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基相声简介

刘基无所求古文翻译
1个回答2022-11-20 15:13
刘基没有什么要求
刘又宁的基本简介
1个回答2024-03-17 03:26

在2007年9月杭州召开的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年会上,一位神采奕奕的军人接受着各位委员的祝贺。这位相当于“中将”军衔的文职军人明白更重的担子压在了自己的身上,透过深邃的目光人们读到的是真诚和睿智,他就是刚刚当选为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主任委员的刘又宁。你很难想到眼前这位和蔼、开朗又极富幽默感,看上去只有四十几岁的人已经62岁了,你同样很难想他在2003年那个令人难忘的春天与“死神”进行了无数次的搏斗……
易卜生说:“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刘基的代表作
1个回答2024-02-17 01:52
《郁离子》10卷和《诚意伯文集》20卷
刘基的介绍
1个回答2024-02-14 05:27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汉族,字伯温,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故称刘青田,元末明初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明洪武三年(1370年)封诚意伯,故又称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刘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与宋濂、叶琛、章溢合称浙东四大名士。他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

刘基的主要作品
1个回答2024-03-16 12:02

刘基有《诚意伯文集》20卷传世,收有赋、骚、诗、词1600余首,各种文体文230余篇。 《春蚕》、《五月十九日大雨》、《旅兴》、《薤露歌》、《美人烧香图》、《蜀国弦》、《梁甫吟》

刘基和刘伯温是同一个人吗?
1个回答2024-06-05 16:50

刘基和刘伯温是同一个人。

刘基又叫做刘伯温,是元朝的官员。明朝统一战争中,他作为重要谋士做了很大的贡献。他足智多谋,所以太祖非常喜欢他,把他和张良相比较。而他并不仅仅有谋略,而且非常精通天文学。

人物特点:

刘伯温小时候就被人称为神童,但是那是在他出名后,但是在刚进私塾的时候,他却是一个不爱学习,不爱说话的人。因此当时教书的老先生并没有重视他这么一个整天懒洋洋的学生。

但是随着时间的慢慢流逝,老先生发现了这个孩子平时不爱回答问题,在同学朗读文章的时候也不出声朗读,因此就打算去找他的家长让他们把这个不爱学习的刘基领回家中。可是少年刘基听到后就起来告诉老先生,这文章他都会背了。之后果然背诵了出来。

《刘基言明公》帮忙翻译一下
1个回答2022-10-23 11:15
too long.
我想知道“刘基谏主”是一个怎么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2-07 09:34
刘基抱病觐见朱元璋,婉转的向他禀告胡惟庸带着御医来探病,以及服食御医所开的药之后更加不适的情形。朱元璋听了之后,只是轻描淡写的说了一些要他宽心养病的安慰话,这使刘基相当的心寒。三月下旬,已经无法自由活动的刘伯温,由刘琏陪伴,在朱元璋的特遣人员的护送下,自京师动身返乡。回家后,拒绝亲人和乡里为他找来的一切药石,只是尽可能的维持正常的饮食。
几天之后,刘基自知来日无多,找来两个儿子交代后事。交代完后事时,又让刘琏从书房拿来一本天文书,对他说:“我死后你要立刻将这本书呈给皇上,一点都不耽误;从此以后不要让我们刘家的子孙学习这门学问。”又对次子刘璟说:“为政的要领在宽柔与刚猛循环相济。如今朝廷最必须做的,是在位者尽量修养道德,法律则应该尽量简要。平日在位者若能以身做则,以道德感化群众,效果一定比刑罚要好,影响也比较深远,一旦部属或百姓犯错,也较能以仁厚的胸怀为对方设身处地的着想,所裁定的刑罚也必定能够达到公平服人,和警惕人改过自新的目的;而法律若能尽量简要,让人民容易懂也容易遵守,便可以避免人民动辄得咎无所适从,又可以建立政府的公信力和仁德的优良形象,如此一来,上天便会更加佑我朝永命万年。”又继续说道:“本来我想写一篇详细的遗表,向皇上贡献我最后的心意与所学,但胡惟庸还在,写了也是枉然。不过,等胡惟庸败了,皇上必定会想起我,会向你们询问我临终的遗言,那时你们再将我这番话向皇上密奏吧!”最后于四月十六卒于故里,享年六十五岁。
《说虎》刘基原文及翻译
1个回答2024-03-10 00:50

