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书京东大鼓

北京琴书用的是扁鼓还是板鼓?
1个回答2022-05-15 02:50
扁鼓。北京琴书是北京地区鼓曲艺术中具有代表性的曲种,形式是一人站唱,以左手敲击铁片,右手执鼓楗击扁鼓,伴奏乐器为扬琴和四胡。
京东大鼓与北京琴书有区别吗
1个回答2022-04-06 03:42
指的是哪方面的区别?伴奏的乐器就不一样,唱腔也不一样,北京琴书北京味重些,京东大鼓是河北京东八县的
京韵大鼓和北京琴书有啥区别?要具体!
1个回答2022-04-08 05:23
首先,两种都属于说唱音乐。 京韵大鼓:原流传于河北河间地区的“木板大鼓”,后来,与清音子弟书合流成了所谓的“怯大鼓”,流传到平津一带,后又结合北京方言,并吸取了京剧等戏曲艺术的念白、唱腔、表演方面的经验,逐渐形成了“京韵大鼓”。 北京琴书:由原来的“五音大鼓”,到30年代改用扬琴伴奏,并改名为“北京琴书”。
京东大鼓的鼓词
1个回答2023-01-07 12:24
京东大鼓常回家看看
京韵大鼓。京东大鼓
1个回答2023-03-22 04:02
我也想知道...你找到了吗?
有京韵大鼓还有什么大鼓
3个回答2022-07-01 02:34
梨花大鼓,安徽大鼓,河洛大鼓,澧州大鼓,常德大鼓,藏台大鼓
京韵大鼓和京东大鼓的区别
1个回答2022-05-01 01:00
首先演唱乐器不同,京韵大鼓用的鼓板是竹板而京东大鼓用的是鸳鸯板(铜板)
其次在唱腔曲调上也不同,京韵大鼓是七句一甩板,而京东是四句一甩板!
再次京韵大鼓伴奏乐器是二胡、琵琶、四胡、三弦、而京东用的是三弦和洋琴
总之这是这2个曲种最简单的区别,有机会您听一下就知道了!
伯牙鼓琴的琴是什么琴
1个回答2024-02-24 03:46
古琴。伯牙鼓琴是伯牙在探亲途中发生的故事,该故事最早是从民间口头流传下来的。伯牙鼓琴遇知音,钟子期领会琴曲志在高山、流水的故事。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丝桐和七弦琴,是中国的传统乐器。

古琴有标志音律的13个徽,亦为礼器和乐律法器。属于八音中的丝。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古琴造型优美,常见的为伏羲式、仲尼式、钟离式、剑式等。主要是依琴体的项、腰形制的不同而有所区分。最著名的九霄环佩就是伏羲式。

在弹弦乐器中,古琴是一种较独特的乐器,琴面为指板,没有柱和品。演奏时,将琴横置于桌上,右手投弹琴弦,左手按弦取音,完全依靠琴徽标记,不限定在13个徽位上,很多的音是在徽与徽之间,音准上要求极为严格。

古琴表现力特别丰富,运用不同的弹奏手法,可以发挥出很多艺术表现的特色,它的空弦音嘹亮、浑厚,宏如铜钟;泛音透明如珠,丰富多采,由于音区不同而有异。高音区轻清松脆,有如风中铃铎;中音区明亮铿锵,犹如敲击玉磬。按音发音坚实,也叫实音,各音区的音色也不同,低音区浑厚有力,中音区宏实宽润,高音区尖脆纤细。
北京故宫藏伯牙鼓琴图画的是什么传统故事?
1个回答2024-01-23 06:15

伯牙鼓琴图》绘制的是春秋名士伯牙过汉阳在舟内鼓琴时路遇知音钟子期的故事

北京琴书的北京琴书名作
1个回答2024-02-02 00:07

《七国演义》,又名《前后七国》、《金盒春秋》。《七国演义》分成《前七国志》与《后七国志》两部,其中《前七国孙庞演义》自潼关镇白起偷营,朱仙镇孙庞结义开始,到马陵道庞涓分尸,孙膑拂袖归云梦结束。《后七国乐田演义》叙燕国乐毅联合赵、韩、魏、楚、秦攻伐齐国以及田单火牛阵大破燕国故事。
著名的北京琴书大师关学曾在早期师从梁德贵学习《七国演义》,后来在鼓楼茶馆演出,一连两个多月,每天25分钟里,25分钟里唱上一回或者二回,深受大众喜爱。
《鞭打芦花》,故事是说古时候有个男孩叫闵子骞,自幼丧母其父后娶一女子,又生下一男孩,子骞的继母对他千般苛刻,万般刁难,做棉衣时给自己生的儿子用上好的棉花,而给子骞用芦花,父亲见子骞穿着厚实的棉衣仍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时勃然大怒,举起鞭子抽了下去,棉衣破了,芦花随着寒风纷纷扬扬,父亲泪流满面,回家后子骞的父亲写下休书要休了这个狠心的女人,子骞跪地求情说:自己没有了亲娘,不想让弟弟再失去亲娘,继母虽不爱他却爱弟弟。
这个故事经关学曾先生改编成琴书,唱腔处理细腻,故事生动多波折,曲调委婉动听,在扬琴和四胡的伴奏下,极富特色,令人感动。 《刘二姐拴娃娃》是一件富有情趣的北京琴书作品,讲的是刘二姐婚后盼子心切,听信老人指点去庙中拴娃娃,即用红丝线套上一个中意的泥娃娃,抱回家来,用以“招”来弟弟、妹妹。虽然带有迷信色彩,但过去在京津一带是颇为流行的习俗。
这出北京琴书翟青山先生最先表演,但最出彩得算吴长宝先生和关学曾先生共同出演的版本。吴关两人的版本中,通过二姐的所见所闻,对庙会盛况的描摹却十分精彩:其间人头攒动,拥挤不堪,道旁的摊贩高声叫卖,除了生活日用品外,还有各种各样的风味小吃,“这边吆唤一声酱牛肉!那边吆唤一声馅饼多刷油……”,老北京庙会的热闹景象一览无余,简直就是一幅老北京节日期间的民俗画。进庙之后,二姐在观看、挑选娃娃时,关学曾运用“砸挂”的方式,唱出了“娃娃”的各种形态:“有一个娃娃拉四胡把乐曲奏,有一个娃娃打扬琴不敢抬头……”。这时,琴师吴长宝看了关学曾一眼,引起了观众会心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