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田芳康熙王朝评书

康熙王朝的影评
1个回答2024-03-05 14:50
康熙王朝与现实历史的差距
1.康熙的孝诚仁皇后姓赫舍里氏,怎么人们一见了她就一口一个"赫舍里"的叫,那又不是人家的名字啊,孝诚仁皇后没有留下名字,就是编一个也好啊.另外索额图也不是她的父亲,而是叔叔.
2.怎么孝庄太后跟皇太后(康熙的生母)说,咱们博尔吉济特氏家族如何如何.晕,皇太后姓佟(后改佟佳),怎么又姓了博尔吉济特了?顺治的孝惠章皇后才姓博尔吉济特,是康熙朝另一位太后,可剧中连她的影子都没有.
3.顺治真是人民的好公仆啊,出了家都不忘种水稻为人民服务.竟然还能和他儿子见面,我倒.(编剧说顺治出家已经让我忍无可忍了)
4.康熙哪有什么孝慈仁皇后?太会吹了.
5.我看见赫舍里氏的牌位上写的是"孝诚仁皇后",这个谥号可是雍正给的,康熙时她的谥号是"仁孝皇后".康熙最喜欢的就是这位皇后,而不是不喜欢.
6.胤礽不是一出生就立为太子,而在他1岁以后.另外.最主要的四皇子胤禛竟然没有.
7.董鄂妃说她没有给顺治生下孩子,接着顺治就要把玄烨过继给她,什么嘛,董鄂妃生的四阿哥很小就死了,又不是没生过.顺治后来竟然说董鄂妃对他很好,把他当弟弟,可董鄂妃比顺治还小1岁呢.
8.孝庄太后把佟妃封为"孝康皇后",还说打今儿个起你就是皇后了.可佟妃根本没当过皇后,只是从妃子升为太后,死于康熙2年,"孝康皇后"也是她儿子康熙给的谥号.孝庄神机妙算,连儿媳妇死后的谥号也知道了.
9.历史上有"魏东亭"吗?应该是曹寅吧,因为曹寅才是康熙小时侯的朋友,所以康熙很重视曹家.
10.怎么蓝齐儿开始让封为"蓝齐儿格格",后来又成了"和硕公主"啊.到底编剧有没有弄清"格格"和"公主"的含义?清朝皇帝之女本来就称"公主",到了这里又把人家降了一级成了"格格",蓝齐儿是妃子生的本来就可封为"和硕公主"的.历史上也没有这位公主吧!
11.蓝齐儿要下嫁,明珠对康熙说,您的三妹柔嘉公主如何如何.柔嘉公主是康熙的堂姐,比康熙还大两岁,怎么会是三妹啊!另外又提到一个"恭公主",而人家不是"恭公主",而是"恭悫公主".
说评书康熙王朝的女人
1个回答2024-03-16 20:04
连丽如先生就是专门说清朝历史的 你说的应该是连丽如先生 她是北京宣南书馆的



( 说书人尊称为先生 )
如何评价《康熙王朝》这部电视剧?
1个回答2022-12-14 06:31
就两个字 经典
单田芳说过的关于宋朝的评书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4-24 09:58
宋代

22 杨家将

23 三侠五义(又名包公案)

24 五鼠闹东京

25 大破冲霄楼

26 七杰小五义

27 七侠小五义

28 白眉大侠

29 龙虎风云会

30 龙虎风云会(续)

31 水浒全传

32 水浒外传

33 武松传

34 杨么传

35 说岳

36 铁伞怪侠

37 呼家将

38 呼延庆打擂
谁知道少年康熙中哪集是康熙遇到芳儿?
1个回答2024-05-07 07:34
21集

芳儿在街上帮一位姑娘解了难题

后一古董店里发生了偷窃案 芳儿断定以乞丐作案

康熙微服出宫 找出了真正凶手 芳儿不服气 要求比试(冰月不在 被贬到封地里去了)

少年康熙看了不下十遍
《康熙王朝》——康熙的那些老师们~
1个回答2024-02-14 16:50
说起老师,首先入脑海的便是韩愈的那篇《师说》。

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老师,一代明主康熙也不例外,康熙的那些老师可是一个比一个厉害。

魏承谟

汉人、正直、饱学名士。

作为帝师是很不容易的。皇家的孩子不能骂、更不能打,真是难为了魏师父,都是让自己的儿子代为惩罚,每次魏师父惩罚魏东亭的时候,心里应该也会有些许淡淡的无奈、心疼吧。

小康熙犯了错误,魏承谟惩罚的是魏东亭,小康熙说:“东亭可是你的儿子”。魏承谟说;“人在庙堂只有师生,没有父子。”

帝师是一条艰苦的路,也许魏承谟不太懂审时度势,得罪鳌拜、外放巡抚。

济世

满人、大明皇帝钦点的状元、通古今、博天地、品学兼优的饱学之士、名满天下的大儒、刚正不阿。受先帝之托,勤勤恳恳教导康熙。

刚开始由于是鳌拜为康熙选的老师,康熙不好好学习,济世便跪在先帝面前惩罚自己。实则与魏承谟用的是同一招,帝师从来都不是一件简单的差事,既要博古通今,更要懂得因材施教——拿的住自己的学生,更要时时刻刻小心谨慎,护好自己的脑袋。

