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小说阅读接力

接电话阅读答案
1个回答2024-03-23 11:44
阅读理解的题目是什么啊

追问:听见电话里传来生硬的一声"喂,你找谁?"我仿佛看到了什么
英语阅读翻译,只接纳人工翻译,在线等
1个回答2024-01-20 18:21
通常,孩子们一旦喜欢上一个童话故事,就会要求一遍遍的复述。但这不意味着家长们要把童话当成课本来看待。如果家长能做出适当的改进,那么讲故事要比念课文好得多。
有人反对童话故事,认为其中恐怖的东西会吓到孩子。对于恐惧,我想确实有足够多的列子可以证明神话故事会吓到孩子。但是,那是因为孩子们仅仅只听了一遍这样的故事。如果一个孩子反反复复的听到一个故事,那么对害怕的痛苦最终会变为一种乐趣。
还有一些人反对童话故事,认为不应该花大把时间读那些根本不存在的妖怪、双头龙的童话,应该教孩子们通过学习历史和科学来面对现实社会。如果他们的想法是合理的,那么这个世界应该是充满了一群骑着扫帚从纽约飞往巴黎,或者抱着一部电话就认为是亲到女友的疯子。
童话确实从未描述过我们真实的生活,但是也没有哪个正常的孩子认为那就是真实的世界。
幼小衔接阅读什么书
1个回答2024-01-29 12:40
为幼小衔接的孩子和低年级小学生们推荐5本童书,帮助孩子做好心理建设,培养良好习惯,轻松从容地适应小学生活。

第一本《勇于尝试的勇气》

意大利童书作家,心理治疗师,特别为孩子们精心创作的心理绘本,为孩子们的心灵成长提供最温暖最有力的支持。富含哲理的叙述,娓娓道来;孩子们的故事与小动物的故事,双线并进,既富有阅读的趣味性,也能加深孩子们对主题的理解。

这本书的主题是为孩子们提供一种全新的勇气,对孩子来说,这种勇气的意义非同寻常漏粗辩,敢于尝试的勇气,将这种勇气返缺赋予每个孩子,教他们如何克服成长中的内心障碍以及破茧成蝶的奥秘。

对孩子们来说,这种勇气的意义非同寻常。因为这种勇气,并不是一种非凡的美德,仅仅属于那些出色的孩子;而是一种容忍失败、持续尝试的能力,一种寻求帮助、克服不适的能力,也是一种有人需要时,愿伸援手的能力。

第二本《我属猪》

推荐这本书,不是因为今年是猪年,也不是一本专门写给属猪的孩子们的书。它告诉我们:世界上有许多事情,完全不由自己决定。比方说,你姓什么,你是男孩还是女孩,你的属相是什么……

书里的小男孩就有这样的烦恼,因为他一出生,正好赶上猪年!“早生一年我就属狗,狗惹人爱,还有人搂。晚生一年我就属鼠,老鼠至少不傻乎乎。”可是属猪,就不得不跟又懒又馋的猪八戒搭上关系,这又有什么办法呢!

突然有一天,充满无奈的小男孩竟然有惊人的大发现,继而决定做一只“与众不同的猪”!他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转变呢?期待您和孩子一起去发现。

这本中英双语绘本,儿童文学泰斗任溶溶经典作品!幽默诙谐的儿童诗,将属猪男孩的心事娓娓道来;清新淡雅的水墨画,对诗歌的独特诠释精彩纷呈;潜移默化的“无痕教育”,提升孩子的自我认知,教孩子做更好的自己。

第3本《爸爸的老师》

我的爸爸是一位大数学家,再难的题都能解答。他的学问真大!有一天,爸爸说凳余要去拜访他的老师。啊?爸爸也有老师吗?爸爸的老师会是什么样的人呢?结果却让人大吃一惊!

