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台风古筝与大鼓

怎么鼓励三年级的女生学古筝
1个回答2024-01-24 11:22
多给她们讲学古筝的好处,放好听的古筝音乐听,讲弹古筝名人的故事等
古筝曲《战台风》的意义?
1个回答2024-03-11 18:35

  《战台风》表现了工人阶级战天斗地的气势,它的激越磅礴的气势和丰富多变的技法使它那样的激动人心,在筝乐作品中卓尔不群,独树一帜。它开启了古筝艺术发展的一个时代。《战台风》一经推出,不但受到筝界同仁的一致好评、追捧,还受到广大民众的欢迎。当时王昌元携《战台风》所及之处,观众无不热烈喝彩,尤其是在中国沿海台风频袭地区,人们听到此曲更加有一种难言的亲切与激动之情。  《战台风》曲调气势磅礴,音乐形象鲜明,快速段落紧张激烈,慢速段落优美抒情。全曲成功地塑造了码头工人大无畏的精神和压倒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由5个段落组成。  第一段(1——33小节):乐曲一开始就表现出繁忙的码头景象。  第二段,台风袭击(散板部分):台风阵阵袭来,威胁着码头上货物的安全。  第三段(34——156小节):这是全曲的中心段落,篇幅最长。前4节是引子,38——44小节是主题。主题不断地出现,每次都有变化,表现了码头工人顽强不屈的精神。第二次主题的出现(从第44小节开始),与第一次主题的结尾叠置在一起,同时节奏比主题的第一次出现密集了一些,表现了工人与台风搏斗的紧张气氛。从51小节的第二拍开始,是一个过渡段。66小节,主题再一次出现,节奏更加密集,气氛更加紧张。第二个过渡段后,主题在93小节又开始出现。到109小节,音区转高,工人在勇猛地与台风奋战。从93小节开始,主题的反复中没有再出现过渡段。直到154小节,一气呵成,码头工人在与台风的搏斗中,愈战愈猛。  第四段,雨过天晴(157——179小节):台风过去了,码头工人为自己战胜了这场自然灾害,保护了国家财产而感到欣慰和自豪。第四段的结尾又于第五段的开头叠置。  第五段(179——最后一小节)

古筝曲战台风几级?
1个回答2024-03-17 15:30

在陕西秦筝学会编的《古筝考级曲编》里,战台风是七级的曲子,春到拉萨是六级的曲子,这种书的版本很多,别的有可能不太一样。我原来没有学战台风,直接学八级和九级的曲子,老师现在就在给我们补……

古筝 战台风
1个回答2024-03-08 23:11
楼主,这完全是录音的问题~~~~~这时候的筝还是丝线,不是现在的钢丝尼龙,所以音色不一样,加上以前的这个录音技术,难道你没发现么,那个时代不管是音乐还是电影还是其他都是这种声音~~~~~
古筝曲《战台风》的意义
1个回答2024-03-05 17:26

《战台风》曲调气势磅礴,音乐形象鲜明,快速段落紧张激烈,慢速段落优美抒情。

第一段(1——33小节):乐曲一开始就表现出繁忙的码头景象。

第二段,台风袭击(散板部分):威胁着码头上货物的安全。

第三段(34——156小节):这是全曲的中心段落,篇幅最长。

第四段,雨过天晴(157——179小节):台风过去了,码头工人为自己战胜了这场自然灾害,保护了国家财产而感到欣慰和自豪。

第五段(179——最后一小节):欢腾的码头。乐曲再现了第一段的旋律,工人们又投入到繁忙的劳动之中。

创作背景

《战台风》创作时,王昌元的父亲、上海音乐学院古筝专业导师王巽之先生带领的乐器改革小组已基本完成了新型古筝的改革工作——将古筝弦数增多,从原来的16根增至21根;将琴弦质地改变,将丝弦或钢弦改为钢丝、铜丝、尼龙丝相结合。

改革之后的乐器,音域拓宽,音量加大,为《战台风》在筝上进行极大张力的音乐表现提供了可能,《战台风》的成功演出,也有力地证明了新型古筝改革工作的成功。

谁能给我介绍下古筝曲《战台风》?
1个回答2024-03-12 03:09

emmmm我是先按照老师教的,大致弹下来。这时候就有了一个初步的理解也判断。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找一找名家的演奏,比如说,《高山流水》听一听项斯华大师的演奏,《战台风》王昌元大师版本。不一定非要找曲目作曲者的演奏版本,也可以多听一听其他大家的演奏。除了我上面说的两位大家,林玲、王中山、范上娥、曲云、袁莎等,都是很出色的古筝大家。多听一听大家们的演奏不仅有利于对乐曲的把握,也会在比较不同版本的时候进行揣摩,从而再衍生出自己对一些细节方面的理解与把握。但是吧……基本功也不要忘记哈,毕竟这是所有古筝曲的基础。一定要坚持练习的,熟能生巧。不然真的……会……忘……

鼓励学习古筝的寄语
1个回答2024-02-24 15:22
学好古筝可以对你的一生都有帮助!比如,以后做事情就会更有节奏,不急不慢,这样才不会遇到事情慌忙!在工作学习中,肯定会有让你高兴的,让你伤心的事情!如果学好了古筝,就知道了,人生也就像是一首音乐,难免会遇到高潮,低谷,但是,总
古筝曲 丰收锣鼓
1个回答2024-05-02 01:57
古筝曲 丰收锣鼓 创作于1972年。
作曲:彭修文、蔡惠泉作曲,李祖基编曲。
乐曲借鉴我国民间吹打音乐的鼓点和旋法加以变化发展,推陈出新,充分发挥我国丰富多彩的打击乐器的表现功能,既有民族风格,又具时代特点。 乐曲描绘了人们喜获丰收的愉快心情和劳动的宏大场面,曲调欢腾热烈,节奏明快。
乐曲由四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引子雄壮嘹亮,主题旋律跳荡,节奏明快,展现了一幅热闹欢腾、你追我赶的劳动场面;尤其是最后的锣鼓段,以十面锣为主奏乐器,情绪更加热烈高涨。
第二部分以吹管乐器富有号召性的音调开始,转入弦乐组和笛子先后演奏的歌唱性旋律,然后笛子与弹拨乐器以轻快的节奏和跳跃的旋律,抒发了人们在劳动时的欢快心情。
第三部分再现了第一部分的旋律后,明亮的笛子音色和散板旋律,勾画了一幅优美如画的田园景色;云锣则以柔和的音色和琶音旋律,表现了阳光下的粼粼水波。
第四部分是全曲的高潮,气势磅礴的锣鼓片段,紧张激烈,表现欢庆丰收的宏伟场面,乐曲在快速强烈的全奏中结束。
古筝曲丰收锣鼓
1个回答2024-04-24 07:00

这个丰收锣鼓应该是近代作品啊,怎么可能是古筝曲哪?

古筝曲丰收锣鼓王中山
1个回答2022-11-29 18:11
中国古筝网上有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