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闽台缘博物馆南音

泉州闽台缘博物馆
1个回答2024-04-18 14:55
现在还是免费的,你从水头搭车到客运中心站,再搭37路或者是202路公交车就可以到了。

泉州37路
中远学校 - 霞福村口 - 溜石村口 - 刺桐大桥 - 城监支队 - 丰泽客运站 - 坪山建材市场 - 客运中心站 - 丰泽区政府<南大门> - 云谷工业区 - 泉州农校 - 冠亚城市花园 - 云谷<圣湖> - 人民保险 - 兴业银行 - 泰和酒店 - 青少年宫 - 闽侨站 - 南亚医院 - 东湖电影院 - 东门 - 红梅新村 - 市教委 - 外国语中学 - 泉州一中 - 大希夷 - 朝天门 - 汽车西站 - 西湖小区 - 新华小区 - 建南花园 - 邮电公寓 - 西湖公园 - 闽台缘博物馆(共34站)

泉州202路
北峰工业区 - 坑尾路口 - 泉州博物馆/西湖路口 - 闽台缘博物馆 - 清源街道 - 剑影学校 - 泉州师专 - 后茂路口 - 圣福花苑 - 东湖新村 - 柑舍头 - 体育馆 - 人才大厦 - 汽车城 - 湖心街口 - 丰泽街口 - 东方银座 - 东涂新村 - 刺桐公园 - 迪克斯 - 泉秀街口 - 泉州客运中心站(共22站)
泉州闽台缘博物馆
1个回答2024-05-03 18:55
每天都有开的

按正常工作时间去就好!~



惠安你先到中心站,然后再坐21路车到西湖,然后你穿过西湖道后门出,就可以了~
曾经在泉州电视台出过的闽南浯电视剧有什么
1个回答2022-10-24 11:57
神机妙算刘伯温
请给出泉州闽台缘博物馆平时和周末开放时间
2个回答2022-11-09 10:46
早上九点到下午5点,但下午4点半就不让入馆了,没有分平时周末和节假日,除非有特别公告
写去台州博物馆和名人蜡像馆的作文
1个回答2024-03-11 10:23
曾带着一颗好奇心步入博物馆殿堂,其情形记不大清楚了,便朝思暮想再去一次。
  今天挺凉快的,我竟骑车骑了一身汗。停了车,疾步走入那扇深不可测的大门,差点儿忘了验票;只恨爹妈少生两条腿,那古色古香的大厅总走不到。旧地重游,心情果真不一样。
  顺着楼道,我首先进入了“长江中下游五千年文明”一馆。从骑马的玉器到光亮的青铜。从精美的漆器到细腻的瓷器。从多样的交通工具到高超的纺织刺绣,从考究的江南饮食到怪异的神灵鬼怪,我所看到的不仅是一件稀世珍宝,还看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在玉器展室中,最吸引我的是一只白玉算盘。它长不过6厘米,宽顶多2.5厘米。上框,中框,下框。算珠均有洁白无暇的玉石制成,从做工来看,相当精细。让人感到圆润光滑。若不看说明,我想不会有人相信这是一只宋朝年间的算盘。
  在漆器室中,不必说那豪华的家具和精巧的沙发,也不必说那逛街的果盘和小巧的宝瓶,单是那巧夺天工的红木漆盒就令人不的不啧啧称赞。
  大概是出于对祖国的热爱,我在瓷器室中转悠的时间最长。中国式瓷都,这谁都知晓。不过,若不到这个馆瞧瞧,可不容易理解英语中“中国=瓷都”这有趣的公式。的确,在这一展室中,那玲琅满目的瓷器叫人应接不暇。且让人不得不承认中国瓷器的优良质地及悠久历史。
福州温泉博物馆作文
1个回答2024-02-16 17:16
阳春三月,春意盎然,我们宿迁晚报小记者要到来安小学农耕博物馆参观了,我们心里非常激动,一路上,我们难抑心中的喜悦,对即将看到的博物馆充满期待。
啊,终于到了,进入学校大门,扑入眼帘的是一条笔直的大道,大道两旁栽着郁郁葱葱的树木,两侧的墙上挂着许多标语牌,记录了很多新创作的诗歌。刘老师热情地给我们当起了向导,我们首先来到室外体验区。我看到了几个圆圆的大家伙,刘老师说,这是石碾子,拴在牛的后面,是用来碾压粮食的,如果真的是这样,那该多麻烦呀!
泉州的闽南话
1个回答2024-02-01 23:56
楼主正解。闽南语是内部差异最大的方言。各县市都有明显的各自口音,而且就是同一个县域内,城镇之间也有相当明显口音差异。其它县市没有讲(gong),我觉得,并不能单纯地说明石狮市的讲(gong),这是受漳州腔的影响。还有,各地的腔调,似乎很难受到影响。闽南语从古至今一直保守,稳定。有些事实是这样,同在一个村里,一个人的腔调如果与本村人不同,一定会被人笑话。

