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里的曲儿啊

哪些动画片里有狗
1个回答2024-05-30 17:26
犬夜叉.....
白马非马是名家的故事吗?
1个回答2024-05-30 17:26
白马非马,这是中国古代伟大的逻辑学家公孙龙(约公元前320--250年)提出的一个著名的逻辑问题,出自《公孙龙子·白马论》. 公孙龙:诸子百家中的名家,一向以诡辩著称.名家的中心论题是所谓“名”(概念)和“实”(存在)的逻辑关系问题,所以名家也称“辩者”“察士”. 据说:公孙龙过关,关吏说:“按照惯例,过关人可以,但是马不行.”公孙龙便说白马不是马,一番论证,说得关吏哑口无言,只好连人带马通通放过. 对于一般人,说“白马是马”就如同说“张三是人”一样,清楚明白,准确无误.怎么可能“白马非马”呢? 孔子的六世孙,大名鼎鼎的并自认为聪明的孔穿,为了驳倒公孙龙的主张,找上门去辩论,结果被公孙龙驳得无以应对,吃了败仗. 辩论是在赵国平原君家里进行的. 孔穿对公孙龙说:“向来听说先生道义高尚,早就愿为弟子,只是不能同意先生的白马不是马的学说!请你放弃这个说法,我就请求做你的弟子.” “白马非马”是公孙龙成名的得意之作,要他放弃,那他公孙龙也就不成其为公孙龙了.所以公孙龙回答孔穿说:“先生的话错了.我所以出名,只是由于白马的学说罢了.现在要我放弃它,就没有什么可教的了.”接着公孙龙又批评孔穿的求学态度:“想拜人家为师的人,总是因为智力和学术不如人家吧;现在你要我放弃自己的学说,这是先来教我,而后才拜我为师.先来教我,而后再拜我为师,这是错误的.” 在前哨战中,孔穿已处于下风.公孙龙不愧为一位能言善辩的逻辑学家.他在教训过孔穿以后,又针对孔穿其人,宣传起自己的理论.公孙龙引经据典地说:“白马非马的说法,也是仲尼(孔子)所赞同的.”孔子所赞同的,你孔穿还能不赞同吗? 公孙龙对孔穿讲了一个故事:当年楚王曾经张开[繁弱弓],装上[亡归箭],在[云梦]的场圃打猎,结果把弓弄丢了.随从们请求去找.楚王说:“不用了.楚国人丢了弓,楚国人拾了去,又何必寻找呢?”仲尼听到了说:“楚王的仁义还没有做到家.应该说人丢了弓、人拾了去就是了,何必要说楚国呢?”公孙龙评论道:照这样说,仲尼是把楚人和人区别开来的.人们肯定仲尼把楚人和人区别开来的说法,却否定我把白马与马区别开来的说法,这是错误的. 末了,公孙龙又做了总结性的发言:“先生遵奉儒家的学术,却反对仲尼所赞同的观点;想要跟我学习,又叫我放弃所要教的东西.这样即使有一百个我这样的人,也根本无法做你的老师啊!”孔穿无法回答. “白马非马”这个命题本来是战国时稷下的儿说最先提出的一个命题.而说的本意是什么,后人已无从查考. 可以说,从“白马是马”到“白马非马”,是逻辑思维从低级阶段到了一个高级阶段的表现.
与黄河有关的历史人物故事
1个回答2024-05-30 17:26