在得知康熙应试取得头甲第三名之后自请离开,济世说皇上今后应以天下为师,继往开来,创立万世帝业。老臣已经教不动了。

给皇上当师父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伴君如伴虎。魏承谟、济世做帝师不怕死,因在他们心里若是死了可以为自己赢得一世清明。这是一个读书人的傲气、骨气——轻生死,重清名。他们教康熙如何做一个饱学之士。

济世最终回家养老。

伍次友

关心政治、正直、为国计民生所虑。

康熙与之初识隐瞒了身份,以龙儿会师,想必伍次友也并非真的没有识破龙儿的身份。

汉赋九问、兰草八章康熙早就拜读,寻名来拜师。

伍次友说康熙:“知人知面不一定知心,知理知事不一定知史。”劝诫康熙要虚心学习。

分别之际,伍次友说:“从此以后,你我尽欢而散,天各一方,你今年虽只有十六岁,天资聪慧,龙体强健,皇权独掌,忠臣一心。为师斗胆展望大清未来,认为康熙皇帝有望成为中环历史上最杰出的君主。皇上得天时而行仁政,有时间与雄心为天下人创造一代康熙盛世。”

伍次友作为老师这段话说的很好,既夸奖了自己的学生,又对学生寄予厚望,希望学生成为前无古人的好君主,当时的康熙年轻、有抱负。老师的这番话确实也鼓舞了康熙。伍次友就像给了康熙一个目标,康熙可以朝着这个方向一直走下去。

伍次友教给康熙的是放眼未来、如何做一个好帝王。

最好的读书人骨子里都有一股子傲气,不适合做官,但很适合做老师。

也许读书人最好的归宿就是做老师,享受桃李满天下的惬意~

孝庄太后

康熙最重要的老师,伍次友评价孝庄太后“数百年来最不凡的女人,将来必定誉满天下、谤满天下。火眼金睛什么都看的透透的”。

正如孝庄自己所言:“我可以成就皇帝,自己却做不了帝王。”伍次友也曾说“我只会评论皇帝,不会做皇帝。”

也不能说是他们成就了了康熙,但是康熙的帝王之路孝庄太后有不可估量的分量,孝庄太后是康熙很好的领路人。如果没有孝庄太后,康熙也会成长,但至少不会那么快成长。

在康熙每一次遇到危难之时,孝庄太后都能化险为夷。给康熙出谋划策、当主心骨。着实是康熙最好的导师。学生犯错的时候劝导学生,然后放手让学生去做,学生不听劝导,酿下大祸之后全力以赴的去解决问题。做为家长皆老师,孝庄做的很好,堪称楷模,值得好多为人师者去学习。

康熙的这些老师,皆是饱学之士、正直、为天下计。每一个都是在真心实意的教导康熙,真心的为康熙。遇见这样优秀的老师是莫大的幸运,有这样的老师,学生自然也不会是泛泛之辈。康熙的每一步成长都离不开这些老师们。

每一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优秀的老师,校园里传道受业解惑的是老师,人生活路上指引方向的也是老师,遇见优秀的人便可以当作老师来学习。

老师也需要学习,一个老师只有自己不断地学习才能更好的为人师,我们普通人则更加需要学习。

科幻家阿瑟·克拉克在墓志铭上刻着一句话:我永远都没有长大,但我永远都没有停止成长~

学习也亦是如此~

(图片均来自康熙王朝截图~)
康熙王朝为什么不叫康熙帝国
1个回答2022-11-23 08:52
王朝比帝国好听
康熙王朝康熙师傅
1个回答2024-03-02 06:44
在正式的清史中,康熙皇帝是没有师傅的,只有太子和皇子有师傅,当了皇帝是没有人担得起师傅这种头衔的,康熙八岁已经继位,要说担得起师傅之实的只有孝庄皇太后,既是长辈,也是指导他成长的导师。在康熙十四岁亲政前,孝庄实际上起到了师傅加保姆的作用。
有些资料上称陈廷敬等人是康熙的师傅,完全是臆想,他们只是少年康熙成长过程中给予帮助较多的长辈而已……
单田芳评书里的各个角色的声音都是单田芳的吗?
1个回答2022-05-31 02:10
都是播放器的
怎样评价康熙王朝,雍正王朝和乾隆王朝三部电视剧
1个回答2024-05-27 23:52
要是真正的冲着历史去看的,那绝对是雍正王朝,剧情都相对的真实,拍的也很大气,尤其是焦黄的康熙演的很棒,其他演员也不错。

康熙王朝相对于雍正王朝来说是较多的进行了一些感情戏和人物的刻画,但是其历史的真实度实在不敢恭维,连一些历史常识性错误都很多,虽说演员也都还不错,但更适合娱乐时看。

至于乾隆王朝,很一般。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