚伪等,装腔作势的感觉,也指富有节奏和章法!
请对《牛郎织女》这个故事的几个人物做出评价
1个回答2024-06-04 18:20
牛郎:可怜、诚实、勤劳、善良。
织女:没有自由、美丽、诚实、善良、勤劳。
王母娘娘:残暴、无情、恶毒。
石拱桥资料
1个回答2024-06-04 18:20
赵州桥,又名安济桥,也叫大石拱桥,座落在河北省赵县城南五里的清水河上。它不仅是中国第一座石拱桥,也是当今世界上第一座石拱桥。唐代文人赞美桥如"初云出月,长虹饮涧"。

这座桥建于隋朝公元605年至618年,由一名普通的石匠李春所建,距今已有1350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岁月中,虽然经过无数次洪水冲击、风吹雨打、冰雪风霜的侵蚀和8次地震的考验,却安然无恙,巍然挺立在清水河上。

李春设计的赵州桥,桥身长50.82米,宽9.60米,大拱的净跨度长37.37米,拱高7.23米。他考虑,为使桥面坡度小,将桥高与跨度呈1:5的比例,这样既便于行人来往,也便于车辆通行;拱顶高,又便于桥下行船。他又在大拱的两肩上,各做两个小拱,使得整个桥型显得格外均衡、对称,既便于雨季泄洪,又节省了建筑材料。其结构雄伟壮丽、奇巧多姿、布局合理,多为后人所效仿。李春设计的桥面坦直,共分三股,中间走车马,两旁走行人,不仅可使秩序井然,且又能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可见,在1300多年前,在技术十分落后的情况下,一个普通石匠李春有这样高超的技术,实为难能可贵。

李春选用的石料和石料砌法技艺与众不同。他采用长方形石料,每块重约一吨,在1350多年前的隋朝,李春在没有起重机和吊车的情况下,运这么重的大石头是何等的艰辛。这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可见李春付出了多大的心血和代价!

李春带领其他工匠,将石料各面部凿有细密的斜纹,使石块相互咬合扣紧。全桥由28道独立的石拱纵向并列组成。他想,这样可以使每道石拱圈各自独立负荷载重,又便利于修缮。为了加强各拱圈的连接,他又采用9道铁梁贯于拱背之上,接着用腰铁嵌入拱石之间,使桥能"奇巧固护,用于天下"。

最后,李春又组织能工巧匠,在桥面的两侧石栏杆上,刻有许多精美的古典雕刻艺术,图案细腻,刀法苍劲有力,雕刻灵变,各种鸟兽龙腾虎跃,欲飞若动,形象逼真,堪称隋唐时代雕刻艺术的佳作。这种拱上加拱、"敞肩拱"的新式桥型,这样的布局,采用这样的巨形跨度,构成这样的优美的造型,是李春在世界上的首创。在欧洲,14世纪才出现法国泰克河上的赛雷桥,但是,比中国赵洲桥晚了700多年,并且早已被洪水毁坏无存。所以,李春造的赵州桥是全世界桥梁建筑史上唯一尚存的时间最长的一座,在世界占有重要地位,是相当有价值的。这是中国人民的骄傲和自豪。

这座历史悠久、结构奇特、造型美观、居世榜首的赵州桥,凝聚了李春的汗水和心血。李春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建筑史上第一位桥梁专家。

但是,关于李春的生平事迹却没有留下更多的记载。就连隋朝之后的唐朝人,也只有"制造奇特赵州桥的人是隋匠李春"等数语记载。在赵州桥建成100年以后的唐朝开元13年(公元726年)中书令张士贞在《安济桥铭》中简略提到:"赵州清水河石桥,隋匠李春之迹也,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为。"这说明,在封建社会里,劳动人民的创造发明,不知有多少被埋没了。

特别值得提出的是赵州桥的基础非常坚固。1350年来,两边桥基下沉水平只差5厘米,这说明李春桥址选择科学合理。赵州桥桥基,是建筑在清水河河床的白粗沙层上,既没有打桩,也没有其他石料,桥台仅用五层石料砌成,桥基很牢,结构简单。在1350年前,李春就敢用这样天然地基来承担大桥的全部重量,可见李春对工程学、力学、建筑学、水文、地质等都有深刻的理解。李春有这么多科学知识,无疑是他从劳动实践中获得和积累的。

赵州桥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李春的名字也永垂史册。
上栗县的介绍
1个回答2024-06-04 18:19

上栗县位于江西省西部,萍乡市北部。东临江西省宜春市、芦溪县;南与安源经济开发区、湘东区荷尧镇山水相连;西与湖南省醴陵市浦口、富里二镇接界;北与浏阳市大瑶、文家市二镇相依。全县南北长45千米,东西宽25千米,总面积720.91平方千米。总人口48万人(2011年),其中非农业人口4.3万人。上栗县有煤、铅、铁、金、铜、硫、锌、磷、瓷土等10余种矿产,尤以煤、瓷土为主,煤的储量在8000万吨以上,铅1500万吨。上栗县诞生了爆竹祖师李畋、才子刘凤诰、史学家李有棠、江西省第一任省委书记张国庶;上栗是中国烟花爆竹之乡、中国傩文化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江西省森林城市。

哪些是虽死犹生的历史人物??
1个回答2024-06-04 18:19
岳飞 文天祥 戚继光 林则徐 这些爱国人士都虽死犹生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