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断案评书

断案的评书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2-17 01:38
太多了,我听过的有断案内容的评书有:单田芳的《古今奇案大观》、《清官册》、《清官于成龙》、《三侠五义》,田连元的《包公案》,张少佐的《神探狄仁杰》等等。
阿凡提的故事之巧断案怎么样
1个回答2024-02-04 07:50
本美术片是系列木偶剧《阿凡提的故事》的第七集。
断案的评书有哪些?
1个回答2022-05-19 09:12
太多了,我听过的有断案内容的评书有:单田芳的《古今奇案大观》、《清官册》、《清官于成龙》、《三侠五义》,田连元的《包公案》,张少佐的《神探狄仁杰》等等。
古今中外巧断悬案的例子
1个回答2024-03-30 08:20
宋朝初年,在河南的王庄,李家和刘家的媳妇在同一天都生了一大胖小子,两个孩子长得有点象双胞胎。可是李家的孩子不到一个月就夭折了,李家两口子悄悄的把孩子埋在自家的后园子里了,不让左临右舍知道,准备找机会把刘家的孩子偷来。



  一天机会来了,李家媳妇趁刘家媳妇上地,偷偷地把孩子抱回了自己的家。刘家两口子和乡亲们在周边各庄找了两天,不见孩子的踪影。第三天上午,刘家媳妇去李家串门,一进屋发现在摇篮里睡觉的孩子正是自己家的孩子,两个女人为了争夺这个孩子在屋里打得头破血流。一个老者建议她们去开封府找包公给断。



  两家人带着小孩来带了开封府。包公升堂断案,两家都说孩子是自己的,但都拿不出确凿的证据。这时包公发话了:“你们在大堂上抢孩子吧,谁抢去孩子就归谁。”



  两个妇女开始抢孩子,一人拽小孩一只小胳膊,刚一用劲小孩大声哭叫,刘家媳妇马上松了手,孩子被李家媳妇抢了去。这时,包公惊堂木一拍,“大胆李氏,你偷刘家孩子,还不从实招来。”包公见大家带着疑惑的目光看着他,站了起来说:“你们想一想,一个多月的孩子,嫩骨头嫩肉的,他的亲妈妈能舍得使劲拽吗?使劲抢去孩子的妈妈一定不是亲妈妈。”这时就听堂下李家两口子说:“我们认罪了,孩子是我们偷的
刘墉巧断连环案(上)
1个回答2023-11-21 07:57
清代,朝廷忠臣,名刘墉,绰号:刘罗锅,学识多才,心机奇巧,善断疑案。于乾隆年间,刘墉出任金陵江宁府知府。

有一日,江宁府铜山镇赵家庄,名叫赵洪的人,早上去村前水井担水吃,不小心将水桶掉进水井里,回家借了两挂铁丁钩,站在井台上,慢慢打捞水桶,无意间打捞上一颗人头来,见是女人头,披头散发,看面目约有二十七八的年龄。吓得赵洪水桶也不要了,惊慌失措地跑回了家去,这时,村里有个名叫王豹的人,特别胆大,听说赵洪从井里捞上一颗人头,依他断定,肯定还有身子在井里,何不将那尸首和身子一起打捞上来,再报与官府岂不更好?他又快步去赵洪家,拿了赵洪打捞水桶用的那把铁钉钩,继续打捞,不料又打捞上一具男尸,仔细查看这具男尸,年龄约二十多岁,头部被重物压扁,左右双臂上刺着:一年长吉庆,四季保平安十个字。王豹望着井台上这一颗女人头,和一具男尸,顿感此案重大,也被吓坏了,怕自己说不清,慌张地拉着赵洪跑到知府报案去了,知府大人刘墉,一听发生了这么大的案件,竟无原告或被告前来报案?刘墉命人给赵洪和王豹各录了口供,即尸首发现现场及过程,两人画押后,便带领知府的巡捕一干人,来到赵家庄井台现场,巡捕仔细勘验完毕后回府去了,赵洪和王豹也各自回家。

时值四月间,阵阵西南风,吹的人都懒洋洋得,做什么都无精打采。刘墉午休片刻,自泡一壶浓茶,手擎茶杯沉思良久,但百思不得其解,被杀死女人,身首各异,只把头与被杀男尸,投入井中?两条人命,竟没有人来报案?无头绪案情,实在是令人费解?刘墉暗自沉思,虽无人报案,但毕竟人命关天,此案不破,何不愧对朝廷、愧对苍天!至此,刘墉命家人连夜赶制一身便衣,背一木头药箱,装扮成一乡间郎中,深入乡村民间,微服查访。

次日午间,刘墉来到一集镇酒馆,刚一落坐,酒店跑堂店小二快步前来,弯腰问道:客官有何吩咐?刘墉把背上药箱摘下,往桌上轻轻一放,回答道:上一壶茶,半碗黄酒,一碟凉拌海蜇头。好嘞。跑堂店小二随即用木盘端上,一壶茶,半碗黄酒,一碟小菜。