据学者说是因为移民的关系,泉州话和漳州话共同影响形成了厦门话,进而又影响了台语。我觉得这样的影响,移民的关系比较重要。必竟我觉得,如果有大量移民,文化必然也会随之而来。移民和文化进入,应该不是分开来讲的吧。如果移民是各地汇集而来,而不是集中于某一地区。那这里说的泉州话,应该指的是地级泉州市所讲语言。不能说泉州哪里的腔是泉州话,泉州哪里的腔不是泉州话。

如果石狮市的讲(gong)真是漳州腔,比较可能的一个影响。以前石狮沿海多渔民,而漳州龙海一带,至今也有许多人以出海打鱼为生。又在同一海域,长期的交流应该是有的。我本人就在泉州随渔船出海,在海上遇到龙海的渔民,还上了他们船。这应该算是文化交流的影响吧。
泉州话是闽南话吗?
1个回答2024-03-02 01:05

是的,泉州地区说的方言就是闽南话,也就是台湾话

泉州话是闽南语的一个次方言,隶属于汉语七大方言之一的闽语,历史上是闽南语的代表,至今学术上仍以最纯正的泉州府城音作为闽南语的标准音。闽南最早影响最大的地方戏剧种梨园戏以及南音至今仍以泉州音为标准音。泉州方言的形成,跟晋唐、五代十国时期中原汉人大批南下入闽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泉州方言中至今还保留着古汉语语音、词汇的许多特点,犹如古汉语的"活化石"。


泉州方言的使用范围覆盖泉州地区,包括今天的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泉港区部分、奇迹市、南安市、石狮市、惠安县、安溪县、永春县、德化县、金门县和泉州经济技术开发伍姿区(国家级),泉州台商投资区(国家级)县(区、管委会)。

泉州方言也流播到菲则仔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缅甸、泰国等东南亚国家以及台 湾岛和香 港、澳 门地区。


泉州方言语音上的主要特点是:古全浊声母一部分变为送气清音,一部分变为不送气清音;古非组字常读为双唇音[ p ]或[ ph];古知组字常读为舌尖塞音[ t ]或[ th ];有[ -m ]、[ -n ]、[ -ng ]三个鼻音韵尾和[-p ]、[ -t ]、[ -k ]、[ -?]四个塞音韵尾;声调一般有7个,上声分阴阳,完整保留着古代的入声;有复杂的文白读现象,文读和白读各成系统。词汇上的主要特点是保存了不少古语词,如:汝(你)、伊(他)、箸(筷子)、鼎(锅)、走(跑)、食(吃)、历日(日历)、鸡母(母鸡)、人客(客人)等。


台湾 话主要分布于台湾省北部、西部的沿海平原和丘陵地区,使用人口1200万左右。台湾话又有“泉州腔”、“漳州腔”的差别,它们分别来源于福建闽南方言的“泉州音”和“漳州音”等 。但“泉州腔”略占优势,这是因为公元1661年从荷兰人手中收复台湾的郑 成 功是泉州府南安人,如今台 湾人清代祖籍泉州府的占总人口的50%左右。


泉 州是台湾同胞的清代祖籍地之一。根据闽台族谱的记载,宋元时期就已经有闽粤人移居台湾。明末郑芝龙开发台湾,清初郑成功收复台湾,移居人数更是大增。在祖国大陆向台湾的移民中,历来以福建人居多;清代移民 台湾的 福建人之中,又以泉 州、漳州二府户籍各县为最。台湾著名历史学家连横在《台湾语典·自序》中说:“夫台湾之语,传自漳泉,而漳泉之语传自中国。其源既远,其流又长。”据1926年的调查,全台湾汉族居民共三百七十五万一千人,祖籍福建者达三百一十万,占83%强。其中清代、近代祖籍泉州府各县的占44.8%,清代、近代漳州府各县的占35.1%。从台湾全岛使用闽南 话人口的比例看,目前台湾岛内使用闽南话的人口多达1200多孙橘汪万,约占全省人口的80%。闽南话可以说是台湾的主要方言。台湾话内部至今仍有“泉州腔”和“漳州腔”之分。其中的“泉州腔”即直接源于泉州话。泉州话与台湾话的一致性相当突出:语音方面都具有“声母简单、韵母复杂、声调繁多”的特点;词汇方面,方言基本词几乎完全一样;语法方面也没有什么明显差别,如泉州、台湾两地都把“公鸡”、“母猪”说成“鸡角”、“猪母”,语素的顺序与普 通 话正好相反。