不论学界泰斗,还是初生的牛犊,曾经都有一位一年级的老师教导过我们。不论是很长的生命旅途,还是短短的生命之路,都因为那份温暖的支撑才枝繁叶茂。

儿童文学泰斗任溶溶通过幽默诙谐的儿童诗,字里行间透出孩子对爸爸的崇拜、对老师的好奇。

清新活泼的水墨画,生动形象地展现出孩子内心的想象世界;传递给孩子的道理是“饮水思源”和精神和对启蒙老师的
阅读 阳光的接力
3个回答2022-05-26 04:46
1、一位城市来的女老师为了山村孩子的未来,毅然放弃回城,留在山村从教。
2、只要离开山村,便能回城与男友重逢,并享受繁华的城市生活。
3、(1)对繁华的城市生活和甜蜜的爱情的向往。(2)明亮灿烂的太阳光线。(3)山村孩子的淳朴、善良以及对她的爱令她的感动。
4、她是爱孩子们的,她愿意为孩子们付出,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
5、写出孩子们对她的真诚和他们之间浓厚的感情,突出了她对孩子们的爱与对自己人生的追求。
1 本文讲述了一位女支教在因放弃男友失落时,山村里的孩子给她送阳光从而使她坚定信念、重新振奋的事。
2 暗示只要她坚定信念,驱走心里的阴霾,就能留下,完成梦想,给孩子们带来希望。
暗示只要女教师放弃那些孩子,离开山村,就能得到舒适的生活,她想要的爱。
花的学校课外阅读当花儿们走出学校迎接他们的是母亲他们一路上看到些什么会说?
1个回答2024-02-02 04:49
花的学校充满了花的海洋,充满了孩子的欢乐。
读《跨越百年的美丽》后面的《阅读链接》有感
1个回答2022-09-07 04:07
爱你是大白痴
移花接木阅读短文答案
1个回答2024-06-18 13:55
选材和如何提高选材能力,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去注意。  一是选择材料要真实,但也要适当地学会对原始材料进行搬家和移植的处理。我们现在都还是在校小学生,是在初学作文的阶段。我们写作文不同于作家、剧作家的塑造人物和编排故事。写作经验少、认识问题的程度也很有限,所以我们还是提倡大家从真人真事写起。不过,也正因为我们是孩子,所亲身经历的真人真事并不多,一般的作文题目总是要考虑到这些,而让我们有话可说,有事可写。万一真是遇到了一个我们无法去用真人真事写好的作文题,我们又不能不写的时候,我们也可把一些从听说或阅读中间接知道的人和事临时作一些处理,把他人的事或其他地方发生的事搬给另外的人或另外的场合,以保证把作文按题目的要求写好。  “张冠李戴”法就是把姓“张”人的事搬到姓“李”的人身上。比如有这样一道作文题:“我和××”,题中并无一定要写真人真事的要求。你在取材时就可能会遇到一个问题:你掌握有三则材料,通过它们可以从不同侧面表现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共同进步这一主题。但这三则材料中,只有一则是现实生活中我与××共同经历过的,其他两则是我与另外两人分别经历过的。如果照直写,那么或者只能写我和××共同经历的一件事,但这样一来内容就显得单薄或者写我和三个人分别经历过的三件事,这就要“偏题”,“我和××”变成了“我和他们”了。怎么办呢?有个两全其美的办法,那就是把我和另外两个人经历过的两件事,搬到我和 ××身上来,变成我和××经历过的三件事。  这种对材料的搬动和移植一般来说是允许的,只要题目里没明确规定要写真人真事就可以。但我们在搬动和移植有关材料时要尽量不着痕迹,要在情理上让人觉着自然、可信。曾经有位同学写《见到幼儿园时的朋友》,因找不到有意义的往事和“见面时的欢快情景”,就用了搬材料的办法。可他没注意“幼儿园时”的具体时代背景)把九十年代学赖宁的事搬到了八十年代初期的幼儿园去了,让人一眼就看出了破绽。所以,“搬”材料虽是不得已而“搬”,但要“搬”活“搬”好也并不容易。  二是选择材料要典型。有的同学作文时常有选材一般化的毛病,如写老师,总是局限于“深夜批改作业”、“病中惦念学生”等等。人们读了,一方面觉得这位老师和那位老师一个样;另一方面,又觉得没有把广大教师的精神风貌写出来。也就是说,所选的材料,缺乏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不够典型。  所谓“典型”,就是要有代表性,要能说明问题。比如,有位同学想反映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可喜变化,在动笔前了解到了三件材料:一是农村里的农民都住上了新瓦房,二是农村里的人家大都买了电视机,三是村里办起了农业科技夜校,农民都忙着学科技文化知识。  让我们来和这位同学一起分析分析看,看看写哪件最好呢?第一件:农民都住上了新瓦房,这有点一般化,说不上典型;第二件,农村里的人家大都买了电视机,有了变化,说明生活水平提高了;相比之下,第三件事村里办起了农业科技夜校,农民都忙着学科技文化知识。倒是能从个性(农民都忙着学科技文化知识)反映出共性:党的农村经济政策给农民带来了富裕的生活以及富裕后农民的精神风貌。  上面只是举了一个例子,说明“典型”就是有代表性。另外,要做到典型,还要注意围绕中心思想,选取那些能为表现中心思想服务的材料。还要防止面面俱到,不要把典型材料“淹没”在许多很一般的同类材料中。  最后,选择材料还要注意新颖,要给人以新鲜感。我们不少同学的作文都有选材不新的毛病。很多同学没有读报的习惯,看电影也就是看点少儿节目之类,对社会上的新思想、新精神知道不多,平时不注意留心社会信息和获取新鲜资料,这样写起作文来,由于没有新颖别致的材料,很容易流于一般,引不起别人的注意。  不过,话又说回来。有些同学虽然掌握的新材料不多,但在写作文时也能设法写得很不一般,这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有个班级写《妈妈的爱》,这是个老题目了,多数同学也就是写些诸如妈妈在生活上如何关心我,妈妈如何帮我复习功课,妈妈天天给我做可口的饭菜,妈妈常常给我买新衣服等等,但有个同学写的是妈妈如何从政治上帮助我上进,还有个同学写妈妈是如何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育我艰苦朴素、培养我的道德品质,这样写“妈妈的爱”就新鲜了。不是吗?别人把“给我好吃好喝”看作是妈妈的爱,而这篇把“给我艰苦朴素的美德”看作是妈妈的爱,老题目写出了新意!  以上是关于选材如何做到新颖。另外,文章要做到语言优美,这需要你多读一些优美的文章,把文章背下来或把其中优美的语句片段背下来,在平时的习作中模仿练习和运用;学习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多多练习,慢慢的你的文章的语言也就能做到优美了。
阳光的接力阅读
2个回答2022-05-24 12:15
初中还是高中的题。还有你是女生吧
你接触过哪一些值得阅读的好书?
4个回答2022-07-16 06:29
《沟通的艺术》作者:罗纳德•B•阿德勒/拉塞尔•F•普罗科特。这本书被作者定位为接触人际关系课程的最佳读本,主题包括肯定训练、社交技巧、商务沟通、公共演说技巧、小团体沟通等内容和章节。其实这本书理论与实用并重,深度与广度兼具,不管是对于学生还是职场认识都是教科书级别的人际交往类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