原文:

虎之力,于人不啻倍也。虎利其爪牙,而人无之,又倍其力焉。则人之食于虎也,无怪矣。

然虎之食人不恒见,而虎之皮人常寝处之,何哉?虎用力,人用智;虎自用其爪牙,而人用物。故力之用一,而智之用百;爪牙之用各一,而物之用百。以一敌百,虽猛必不胜。

故人之为虎食者,有智与物而不能用者也。是故天下之用力而不用智,与自用而不用人者,皆虎之类也。其为人获而寝处其皮也,何足怪哉?

翻译:

老虎的力气,比人的力气不止大一倍。老虎有锋利的爪牙,但是人没有,又使力气比人大几倍。那么人被老虎吃掉,就不奇怪了。

然而老虎吃人不常见,而老虎的皮常被人拿来做坐卧的物品,为什么呢?老虎使用力气,人运用智慧;老虎只能使用它自身的爪子、牙齿,但是人能利用工具。所以力气的作用是一,但是智慧的作用是百;爪子、牙齿的作用各自是一,但是工具的作用是一百。凭借一对抗一百,即使凶猛也不一定能取胜。

所以,人被老虎吃掉,是因为有智慧和工具而不能利用。因此世界上那些只用力气却不用智慧,和(只发挥)自己的作用而不借助别人的人,都跟老虎一样。他们像老虎被别人捕捉到(杀死)而坐卧在他们的皮上,有什么值得奇怪呢?

出自:明 刘基《郁离子》之《说虎》

扩展资料

启示:

做一件事,不能光凭力气,还要讲方法,讲智慧,并借助外力,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好效果。

领导者要善于运用智慧和众多人才的力量,发挥自己的优势,才能取得成功。不懂得运用智慧,不会凭借外力,仅凭自己的力量一味蛮干,必将遭受失败。

作者成就:

刘基的儒学思想对明初的学风产生了直接影响,其融会理学诸派,又以儒道互补,体现了明初思想的特征,影响了明初学术思想的走向。

对于消灭陈友谅和张士诚的先后问题上,刘基正确分析了当时的军事形势提出先灭陈友谅再取张士诚的正确建议,为朱元璋歼灭群雄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刘基也是元明鼎革之际一位举足轻重的诗文大家,其诗文理论力主讽喻之说,提倡理、气并重,重视时代风格。

刘基为晚明讽刺小品的勃兴也起了先导作用,重视文学之于社会的能动作用,其经世致用的文学思想对于扫荡元季文坛纤弱之风,为明初新一代文风之振起,在理论上起了开道的作用。

刘基以诗议政,体现了作者强烈的参政意识和批判精神,其所议论的范围包括元季至正年间吏治、军政等种种社会弊端。

从诗歌的渊源角度考察,以诗议政,客观上承续宋人“以议论为诗”之传统,主观上则因其固有的经世致用的文学观念使然。诗作情、理兼具,既有社会认识价值,又有艺术审美价值。

刘基的著作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3-11 11:17

历史上真实的刘基当然不是神仙,不过按今天的头衔,可算是哲学家、谋略家、文学家、军事理论家,易学家、天文学家等,其著述也广泛涉及到了这些方面,“所为文章,气昌而奇,与宋濂并为一代之宗。”他写的《郁离子》想象诡异,寓意深远,有如《庄子》,《百战奇略》更是兵书宝典(后人对是否他所作尚有争议),天文历法方面有《天文秘略》,卜筮方面有《观象玩占》传世,此外还著有历书《玉洞金书》一卷,《注灵棋经》二卷,《解皇极经世稽览图》十八卷。颇为奇特的是,和羽扇纶巾、谈笑自若的传统学士名臣不同,刘基身着布衣,威猛刚烈,全然一副梁山好汉的模样。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