相关资料网页链接闽南向您详细介绍铁观音有什么功效和作用,茶叶冲泡方法,喝铁观音有什么好处,极品铁观音产地制作,茶叶批发市场价格表,茶叶如何保存,中国功夫茶具,十大茶叶品牌营销,茶叶的基本知识

泉州的闽南话
1个回答2024-03-08 02:57
闽南语是内部差异最大的方言。各县市都有明显的各自口音,而且就是同一个县域内,城镇之间也有相当明显口音差异。其它县市没有讲(gong),我觉得,并不能单纯地说明石狮市的讲(gong),这是受漳州腔的影响。还有,各地的腔调,似乎很难受到影响。闽南语从古至今一直保守,稳定。有些事实是这样,同在一个村里,一个人的腔调如果与本村人不同,一定会被人笑话。
据学者说是因为移民的关系,泉州话和漳州话共同影响形成了厦门话,进而又影响了台语。我觉得这样的影响,移民的关系比较重要。必竟我觉得,如果有大量移民,文化必然也会随之而来。移民和文化进入,应该不是分开来讲的吧。如果移民是各地汇集而来,而不是集中于某一地区。那这里说的泉州话,应该指的是地级泉州市所讲语言。不能说泉州哪里的腔是泉州话,泉州哪里的腔不是泉州话。
如果石狮市的讲(gong)真是漳州腔,比较可能的一个影响。以前石狮沿海多渔民,而漳州龙海一带,至今也有许多人以出海打鱼为生。又在同一海域,长期的交流应该是有的。我本人就在泉州随渔船出海,在海上遇到龙海的渔民,还上了他们船。这应该算是文化交流的影响吧。
城村的闽越王城博物馆
1个回答2024-03-13 12:58

建于兴田镇城村村的南部、王城遗址的东南侧。它用图表、文字、实物、复制品的形式,集中展示了距今2110多年以前南方少数地方政权---闽越国从汉封立国直到叛汉终被剿灭的百余年历史。博物馆建筑布局严谨、规则,主次有序。屋顶飞檐重彩,真有“如鸟斯革,如斯飞”的非凡气象,再现了汉代闽越宫苑建筑的风采。 用文字、图画和模型浓缩西汉时期闽越王国昔日的风貌。展厅进门正中是“前言”
石刻和四根图腾柱,柱刻虺蛇纹,象征闽越族崇蛇的习俗。顶上绘有双蛇、日、月、金乌、蟾蜍的图案。图腾柱右边是一个探方模型,让参观者了解城址遗物出土时的情景;左边是一个闽越平民墓葬模型,可以窥视当时的葬俗。展厅正门的两侧门墙是龙凤呈祥的石刻图案。展厅两边墙上石刻的内容分别是:闽中郡建立图、鏖战图、册封图、赠礼图、渔猎图、农耕图、庖厨图等;正中墙上是“册封回归图”的巨幅油画,画的是闽越王无诸受汉王朝册封后,荣归闽中故国受到臣民欢迎的场景。浏览此厅,参观者可初步了解闽越族的历史和生活习俗等概况。 集中展示西汉闽越王城的历史文物。厅的正中是城址复原模型,让人们了解王城的规
模、形状及建筑分布情况。模型的四周橱窗内陈列着城址出土的建筑材料、日用陶器、各种铜铁制品以及兵器等珍贵文物数百件,其中有不少堪称当时全国之最的。如:2.02米长的空心砖、15公斤重的铁犁、81.5厘米长的铁矛头、中国最早的五齿耙等,这些文物在全国出土的汉代文物中也占有重要地位。置身此厅,使人们有机会见到福建上古文化的遗泽,了解闽越文化和中原文化交流融合的概貌。

热门问答