刘墉便独自细细品评着黄酒,一双眼睛留神瞅着出出进进的每个人,和周围人的谈话,就在这时,坐在刘墉西面桌上的两个人,其中一个悄悄说,前天赵家庄有人打水,打捞上一颗女人头,我去看了,那个女人头,我觉得好似是莲花庵的那个姑子。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刘墉听了将信将疑,姑子多是削发为尼,为何还有年轻女子?莫非是带发修行?庵中杀害女子,缘何单单将头投入井中,这不是自招其祸吗?刘墉呡一大口黄酒,心中暗喜,就去莲花庵探个究竟。
小县令设计巧断案讲的是什么故事?
1个回答2024-01-26 02:45
汉朝的时候,有个十分能干的县令叫李贤,年龄大了,要告老归乡。按照当时的惯例,由他的儿子李崇顶替他的官职。
李崇只有18岁,虽说他从小跟随父亲,帮助父亲理事,得到不少锻炼,不过毕竟年龄太小,少不更事,李贤很不放心,对儿子是千叮咛万嘱咐。
上任的时间到了,李崇辞别父亲,带着几个随从,到寿春去当县令。
李祟到达寿春的第二天,就有两个人来县衙击鼓告状。
李崇细细地读完状纸,不禁作难起来:两张状纸上写的是同一件事,但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看来这案子不易审理。
一张状纸上这样写着:本地开豆腐店的苟泰,有个2岁的儿子,长得十分伶俐可爱。3年前的元霄节晚上看灯时,儿子走失了。去年的春天,他到西郊收豆腐钱,发现自己的儿子在本县大户赵泰伯家里。苟泰向赵泰伯索要儿子,赵泰伯不给。
另一张状纸是赵泰伯的。状纸上面先是写他妻子生下一子,模样如何可爱,天资如何聪慧,然后又说:苟泰在收豆腐钱时,如何看中了这个孩子,如何妄图占为己有,最后告苟泰企图强占他人亲生子之罪。
前任县令传讯过苟、赵两人的邻居,传讯过那个孩子,仍弄不清事实真相,便作为疑案存档,推给新任县令去办。
新县令李崇上任了,于是他们二人又来告状。
“青天大老爷,小人的孩儿被人拐了。”苟泰凄楚地哭诉说,说完怒视着赵泰伯。
“贼人敲诈!”赵泰怕申诉,“他竟敢冒认他人之子,如不从严治罪,王法何在?”
“大老爷,孩儿实为小人之子。”苟泰乞求说,“老爷明察,将孩儿判还小人!”
“启禀大人,孩儿确系小民妻室亲生!”赵泰伯赶紧申辩。
两人你来我往,唇枪舌剑争执不下。
李祟听着两人的争执,同时思考着对策。
不一会儿,李祟连声吩咐:“速去赵泰伯家中,将那孩子抱来。”
孩子抱来了。果然长得可爱。
苟泰、赵泰伯以及县衙那些当差的,静悄悄地等候县令审案。
想不到,李崇开口说道:“你们暂且退下,改日审理。孩儿留下,由本官护理。”
满堂的人面面相觑,摸不着头脑。李崇不动声色退堂后,吩咐亲信随从将那个孩子托给可靠的人家照看,让孩子们吃好睡好,吩咐要严加保密,绝对不准走漏半点风声。
一个多月过去了。
这一天,李崇又升堂审案,传讯苟泰和赵泰伯。
李崇神情严峻,对苟泰、赵泰伯说道:“此案已无法断清,那孩子突患急病,不及医治,不幸身亡!”
苟泰听说孩子死了,悲痛欲绝,痛哭不已,全身哆嗦,竟昏死过去了;赵泰伯却掩面干嚎,装模作样长吁短叹。谁真谁假,一清二楚。
包拯巧断案是不是民间故事?
1个回答2023-12-08 17:09
是,很多包公断案故事都是民间编造,不过包拯的确是真实存在的,此人同样也是一名清官,不过他判过的案子,有史料记载的就非常少了,只有一件特别著名的“黄牛案”。
古今中外巧断悬案的例子
1个回答2023-11-17 08:09
宋朝初年,在河南的王庄,李家和刘家的媳妇在同一天都生了一大胖小子,两个孩子长得有点象双胞胎。可是李家的孩子不到一个月就夭折了,李家两口子悄悄的把孩子埋在自家的后园子里了,不让左临右舍知道,准备找机会把刘家的孩子偷来。 一天机会来了,李家媳妇趁刘家媳妇上地,偷偷地把孩子抱回了自己的家。刘家两口子和乡亲们在周边各庄找了两天,不见孩子的踪影。第三天上午,刘家媳妇去李家串门,一进屋发现在摇篮里睡觉的孩子正是自己家的孩子,两个女人为了争夺这个孩子在屋里打得头破血流。一个老者建议她们去开封府找包公给断。 两家人带着小孩来带了开封府。包公升堂断案,两家都说孩子是自己的,但都拿不出确凿的证据。这时包公发话了:“你们在大堂上抢孩子吧,谁抢去孩子就归谁。” 两个妇女开始抢孩子,一人拽小孩一只小胳膊,刚一用劲小孩大声哭叫,刘家媳妇马上松了手,孩子被李家媳妇抢了去。这时,包公惊堂木一拍,“大胆李氏,你偷刘家孩子,还不从实招来。”包公见大家带着疑惑的目光看着他,站了起来说:“你们想一想,一个多月的孩子,嫩骨头嫩肉的,他的亲妈妈能舍得使劲拽吗?使劲抢去孩子的妈妈一定不是亲妈妈。”这时就听堂下李家两口子说:“我们认罪了,孩子是我们偷的
讲故事怎样点评技巧?
1个回答2024-01-23 16:33

语言是否抑扬顿挫,饱含深情。

动作手势是否配合到位。

故事情节是否生动形象。

巧妙断句?
1个回答2024-04-09 07:57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