大禹治水,三国家门而不入,众人皆知
  王景治水:
  王景,字仲通,学问渊博,是当时著名的学者,尤其擅长水利工程技术。他对于治理黄河的利害得失有比较深入的了解,所以,当汉明帝向他询问治理黄河的有关问题时,他对答如流,深得汉明帝的赞赏,就委派他去治理郑州一带的黄河。王景治理黄河是在新河道上开展大规模治理工程,主要内容有修筑黄河和汴河堤防、建分水和减水水门、整治河道等,实施改河、筑堤、疏浚等工程。这次治理黄河施工一年,动员民工数十万,使黄河新河道与汴渠、济水分流。王景治理黄河以后,一直到唐朝,黄河安流了800年,没有出现过较大的水患。
  王景治理黄河动用了数十万人,施工期长达一年,耗资无数。后人对王景治理黄河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历史上称为“王景治河”。《后汉书》中评价说:“(王景治河)底绩远图,复禹弘业。”将王景和远古治水的大禹相比。清朝的魏源在其《古微堂记·筹河篇》中说:“王景治河,千年无患。”指出了王景治理黄河给百姓带来的幸福和安宁。
  王景治理黄河确实是治黄史上一次重要的实践,并取得了良好效果。自东汉至唐,黄河的安流与王景治河有关,王景系统地修建了从郑州的荥阳到山东黄河入海口漫长的黄河大堤,稳定了公元11年决口后的黄河的河床,并使黄河与汴河之水分流,河不侵汴,汴水也得以安流,不再泛滥。这条新的黄河大堤,是黄河下游距离大海最近的路线,也是一条理想的行洪泄沙路线。同时,王景还在黄河上每隔十里立一水门,这起到了分淤减洪的重要作用。
  王景治河成功以后,郑州一带的泛滥区又成了良田,百姓交口称赞。东汉永平十三年(公元70年)四月,也就是王景治理黄河成功的当年,汉明帝亲自来到现在郑州的荥阳,巡视黄河大堤,了解黄河的治理情况。
  千里的黄河大堤始于郑州的荥阳,黄河的安危系于郑州的荥阳,王景在郑州的荥阳治理黄河,说明了郑州的荥阳在黄河水利史上的地位无比重要。唐朝以后,黄河的河道淤积加快,尤其到了五代以后,黄河决口泛滥成灾的记载又多起来,黄河防洪与治理又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诸葛姓起源?
1个回答2024-05-30 17:25

诸葛姓,大家最熟知的中国复姓之一,因为三国时的诸葛亮就姓诸葛,它目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414位。诸葛姓起源和来历主要有三,一是出自葛姓所改;二是出自詹葛姓所改;三是出自封赐所改,接下来就随小编一起去详细了解看看。

一、诸葛姓起源和来历

1、出自葛姓所改

夏朝末期,葛伯是夏朝时葛国国君,在当时葛国(今河南宁陵北)与商汤居亳(今河南商丘)相邻;后来,商汤伐灭葛国,自此开始灭夏战争。葛国被灭后,原居住于琅琊郡诸县的葛氏有一支迁居阳都,而阳都原来已经有姓葛的人,为了将两葛氏人区分开来,遂称后迁来的葛姓为诸葛氏。

2、出自詹葛姓所改

另外,如今的诸葛姓还有部分出自有熊氏之后,为詹葛姓所改。春秋时,齐国有熊氏之后有复姓詹葛,而在当时齐国人的语系里,“詹”与“诸”两音不分,时间长久后,误传为“诸葛”,后改为诸葛氏,传承至今,这也是诸葛姓起源和来历之一。

3、出自封赐所改

还有一个说法是《风俗通》上所提到的,秦末陈胜吴广起义时,有大将葛婴屡立战功,却被陈胜听信谗言杀害。西汉孝文帝因葛婴有功而被诛杀,所以追封他的孙子为诸县侯,其后代遂以诸葛为姓,称诸葛氏,世代传承至今。

得姓始祖:葛伯

尽管诸葛氏的得姓途径虽有不同,但追本溯源,却一脉相传自夏商之际的诸侯葛伯,而且都出自山东诸城,原因有二:一是在血缘上,他们是葛伯之后;二是在地缘上,他们同发祥于诸城,也成长于诸城。故诸葛氏后人奉葛伯为诸葛姓的始祖。

二、诸葛姓百家姓排名

诸葛氏是中国汉族传统复姓之一,诸葛姓起源和来历主要有以上三点,基本上都是出自他姓所改,得姓始祖为葛伯,目前在百家姓中排名第414位,位于夏侯姓之后,闻人姓之前。有兴趣的朋友,还可以看看夏侯姓起源和来历,以及闻人姓起源和来历。

生活中哪些事例属于管理
1个回答2024-05-30 17:24

生活中属于管理的事例有:

1、时间管理

在大学的期末考试中,一般会要考好多门,我们通常会安排时间计划表来安排每个科目的复习时间和复习思路,这属于对于时间的管理。

2、团队管理

一般参加比赛时,会有5至6个成员,此时,通常会安排一个组长,组长的任务就是规划整个项目思路和流程,然后安排各流程之中小组成员应该负责的项目作业,最终汇总成结果。这属于对团队的管理。

3、图书管理

图书馆管理系统合运用了管理科学,系统科学,运筹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知识。可以通俗的简化的描述图书馆管理系统的三要素:系统的观点、数学的方法以及计算机的应用。

管理的意义:

1、管理的任务是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在这一环境中工作的人们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支出实现既定的目标,或者以现有的资源实现最大的目标。细分为四种情况:产出不变,支出减少;支出不变,产出增多;支出减少,产出增多;支出增多,产出增加更多。

2、管理基本的原则是“用力少,见功多”,以越少的资源投入、耗费,取得越大的功业、效果。 

3、管理的意义,在于更有效地开展活动,改善工作,更有效地满足客户需要,提高效果、效率、效益。

自尊心与爱情
1个回答2024-05-30 17:23
我是这么想的,着关于很多人对爱情的理解,爱情都伴随着一定的付出或牺牲,或多或少,通常也伴随着降低自己的自尊来满足对方或讨好对方,但是这个来自内心的默默付出是那么重要又那么难以让人察觉,所以会不能及时得到对方一个可以让自己满足的回应,这时自己就会夸大自己的付出,付出了得不到收获,就会以憎恨,厌恶的态度以之。这么说吧,有人会把自尊当左是仅此于爱情的精神基本要素
古今中外有哪些好朋友
1个回答2024-05-30 17:23
廉颇 蔺相如
莫扎特 海顿
马克思 恩格斯
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出自于哪里?
1个回答2024-05-30 17:22

指某一境界之外更有无穷无尽的境界。多用来表示人的眼界受客观条件的限制,认识的领域需要不断扩大。也表示美好的境界阅历不尽。亦作“山外有山”、“峰外有峰”出处:《敦煌曲·何满子四首》其四:“金河一去路千千,欲到天边更有天。”

姓上官的名人有哪些两个
1个回答2024-05-30 17:21
上官仪:唐朝宰相、诗人,其诗被称为“上官体”。
上官婉儿:上官仪之孙女,著名才女、唐中宗昭容。
顺德有哪些名人?要近代的,最好是清代的
1个回答2024-05-30 17:21
有的,我这里还有详细的记录,具体如下:顺德历史地震记录之一(明代)顺德地震史料(明代) 顺德史料(地震) 1. 公元1482年4月,明宪宋成化十六年八月二十九日,顺德 春三月地震(万历《顺德县志》杂志卷10页2) 2. 公元1487年6月12日明宪宋成化二十三年五月庚申,顺德 五月,地震有声,居民房屋动摇。(民国《龙山乡志》与地略卷2页3)南海 五月,地震有声,民民房屋动摇。(万历《南海县志》政事志卷3页23) 3. 公元1487年9月10日,明宪宋成化二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顺德 八月二十三日夜分(地?)大震,居民房屋摇动,几为倾倒。(万历《顺德县志》杂志卷10页2) 4. 公元1496年7月11日,明孝宋弘治九年六月初二日,顺德六月初二日夜半地大震。(万历《顺德县志》杂志卷10页2)注:康熙《顺德县志》纪异卷13页5,乾隆《顺德县志》杂志卷16页18均作:"夏六月地震,时初二日夜半子时大震。" 顺德历史地震记录之二(清代)顺德历史地震记录(清代) 32. 公元1649年10月13日,清世祖顺治五年八月二十七日,顺德秋八月二十七日地震。(乾隆《顺德县志》杂志卷16页21)南海 八月二十七日地震。(光绪《九江儒林乡志》与地略卷2页23)。 33. 公元1649年8月8日清世祖顺治六年七月初一日,南海七月朔地震。(光绪《九江儒林乡志》与地略卷2页24)顺德 秋七月朔地震。(乾隆《顺德县志》杂志卷16页22)。 34. 公元1654年7月30日清世祖顺治十一年六月十七日,顺德夏六月十七日地震。(民国《龙山乡志》与地略卷2页12)南海六月地震。(光绪《九江林志》与地略卷2页24)。 35. 公元1664年12月19日清圣祖康熙三年十一月初三日,顺德冬十一月初三日天鸣如雷六次,十一月二十一日地震。(乾隆《顺德县志》杂志卷16页22)新会冬十一月地震。(康熙《新会县志》事纪卷5页49)。顺德历史地震记录之三(民国以来)顺德历史地震记录(近代) 57. 1935年4月14日,顺德十四日上午六时,忽发生地震,水在岸边激荡尺余,船艇颠摆约历十分钟始止。(《国华报》1935年4月15日第6版)。 58.1976年11月20日9时50分57秒,顺德沙窖公社小布大队一带发生3.3级有感地震。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